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学校在教育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因素的总和.隐性课程存在于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高等教育入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与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认同等方式来影响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而忽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亚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问题阻碍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陈志伟  康玉唐 《华章》2007,(11):132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本文从狭义的隐性课程建设出发,对隐性课程建设的观念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等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提高隐性课程建设认识观、加强行为层面师生之间的隐性课程建设以及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隐性课程建设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视野下的高师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内容和特点上与隐性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从隐性课程的视角审视高师校园文化可以避免其建设中的盲目性,提升其地位,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科学的开发应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特色三方面确定目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分析和设计,强调师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在高校国防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高校国防教育效果、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指出其弥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育效果不足、顺应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有利于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完整性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层面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倡导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减少校园伤害事件,缓解漠视生命、轻生等现象有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生命教育发展受到较多限制,面临着诸多窘境。从教育学视域分析,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偏工具化,在课程实施上偏隐性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偏单一化,教学师资队伍非专业化。要想化解生命教育的窘境,必须跳出生命教育的工具层面,平衡显性与隐性课程,培养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深入到生命的本体层面,即生命的文化层面,并将生命文化与教育紧密融合,唤醒生命文化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隐性课程资源是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潜在材料,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对语文学习与教学有重要影响。当前的语文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存在一些困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转换开发视角,增强语文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从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校内资源等角度对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进行探索,拓展语文课程学习资源,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隐性课程资源,以期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属于高校国防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和渠道,分析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因素也是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在高校深入开展的一种体现,加强这一研究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其中指出了对于弥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育效果不足和顺应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时代发展要求并有利于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完整性的作用等内容,对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层面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的特质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隐性课程的施教与受教机制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隐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发展功能。高校应重视和充分开发、利用隐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校在传统人文教育过程中,长期偏重于显性课程,而对人文教育隐性课程开发处在明显的滞后状态。在对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和隐性课程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中发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观念,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隐性课程平台中存在着明显的人文教育缺失。为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医学院校应该从以上四个层面着手来建构人文教育隐性课程体系,积极发挥隐性课程的人文教育优势,从而形成与显性人文课程相得益彰的立体式人文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现代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显性课程的作用必须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在隐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行为更是值得深究,作者在隐性课程的视野下对教师的行为体现模式、教师的应然行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隐性课程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重视,并予以积极研究和探索。从隐性课程的内涵看,在物质、行为、观念层面,隐性课程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充分了解其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德育价值开发策略,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粗放型”水平,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深刻认识、反思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而提出在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粗放型”水平,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深刻认识、反思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而提出在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显国 《中国德育》2014,(20):52-53
正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校德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成都市石室中学依托成都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视野下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初步建构并形成了以生命教育学科课程为核心,以五大类社团课程为主体,以德育常规活动和创新活动等综合实践课程为重要内容,以独具特色的石室文化和石室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资源为补充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核心——生命教育学科课程学校从2006年开始探究生命教育,从认识生命内涵入手,从生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目标三个层面,以生命的三个维  相似文献   

18.
重视隐性课程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主要通过无意识对人产生影响。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由于成人学习更习惯于从交往中获得经验和启示,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对成人学生的影响更大。隐性课程不仅影响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还影响价值取向、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要积极利用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特点,精心设计和建设成人教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英语隐性课程包含物质性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行为性隐性课程和制度性隐性课程四个层面。在充分认识隐性课程的内涵、分类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以期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学术语,但在我国却具有良好的纠正应试教育偏差的纠偏功能, 它要求高校德育课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由于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即把德育课程仅仅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较为重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而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的矛盾、德育课程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德育课程结构和层次不清等问题。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树立一种大的德育课程观念,从直接学科德育课程、间接学科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教育物质条件层面的隐性课程、组织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