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印度教徒报》为研究对象,运用议程设置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近十年间关于中印关系的报道进行梳理,发现《印度教徒报》主要通过子议题的设置和报道角度的选择来体现对中国的友好立场。本文最后指出了《印度教徒报》的报道缺乏连续性、叙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但是《印度教徒报》对中国的友好立场保证了印度舆论界在中国问题上的平衡性。同时,《印度教徒报》的经验对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0):42-43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等教派一样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阿拉伯语的音译“伊斯兰”本意为“顺服”,教徒称穆斯林本意为“顺服者”。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9):76-80
本文以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和《印度快报》研究对象,运用议程设置和框架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三家报纸近十年间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进行梳理,发现它们的议题和框架类型基本相同,但是在报道的数量与报道的具体内容方面差异很大,由此体现出三家报纸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4.
出席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29日接受了金砖国家媒体《巴西商报》、《俄罗斯报》、《印度教徒报》、《人民日报》、南非《商业日报》联合书面采访。胡锦涛主席就有关金砖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医药学传入中国,乃至融汇、影响中华医药,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唐代《海药本草》、元代《回回药方》都曾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找到痕迹.《海药本草》记载了百余种伊斯兰“香药”和数十种树脂类药物.《回回药方》是一部中国多民族文化与中亚伊斯兰文化交流的药学专著.全书用汉字和阿拉伯文写就,其中大量药名、方剂源于伊本·西那的《医典》等阿拉伯、波斯医方书.清末至民国时期,老北京四九城人所共知的“金回回膏药”、“王回回膏药”等,其配伍与炮制方法均来自《海药本草》与《回回药方》.  相似文献   

6.
媒体脸谱     
10月10日,世界媒体峰会第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新华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谷歌、半岛媒体集团、纽约时报集团、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南非米瑞德集团、印度教徒报公司等媒体机构的负责人和代表讨论通过《世界媒体峰会章程》,设立“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  相似文献   

7.
2月27日,一列满载印度教徒的火车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遭袭击,从而引发了印度近10年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5期封二的《珍档掠影》上有一份广大华行的股东认股签章名单,名章中倒数第二人金少云是少数民族工商业者中,倾其全部经济力量,协助我党在沪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人物。金少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回族实业家和宗教活动家金子云的长子。金子云是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在1917年捐出现在南市西仓桥街路口花园住宅作为清真寺.即今上海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的小桃园清真寺。由于他虔心宗教和公益事业。中年便把他经营的牛羊皮革、南北海味的元利商号交给他长子金少云经营。当时元利商号经营的海鲜,很多是向…  相似文献   

9.
一个特立尼达的印度人,一个英国的特立尼达人,一个后殖民世界的知识分子,一个没有根的“边缘人”,拥有这样复杂的角色,并走遍了亚非、南北美洲的伊斯兰国家,奈保尔是多么幸运,又是何其不幸。他得以以独特的、尖锐的洞察力详审后殖民时代的社会和第三世界国家,表现出“令人疼痛的幽默和严酷的现实性”。或者换句话说,是“含泪的笑”。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译林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可以算是诠释奈保尔的非常恰当的文本,它奠定了亲保尔在英语文学世  相似文献   

10.
沈正赋 《今传媒》2006,(3):17-19
2005年9月30日,丹麦最大的日报《日尔兰邮报》刊登了12副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描述为恐怖主义分子的讽刺漫画,受到伊斯兰世界的强烈谴责,一些国家纷纷向丹麦政府和《日尔兰邮报》提出抗议。但《日尔兰邮报》和丹麦官方在事件伊始则以“维护社会言论自由”为由,拒绝就此事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地中海文化圈翻译中心,冠名为“托莱多翻译学派”,最近在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南部的托莱多市宣告成立,并正式开始工作。 托莱多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于12~13世纪期间,聚集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翻译家,他们用阿拉伯、拉丁等数语种翻译过大量的科学、哲学学术著作,为传播和推广中世纪欧洲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世纪末,西班牙开始驱逐伊斯兰和犹太教徒,托莱多世界文化共生精神丧失殆尽。如今,翻译中心将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共生精神,努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到一本名叫《印度壁画》的书,唤起了我对印度古代艺术的仰慕。 《印度壁画》一书分为四章,先后对“印度壁画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印度故事》一文中,陈寅恪先生阐明“以舟称象”及“断肠破腹”以疗疾的故事皆源自印度。①季羡林先生于随后完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中谓“又得一例证,非但见于《三国志》,而且见于《晋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即“天竺佛典往往载世尊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好,此本天竺固有信仰”,自《三国志》记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委地”、蜀先主“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始,“其后史书于帝王姿貌记述,遂多采天竺相好传说以杂糅其间,《晋书·武帝纪》,《陈书·高祖纪》、《宣…  相似文献   

14.
4月21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教徒和当地穆斯林之间又爆发的大规模骚  相似文献   

15.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古代逻辑学(形式逻辑)有两大流派:一是正理论,一是因明论。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公元初,印度逻辑始祖足目仙人(又称乔答摩)创作了一部不朽的逻辑经典《正理经》,为印度形式逻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从这时起,逐渐形成了以此经为中心的正理逻辑学派,即传统所谓“正理论”。《正理经》共有简短的经文530条,分为五篇,阐述足目仙人提出的“十六句义”(十六逻辑范畴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  相似文献   

18.
唐人杜牧的一首诗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中也借明教教徒之口唱出:“怜我世人,烦恼实多。”为什么在人的一生中,烦恼总是如影随形,似乎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摆脱?这么多的烦恼究竟来自何处?  相似文献   

19.
郭红解在《上海档案》2000年第4期发表了《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一文 ,对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将曾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档案史料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事 ,发问 :“这些珍贵档案为什么都‘走’了?”作为档案人 ,他说 :“对这份档案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编《上海档案志》时 ,我们特地将此档案列入志书并作介绍。呜呼!以后续编《上海档案志》时 ,不得不在后面添注一句 :2000年6月后 ,该档案已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了表达他的心情 ,文中议论 :“也许若干年后 ,……有关我国第一台…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欧林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亨廷顿,最近推出一本新著《文明之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这一趋势将主导全球未来政治走向。该书把世界分为七大文明:大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美及希腊正教文明,也许再加上非洲文明。作者陈述他的主要论点是:“世界政治已沿文化和文明的分水岭重整,这个世界最普遍重要但危险的冲突,不在不同的社会阶级、贫富或其它经济团体间的抗争,而在不同文化族群间的冲突。”作者说,国际间真正值得注意的要角不再是“国家”或正要冒出头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