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有些时日了,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写出来与老师们交流,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一、对例题的思考一般来说,书上的例题应该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学生模仿学习的重要范例,但是有时书上有的例题却没有很好的起到这个作用.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页的教学例题是一道先乘后除的两步图文题(如图1),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出现的三道图文题分别是三道不同类型的习题,第一道是先加后乘(或连乘)的题(如图2),第二道是先乘后除的题,第三道是先除后乘的应用题.我觉得这里编排不是很合理,因为学生刚接触先乘后除的图文题,马上又要他们做一道…  相似文献   

2.
统编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两位数除多位数》这节教材的教学,是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基础上进行的。认真钻研这节教材,理清这部份内容的教学路子,是提高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教学质量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一、弄清13道例题的相互联系和教学侧重点。在《两位数除多位数》这节教材中,共编了13道例题。这13道例题的相互联系和教学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特征,分成五组来研究分析。分析如下:第一组(例1~3)例题特征:整十数除多位数。教学侧重点:整十数除多位数应该从哪里除起,商要写在什么位置。相互联  相似文献   

3.
1一道课本例题人教社2004年版的高中数学第一册(下),5.3“实数与向量的积”这一节给出了两个定理:共线向量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此后课本安排了一个例题.“例5如图(此处省略)OA、OB不共线,AP=t AB(t∈R),用OA、OB表示OP.”课本推得的结论是OP=(1-t)OA t OB.这个例题实际上证  相似文献   

4.
“汽油的使用效率何时最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选修1-1(选修2—2)“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4节“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中的一道例题。经过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实验区一轮的实验后,实验区的教师对这道例题有很多反响。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这道例题虽然新颖,但难度很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理解接受有困难。笔者认为,说这道例题难,主要是不适应这种类型的题目。下面谈一谈这道例题的设计思路,并对这道例题进行说明,希望对大家理解这道例题有一定的帮助。现在我们国家资源紧张、能源短缺.使能源的使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纠正重应用题教学轻四则式题教学的倾向,提倡对四则式题的教学也应和应用题一样要有认真审题的过程,通过审题弄清每道例题的内容和实质,掌握其内在联系,明确例题与例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举六年制第十一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节作一个简单的剖析: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节,开头这样与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6.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命题始终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求变、求新、求活.教材上的每道例题、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和深思熟虑的,不仅考虑到该题在本节课中的重要地位,还涉及到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每道例题、习题,在学习中要多角度审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笔者执教了一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的常态课,在例题教学环节,笔者对教材例题作了一定的加工和再创造。在笔者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的问题探究。回想起这节课,笔者总觉得意犹未尽,现把它的片段复原出来与同仁分享。这节课的开始部分,师生合作探究得到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的结论。随后,课堂教学进入例题教学即知识技能应用阶段,本课的精彩互动就是从下面这道简单例题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一、操作要求准确化 教材中许许多多图例,并非统一的操作模式。它需要教师仔细揣摩,把握住各自的要求。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从单元的整体看——教材中安排了15道例题,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先让学生操作建立“凑十”的表象(6道例题);再逐步脱离直观,在算式中标“凑十”的过程(4道例题);最后看算式写得数(5道例题)。从一节的局部看——“9加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分数除法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由4道例题和2道练习题组成。4道例题可以分成三段:例1为第一段,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运算的意义。例2和例3为第二段,引导学生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4为第三段,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对于例1,教材采  相似文献   

10.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以下简称"教材")第2.5节"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一课时的内容.从实际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对本节课不够重视,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解几道例题、布置几道练习,然后让学生自己"了解、感受"向量法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另一种方法,缺乏对教学目标任务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现笔者将自己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概述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平面向量应用的课,听后很有感触,并对一道例题留下了深刻印象.该例题来自上海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材(第8章8.4节向量的应用)第68页上,具体如下:例题如图1,在△ABC中,已知AH⊥BC,BH⊥AC,求证:CH上AB.对该例题Y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讲解:这道题中有6条线段,6个向量,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一组向量表示另一组.请问如何选?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什么反应,于是该教师自己开始讲解:  相似文献   

12.
在例题设计方面,应该在"精炼"方面下功夫.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择的例题应该具有典型性,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体现关键方法,体现数学规律;第二,尽可能发挥每道例题的功能.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等形式,充分发挥出每道题目的价值,实现"练一题,通一类"的效果.1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指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多角度或多层次的提问,从而不断排除问题的非本质属性,逐渐揭露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繁分数”一节,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3 化简(40.2×8.1×4/5)/)0.8×81)。这道例题究竟是怎样化简的,课本没有详细写出。教学这道例题时,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让学生用几种方法化简①按运算顺序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非等比和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重点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特意设计了一节习题课,共有4道例题。  相似文献   

15.
课标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必修5第二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1,在△ABC中,→AB=(x,y),→AC=(u,v).求证:△ABC的面积S=12|xv-yu|(*).证明:略.该道例题的结论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利用它可解答一类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下面搜集了近年来的部分省份高考试题中的一些应用.例1(2012年广东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  相似文献   

16.
今年福州市初中一年级进行了数学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索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发展.教学实习期间我带着这个思路,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我上的其中一堂数学课是“有理数的加法”的第2节课,授课重点是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教科书上教学内容安排是由“做一做”中4组对比练习引出“想一想”的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搭配两道例题例2、例3和“随堂练习”.这两道例题分别是运用运算律计算4个有理数连加的计算题和计算10听罐头总质量的应用题. 我的授课思路是:先让学生说出“做一做”中4组题目的特…  相似文献   

17.
正《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此节教材共编排了四道例题。四道例题不仅各有重点,而且层层递进,处理得相当细腻。如例1(左图),教材在编排三道题的基础上,指出"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然后抛出一个问题: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应该说,教材编写者是煞费苦心的。因为,编者期望通过此问题顺利引出例2:用字母表  相似文献   

18.
本人近年来一直连任小学毕业班的数学课.对于同一道例题,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差别很大.下面是本人对同一道例题,在不同的毕业班采用的三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解读,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新课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物理》(选修3-5)(2005年7月第1版,2011年7月第13次印刷)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4节"反冲运动"有两道例题,笔者认为教材的处理欠妥,原题及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第十一册第41、42页三个例题基本方法:自学辅导的方法。指导学生看书,要求边看书边思考以下问题: 1.三道例题为什么编在第三章第1节? 2.例4前有一段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叙述,请从例1、2、3的脱式过程,说一说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的运算顺序是哪几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