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学生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在图板上放白纸,再放上玻璃砖,钉好大头针;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钉好大头针很费力,因图板的材料是用三夹板做的,有的学生钉大头针时用力过大,使大头针发弯,力过小又钉不上去。当学生手头没有钉大头针的工具时,就拿另一组的玻璃砖来...  相似文献   

2.
吴小瑾 《物理教师》2011,(11):64-64
1实验选材 原实验中采用木板插针困难,有的学生一时心急随手拿起玻璃砖当锤子敲打;又由于木板较滑,在找P1P2的像时,玻璃砖又易滑动,实验极不方便也不科学.将木板改为泡沫板,(泡沫板可以由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学校统一购买),插针方便,摩擦力也较大,玻璃砖不易滑动,由于学生插针方便还可以用大头针固定玻璃砖进行观像。  相似文献   

3.
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必作的学生实验之一.这里讨论一个细节问题:即已作好了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可是在插针时不慎将玻璃砖移了位.问对其折射率的测定是否有影响?许多学生凭主观想象认为:玻璃砖向上(或向下)平移,等效于砖固定不动,针向下(或向上)平移;玻璃砖绕原位置发生偏转,等效于砖固定不动,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二物理(必修)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此实验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确定以及玻璃砖两平行面所在位置的确定。玻璃砖的位置很容易确定,因此关键是准确地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课本上介绍用插针法来确定两条光线的位置,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实验器材较多,需要大头针和平木板;二是大头针必须竖直地插进木板,同时透过玻璃砖观察第四枚大头针要正好挡住前三枚大头针,而实验中大多数同学很难做到这一点,要做到这点需花很多时间。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直接画两条平行线来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  相似文献   

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重要的光学实验,一般用平行板玻璃砖和大头针来测定,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出光路,可以将实验改造如下:1.改变玻璃砖的形状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测定玻璃折射率”一直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中十九个学生实验之一.根据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所用的玻璃砖两界面是平行的,实验步骤中要求学生在白纸上所画的两界面与玻璃砖两界面也是对齐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一旦涉及所画出的两界面与玻璃砖的放置出现一小段平移,或所用玻璃砖的界面不再平行,学生就感到困惑难解.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完成的关键是确定对应入射光线AO经玻璃砖之后的出射光线EB的方向,从而找到折射光线OE的方向。(如图一) 在现行中师物理教科书中,是用插大头针的方法确定EB的。这种方法操作不便,大头针不易插稳、插直。同时,观察也不方便,实验误差较大。如图二所示,将实验稍作改进,则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先在铺平的白纸上用刻尖的铅笔画两条距离适当的平行直线,将玻璃砖放在画好的平行线上,并使二平行线经过二个平行平面。转动玻璃砖,直到沿BD方向透过玻璃砖看AC线的像与BD线重合。然后画出玻璃砖二平行平面  相似文献   

8.
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 ,教科书上的方法是插针法。但大头针难以插得很正 ,也易弯曲 ,观察起来费时费力。本文建议不用大头针 ,采用以下方法 ,如图 1。在平板上放好白纸 ,依玻璃砖画好界面线a、b ,法线NN′及入射光线AO ,然后放好玻璃砖 ,在另侧平放一个三角板。用眼顺着三角板的一条边去看透过玻璃砖的入射光线AO ,对直后按住三角板画一条线即为O′A′。去掉玻璃砖即可画出OO′ ,进而可测入射角和折射角。这种方法可称为瞄线法 ,操作简便易行 ,画图快速准确。其他形状玻璃砖也可用此法。图 1 测玻璃砖折射率测玻璃折射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这个学生实验,高中物理教材上的方法是插针法。尽管这个实验操作并不复杂,但在学生实验中仍发现很多问题,如大头针难以插得很正,也易弯曲,观察起来费时费力,用量角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求折射率,这样既麻烦,又会带来很大的误差。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改进做法,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放好白纸,根据玻璃砖画好界面线aa',bb'。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交bb'于C,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然后把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在砖的另一侧平放一个三…  相似文献   

10.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学生实验。该实验采用插针法来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操作要求高,现象不明显,实验误差大.学生难于理解。而改用激光器光路法来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学生则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折射现象,知道光通过介界面时的入射角、折射角,掌握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新方法,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电磁铁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具体了解电流是怎样控制电磁铁磁性有无、强弱和极性的。实验仪器有一个线圈,一个铁芯,一堆大头针等。实验方法是让学生观察电磁铁对大头针吸引数目的变化,来探索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强弱。整个实验由于螺线管产生的磁场较弱,对大头针吸引力较小,改变电流的大小和增减线圈的匝数,大头针数目变化不够明显,直观性差,可见度低,实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吴永宏 《教学考试》2024,(22):52-53
<正>2024年1月19日至21日举行了九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测试,其中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物理试题第7题是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常规实验,但考查的方式较为新颖,属于老实验新考法,注重学生实际动手实验的能力。尽管题目不新,但很容易出错。1 原题呈现【试题】用图1(a)装置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时,俯视图如图1(b)所示。在水平木板上插大头针P、Q,透过玻璃砖观察,使Q把P挡住,再插大头针M和N,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需要在入射线、折射线上插4枚大头针,实验时因大头针“头”不大,实验垫板又硬,大头针很难插进木板,插上也是歪歪斜斜,实验存在着困难。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a.制作。①用塑料板制一底长约2cm、高5cm的等腰三角形,在三角形底高上打两孔,孔间距3cm,用502胶水把垂直插入两孔的大头针固定。②把医用注射针尖磨掉,注射针头大好拿,尖子磨平,按的痕迹能看见,且不损坏纸及桌面。b.实验说明。①把玻璃砖压在白纸上,画出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aa′、bb′、入射线AO(如图1所示)。②把所制的塑料板…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物理实验中的“玻璃的折射率的测量”,是采用“插针法”进行测定折射率的。“插针法”要求大头针必须竖直插在木板上,这对学生的耐心是一个挑战,学生往往为了大头针竖直且前后在一条视线上,花费大量时间。另外,“插针法”很难测量液体的折射率。下面介绍一种用显微镜测量折射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显微镜测折射率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物理教师》2007,28(11):54-54,57
现行高中物理实验中的“玻璃的折射率的测量”,是采用“插针法”进行测定折射率的.但用这种方法对液体折射率进行测定时,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插针法”要求大头针必须竖直插在木板上,这对学生的耐心是一个挑战,学生往往为了大头针竖直且前后在一条视线上,花费了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16.
实验现象1把一些铁屑装入试管内,并用橡皮帽盖住试管口,然后用条形磁铁的一极在试管下沿同一方向移动几次,如图1所示.试管可以吸起大头针等.  相似文献   

17.
学了就用     
吴如春 《科学课》2009,(12):M0002-M0002
这是我教《电产生磁》一课的真实经历。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按照以往养成的习惯,纷纷动手整理实验用品。这时,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用手把一枚枚大头针捡到实验盒里很麻烦,你们能想办法把大头针又快又方便的装到实验盒里么?  相似文献   

18.
徐军 《新高考》2007,(1):12-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实验,2006年全国Ⅱ卷和江苏卷都考查了测玻璃砖的折射率,全国Ⅱ卷巧妙地设计了一面电镀银的玻璃砖,在特定的条件下,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正确表述操作方法的能力,实验试题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在本实验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9.
学了就用     
吴如春 《小学自然教学》2009,(12):M0002-M0002
这是我教《电产生磁》一课的真实经历。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按照以往养成的习惯,纷纷动手整理实验用品。这时,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用手把一枚枚大头针捡到实验盒里很麻烦,你们能想办法把大头针又快又方便的装到实验盒里么?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2003年)高中物理第三册P11“观察全反射现象”,是采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演示实验的。为了拓展该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用水代替玻璃做该实验的演示器。因制作有一定难度,实验员韩独石用现有仪器零部件,组装成简易演示教具。试做实验,效果理想。现介绍给同行,供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