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这几年的教材一直介绍用烧杯倾斜代替溢水杯。笔者与同行们在教学中发现,课本上的方法虽然取材容易,但是操作时溢出的水总倒倾,不能全部接住,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用溢水杯。  相似文献   

2.
覆杯实验的三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杯实验简介:往杯子里盛水,用纸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过来,放开按住纸片的手,发现纸片不会掉不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片和水托住了呢?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使用溢水杯,但各学校传统仪器中没有。现行教材人敦版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倾斜放置装满水的烧杯代替,实验教师若稍有不慎.便会碰倒烧杯。教材中是用手提弹簧秤测小石块重力和所受浮力,学生很难看清示数。在测浮力时.眼既要看弹簧秤,又要注意石块不能露出水面,又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第五册《大气压力》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玻璃杯、火柴把充气的气球提起。我的设想是利用“拔火罐”原理,用火柴加热玻璃杯内的气体,然后倒扣在气球上,从而将气球提起。而学生却是受到了“水杯倒置,水不外流”的启发,从而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把气球按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再将水杯翻转倒置,水杯内的水不外流,而且气球被顺利提起。学生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同样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巧制溢水杯     
初中物理第一册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有一重要仪器──溢水杯。课文中所用的溢水杯生产工艺较复杂,市场上难以买到。为此,我们就地取材,自制了溢水杯。制作方法取一吊液瓶,小心去底,并去掉铝封盖。用酒精灯烧制一根“■”形空心玻璃管,冷却后,将玻璃管装到吊液瓶中,用橡皮软塞封住瓶口而成(见图)。使用方法使用时,将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溢液管口下置一个烧坏,向瓶内加水,使水面略高于上管口,让高出管口的水从管中溢水流入烧杯中,倒去烧杯中的水后,即可进行课文中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这种自制溢水杯的优点,首先是就地取材,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 ,如果你能表演一些趣味小实验或让学生做一些物理小游戏 ,则一定会为你的教学增光添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极有好处。下面介绍几种用硬币做的有趣的小实验。1 取硬币实验在一个浅盘子里放上一枚硬币 ,再往盘子里倒半杯水 ,让你的学生从盘子里将硬币取出 ,条件是手不能沾上水。也许你的学生会想出各种将硬币从盘中取出的绝招 ,最后你可以表演一下你的功夫。将一块橡皮泥粘在盘底 ,再将一支生日蜡烛插在橡皮泥上并点燃 ,用一玻璃杯子扣住蜡烛 (见图 1)。蜡烛一会儿熄灭了 ,盘中的水便被吸入…  相似文献   

7.
水力发电是在江河上筑坝建水库,让水库中的水从可控制的闸门奔泻而来,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潮汐发电要在海湾或河口建筑拦潮大坝,形成水库,在坝中修建机房,安装水轮发电机,利用水位差使海水推动水轮机发电。笔者用低成本材料制作了水轮机和潮汐能发电原理简易装置,还将这两个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插针法测液体的折射率北京市大兴县黄村五中张越霞测量液体的折射率,教材及参考书中均有介绍,下面再介绍两种插针法,供参考。1.实验用水杯(透明、不透明均可)一只,不易被浸湿的纸片(挂历纸等)一张,大头针几枚。此法可称为水中法。将纸片剪成“T”形架在杯口...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民版),79页[实验3—5],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起的变化。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液放在试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把试管里的溶液倒在盛着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使溶液稀释,观察溶液的颜色。”这一演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三点不足:1、因反应一直在浓硫酸沸腾状态下进行,其产生的气体(气泡)学生不易观察到。2、由于铜片和浓硫酸是在常温下开始加热。会产…  相似文献   

10.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按照课本所述的方法进行操作,若用酒精灯加网罩加热,反应完毕待试管冷却后,从试管外不能明显地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须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才能看到黑色粉末里有一些红色粉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书中的三个实验要力求准确,操作稍有疏忽,都会影响实验效果。例如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取。在一个瓶里放入一些碱的粉末,倒入一点水,使其湿润,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家都知道许多农村小学只能买到料醋,由于各地料醋品种不同,以及质量的差异在实验时多少会影响制取的效果。实验二:由于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无法看到二氧化碳能像倒水一样“流入”杯底,而倒的动作不规范也有可能使杯中燃着的蜡烛熄灭,影响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水轮转速演示器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范广立,陈璐彬,王金元,陶上正一、原理利用流动的水产生的力量,推动水轮转动。设计不同水位不同水流量以及水在叶片上的不同冲击点,达到直观地演示引起水轮转速变化的因素。二、特点和用途特点:1.对影响水轮转速的三个因素(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具开发和管理的日趋规范 ,自然学具也悄然走进了实验教学的课堂。自然学具的引入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小学自然实验教学中因材料和器材不足造成的缺憾 ,使学生在自然实验课上拥有了丰富且适用的有结构的实验探究材料 ,这为优化自然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创设了物质条件。下面围绕自然学具的应用 ,谈一些认识和做法。1 备课中明确学具材料的内在结构特征十分必要小学自然学具不同于美术等应用型学具。自然学具袋中提供的学具材料既有其特定的认知结构 ,也有其一定的组织序列和使用技术 ,如“小水轮”实验材料、“不倒…  相似文献   

14.
高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实验2—7]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 HCl,并将两个各装0.3g Na2CO3、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里的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这个实验有不足:不易装固体,实验时固体易残留试管口,既要称,又要量,费力,费时。为简化实验、节约时间,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在龙首一级水电站4#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中,经常出现剧烈振动,对该故障进行多次诊断和处理后,最终找到故障原因是轴系产生了自激振动,而主轴的刚度是引起自激振动的内因,水力是诱发自激振动的外因.同时,提供了故障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在实际使用中有效解决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中剧烈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值得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所知,在我国自编的中学化学教材里用燃烧磷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最早出现在1956年3月第1版许国培等编的初中《化学》77页图52(见图1):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节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演示实验中,课本中运用烧杯倾斜向外溢水。当溢水很慢时,往往水会沿烧杯外壁流失而不能排到收集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小桶中,这样实验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异,结论也不易得出。为使实验效果更好,在没溢水杯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制和演示改进。  相似文献   

18.
编钟是我国古代乐器中的一种,其音调十分庄严、从容、和谐。一些教科书、网站介绍了“水杯编钟”:取相同的玻璃水杯(或瓶子)8个,排成一排,杯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对于“水杯编钟”音调变化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杯子中加水越多,音调越高;另一种观点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感应圈的脉动高压对静电演示现象的影响蒲昭明,杨占民(贵州师大物理系)由于感应起电机容量小,在潮湿的天气里许多静电演示实验难于成功;此外,还由于现在生产的直流高压电源质量不过关,所以在静电演示实验中人们还乐于用感应留作高压电源.感应圈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验证分子间隔实验是用 2 0 0毫升量筒量取 10 0毫升水和 10 0毫升酒精并在 2 0 0毫升量筒中混合在一起。该实验酒精耗量大 ,现象又不大明显。本实验改进为 :1.实验用品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1米左右 )、小烧杯 (2只 )、橡皮筋、水、酒精、红墨水。2 .实验方法 :(1)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水 (水柱约为 4 0厘米 )。(2 )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酒精 (酒精柱约为 4 0厘米 )。(3)在 B处 (酒精的液面处 )用橡皮筋作标记。(4 )用手指按住玻璃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 ,静止后观察体积变化 (图 1b)。图 1   3.实验优点 :(1)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