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日本学术恳谈会事务局长、东京女子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山根幸夫编著的《明史研究文献目录》一书,最近已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作者以前编著的《明代史研究文献目录》(书中收入了一部分中国出版的论著目录)一书,于1960年由  相似文献   

2.
静嘉堂随想     
初见静嘉堂说得夸张一点,初访静嘉堂已是上一世纪的事情了。 几年前到日本做访问学者,日本汉学家山根幸夫先生知道我的专业,一见到我,就力劝我去静嘉堂看看,还热情为我准备好了给静嘉堂文库长的介绍信。访问静嘉堂,对我可谓是与专业有关的唯一夙愿。我早就知道:日本静嘉堂与清季藏书家陆心源的(?)宋楼有着一段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华立 《历史档案》2003,(4):132-135
在日本东洋史学界,清史研究是一个很有生气、多年来一直保持发展势头的学术领域。除了老一辈权威学者,还有一批中年的核心骨干以及新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可谓阵容整齐,成果辈出。笔者在这里将着重介绍最近两年的清史研究动态及其有代表性的成果,力求给读者最新近的学术信息。 日本史学界有一个传统,每年5月,在东京大学文学部主办的《史学杂志》第五号上刊登《回顾与展望》专辑,对过去一年各个史学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果进行归纳评述,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竹村则行先生是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中文系主任,曾于1991年11月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本文是其讲演稿之一。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方书店会长安井正幸先生不幸于1994年11月16日在东京病逝,终年71岁。安井先生是我国出版界的老朋友,他毕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为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方学会的主要事业之一——每年举办国际东方学者会议。这个学会是研究东方学 (主要为汉学 )的学者们所组成的。当时健在的日本汉学权威吉川幸次郎、梅元末治、小川环树、贝茂树、平冈武夫等诸位先生都是最高责任者。总会设在东京 ,京都设有支部。日本国际东方学会的精神和宗旨 ,是提高东方学的基准 ,促进日本与世界各国学者间感情的交流 ,发挥人类互爱精神。所谓东方学 ,包括了中国文学、东洋哲学、东洋史学、考古学、美术学、民族学等等。出席这个会议的 ,是日本的学者和世界各国的学者们。每年的日本国际东方学者会议 ,东京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日本,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新闻大国,这已为世人所公认.它的报纸总发行量现已超过6,000万份,仅次于苏、美,占世界第三位.而报纸总是由人来办的,那么,可以断定它的新闻教育也很发达吧?是的,短短几十年来,随着日本新闻事业和新闻研究的迅速发展,新闻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提高.日本新闻教育的新芽初发,可追溯到六十年前,即1920年,当时,有一个三田新闻学会开始在大学里举办一些新闻讲座.而正式的大学教育机构产生于1929年,即由小野秀雄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内创立了新闻研究室(现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前身),在开展研究的同时,以  相似文献   

8.
由关嘉录翻译、佟永功校对、王钟翰审阅的《雍乾两朝镶红旗档》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共收录雍乾两朝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档案175件,除1件为汉文外,均系满文。这些档案于三十年代流至日本,现收藏于东京东洋文库清代史研究室。现能从满文原文译成汉文出版,得到了日本著名学者神田信夫先生的热情支持。 该书所辑档案,生动翔实地记录了雍乾年间镶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大村西崖(1867—1927)所撰《密教发达志》,大正七年(1918)刊行于日本,1987年台湾华宇出版社出版的百卷本《世界佛学名著译丛》曾将其列入72、73、74三卷中。大村西崖是日本著名美术史家、佛学家,自幼受父母影响,深信佛教,经常阅读佛典。22岁时以特选生身份就读东京美术学校雕刻科,毕业后任教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后历任东京美术学校副教授、教授等职,讲授东洋美术史、东洋绘画史、东洋雕  相似文献   

10.
由陈植同志编著的《磁疗法》,于1979年6月出版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已连续再版了三次。它一问世,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川本胜司先生来信谈到:“我们认为,该书可能在日本医疗和磁疗方面起较大的  相似文献   

11.
从2014年8月至11月的三个月中,时任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主编的康保成教授,受邀赴任日本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其间与东洋文库图书部长、日本学士院会员(相当于院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田仲一成先生进行过数次长谈,其中颇多涉及到祭祀仪式与金元杂剧的关系问题。现将其整理出来,经两位教授审阅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周谷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现在已出版20余种。丛书中收有一种日本中村元著《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阐述东方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很值得阅读的。 中村元是日本著名的研究东方文化与思想的学者,曾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50年代被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为日本东方学院院长、东方研究会理事长。他的著作颇丰,纫《世界思想史》、《亚洲佛教史》、《印度思想史》、《亚洲与日本》等。  相似文献   

13.
郑和使东洋     
郑和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明代大航海家,他率领规模庞大的舟师船队不远万里,创造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如今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前一年,这位伟大航海家还有过一次出使东洋日本的经历。“东洋”和“西洋”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根据香港学者陈存仁的研究,明朝以京城为中心,在京城之东的海洋为东洋,京城之西的海洋称西洋。日本属东洋,所以此次郑和出使日本没有被列入下西洋的范围,从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1年3月18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国冲绳县教育委员会签署的备忘录和1993年10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国冲绳县立图书馆会谈纪要的有关精神,应日本国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嘉阳正幸教育长的邀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研究馆员徐艺圃先生及该馆整理编目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赵雄先生,于1994年3月2日至11日赴日本国冲绳县及东京都进行了访问.在冲绳期间,徐艺圃先生等与冲绳县县立图书馆金城功馆长举行  相似文献   

15.
魏聚刚 《兰台世界》2012,(25):36-37
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间,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的结果,使得中国朝野认识到,只有学习与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半岛的行动,直接加剧了中国国内学习西方现代制度的紧迫感,同时也使日本成了一条更易被接受的通向西方化的道路。学生的出国始于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太远,代价高昂,于是出东洋留学,学习东洋近邻日本的军事、实业领域的经验,便成为一条捷径。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留日学生中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领袖。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新闻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成立于一九二九年秋.第一任系主任是谢六逸.谢先生虽早在三十六年前离开人世,但他一生从事新闻、教育和文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的.谢六逸,一八九八年八月十二日生于贵阳.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贡生.他自幼好学,髫龄时,已能诗文成篇.稍长入贵阳模范中学,品学兼优,国文一科更是出类拔萃,为教师所青睐.高中毕业后,他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文科,专攻东洋文学史,造诣颇深.毕业后回国,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一九二六  相似文献   

17.
1998年7月,应日本上海史研究会邀请,我们上海市档案馆一行3人,赴日本参加上海史研究会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乘此机会,访问了几个档案馆和大学图书馆,短短几天中,同日本学者和档案界同行进行的交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7月22日中午,我们一出东京成田机场,日本上海史研究会的事务局长高纲博文和菊池敏夫先生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带我们乘上机场至东京的地铁,来  相似文献   

18.
东洋文库外景 2001年的11月间,正是东邻日本秋光烂漫的黄金季节。应东京的东洋文库之邀,笔者前往该馆出席了一个关于中日战争史的学术讨论会。会议间隙,东道主、该文库研究员本庄比佐子女士热诚地接待我参观了文库的珍藏宝籍,并又倾听了他们的一些学术活动情况介绍,深受启发。笔者拟将这些感受结合会议概况一并作一介绍,以供国内有兴趣者参考。 一、一窥东洋文库中国文献之宝籍 东洋文库位于东京文京区本驹 的不忍通上,与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园林六义园相邻。它在国际亚洲学界也享有盛誉。从196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  相似文献   

19.
最近,《神田喜一郎全集》第五卷由日本同朋社出版了。此书系神田先生的哲嗣神田信夫先生整理。至此,《神田喜一郎全集》已出齐了九卷。 第五卷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的诗与美术之间”,还附录了阐述中国书法和古代印鉴的两篇论文。 神田喜一郎先生,在中国的学术界是很知名的。他出身在摄津国(今大阪府,茨木市一带)的一个文人世家,是日本明治末年到昭和初年(即本世纪初)最著名的汉学家、京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内藤湖南的高足,《内藤湖南全集》就是由他参与,经过长时间的编纂出版的。他本人的名著《敦煌学五十年》,在中国广为所知。他在金石学、版本目录学等方面,多有造诣,对明清以来的诗画书法等,也深有研究。第五卷的出版,可以使我们看到神田先生在这方面的功力。 第五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玉壶山人的生涯——清朝第一的仕女画家》一文。据神田信夫先生在后记中介绍,此文是神田喜一郎先生历时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这里是初次发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沙伊玛鲁出版社于1994年12月出版了许力以同志的专著《中国文化与出版》,并赠与本刊编辑部。1995年12月,沙伊玛鲁出版社社长田村胜夫先生函告,读书在日本颇受欢迎,已被日本翻译出版协会推选为1995年度的“佳作”。征得许力以同志同意,特将作者所写的日文本前言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