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乃依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其悲剧美学思想完备系统,其悲剧作品遵守规则而又富于创新。《雷雨》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悲剧,秉承了东西方的悲剧美学思想和传统。本文以高乃依悲剧美学思想为框架,探讨分析了曹禺笔下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4.
“悲剧”一词是近代才进入中国剧评界的“舶来品”。王国维先生首先采用“悲剧”概念,对《红楼梦》和中国古典戏剧作了研究,分析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肯定了《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古典戏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然而,更多的学者、评论家在沿用“悲剧”概念对中国古典悲剧进行探讨时,作出的多是“中国无悲剧”的否定判断。如蒋观云在《中国之演剧界》、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等著作中皆持此观点。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肯定修辞术与论辩术(逻辑)一样都可以表现真理,修辞学以命题的可信性和可能性为前提,这些观点奠定了西方修辞学传统并有助于艺术本体和艺术真理等问题的反思。《修辞学》中关于“怜悯”与“恐惧”情感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悲剧的功用;《修辞学》的性格分析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性格描绘,它建立在情感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修辞学》中的风格理论并非出于纯粹美学上的考虑,由于它强调了“受众”的作用,成为后世从美学和文学意义上理解风格的理论的重要出发点。《修辞学》关于隐喻的讨论,不仅形成了古典派隐喻论的基本观点,而且启发了现代美学、诗学的隐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传奇《琥珀匙》是改编自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并对《金云翘传》的悲剧性进行了消解——剔除了小说中宿命论的悲剧气氛和悲剧暗示;删减了主人翁大部分苦难的经历;以真正的大团圆结局代替了原作中的形式上的团圆。《琥珀匙》对《金云翘传》的悲剧性消解的原因,一是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由戏曲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与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系统地运用西方现代美学原理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同时也用中国古代的诗歌、诗论印证、纠正西方诗论,通过中西比较融和,获得许多"独创见解";他的《悲剧心理学》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及生活态度,剖析了中国戏剧殊异于西方戏剧的原因。这种以西方学术视角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根底结合起来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诗学批评理论以及悲剧审美特征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与审美批评的创新,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清良新近发表的文章认为:钱锺书的"诠释循环"对西方诠释学虽有所借鉴,但更多的是"不谋而合"、"不期而同"的"冥契暗合",这种"借鉴"只是"提法"即命名上的,至于实质内容,则是钱锺书从自己的学术旨趣学术经历出发而形成的,与西方诠释学没有直接关系,而且钱锺书"并不像某些研究者所说的非常熟悉西方阐释学"。因此无论从钱锺书对西方诠释学的了解程度进行反面印证,还是从他自己的学术旨趣学术经历作正面推论,都不能证明钱锺书自己形成了"诠释循环"方法。钱锺书的"诠释循环"是他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诠释学理论发展中国传统诠释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开始,悲剧这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就是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其悲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这两部中西方的经典悲剧为例,追根溯源,通过对西方基督教义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对比分析,论证了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的差异及对其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钱锺书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学界一直很少有人论及。该论文重点探讨了17至18世纪英国的各式文献中对于“中国”的特定解读与想像性塑造,以此清晰地描画出了“中国形象”在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演进”历程。此项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个时期英国的“中国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味,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在“异国形象”研究范畴的先河,其在钱锺书先生的学术历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钱锺书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学界一直很少有人论及。该论文重点探讨了17至18世纪英国的各式文献中对于“中国”的特定解读与想像性塑造,以此清晰地描画出了“中国形象”在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演进”历程。此项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个时期英国的“中国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味,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在“异国形象”研究范畴的先河,其在钱锺书先生的学术历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楚辞》几首诗中,《离骚》无疑是最好而且是最著名的一首.在这首诗中,诗人屈原有力地、毫不隐讳地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道德倾向.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把这篇杰作当作悲剧作品来分析,尽管《离骚》不是一部戏剧,我在这里使用“悲剧”这个词是取其原义.也许有人会对我的提法表示异议,认为在中国不存在悲剧.在1933年发表的《悲剧心理学》一书中,朱光潜先生指出:中国文学没有悲剧.钱钟书先生在考查了四部元朝和清朝的戏剧以后,也认为在传统的中  相似文献   

13.
钱锺书先生称引西方作家歌德的话:谈艺者“须能入能遍能透”,遍则不偏,入而能出。这可看作是钱先生的一个悬鹄。他在巨著《管锥编》和一些专题论文中,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传统文论观点,善于辨玉璧,弃珷玞,辩证地加以扬弃;对一些殊中肯綮但尚未周匝的文论观点,长于研几探微,光其未申之义,使其趋于周匝。“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随”,使这些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论观点,淘沙见金,尽去微瑕益臻完美。  相似文献   

14.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自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及伟大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诗学》对悲剧理论富有系统性、代表性的阐述以来,在西方形成了传统的、正宗的悲剧模式,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戏曲产生较晚,但其发展较快。自元杂剧出现后,以极迅猛的速度和气势发展,巨著名作层出不穷,深为世人所瞩目,其中悲剧的成就尤为杰出。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所指出的,象《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然而,中国古典悲剧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悲剧,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独特风采,本文试择要浅论之。…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阐释之循环"说修正了中国阐释学(训诂学)"由词以通道"的局限,又融合了西方现代阐释学精义,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其实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对文本的阐释活动,而"阐释之循环"说对于重新审视语文阅读教学和纠正其中存在的偏枯之病,具有重要意义。《五柳先生传》课例即是以"阐释之循环"说解读文本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般意义上,提到"音乐理论",我们通常就是理解为基本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作曲技法,本质上这些都是西方音乐概念蕴含下的理论。对于当下我们所谈及的这些音乐理论,我们会提出一部分质疑,那就是我国的传统音乐难道就没有独特的理论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只不过细细想来,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得到解答。本文将以田耀农先生的新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述要》为研究对象,对这本书的主要思想进行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中西方悲剧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与西方悲剧相比,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悲剧冲突的伦理性、悲剧人物的平凡性、悲剧结局的中和性和审美效果的教化性这四个方面。以《窦娥冤》为范本,文章分析了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中国悲剧的民族特色,也足见中西悲剧各有各自的民族性烙印,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表面上看,《红楼梦》描述了贾宝玉的人生悲剧、青年女子的爱情悲剧和贾府衰亡的家族悲剧;但从深层次上看,曹雪芹向后人揭示的却是导致上述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支撑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世袭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指向的是罪恶的皇权世袭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国外时写作的第一部英文版论著《悲剧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有益的初探,并对悲剧与审美的关系,悲剧心理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