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中国广播界来说,2008年初那场冰雪灾害报道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因为凭借全国各地广播人创造性的工作,不仅充分展示了广播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中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也使政府和社会对这一传统媒体的价值与特性有了重新的认识。业内更从这样一次大规模宣传实战中收获颇多,我们不仅检验了现代广播的综合反应能力,更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的极好机会。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无疑将为广播提炼核心竞争力提供最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史敬平 《传媒》2001,(7):32-33
合作的企望与现实 媒体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很多投资者对自己这样说。媒体上不断升温的渲染也这样引导。这让人想起80年代初时的中文热,那时很多会写字的人就觉得自己能当作家;计算机热刚起时,几乎会编程的人就觉得自己能开软件公司。 现在很多人注意到的是有那么多媒体一年的广告额上亿,净资  相似文献   

3.
<正>未来的媒体应该是智媒体,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小众化信息服务。目前,智媒体产生的条件远未成熟,但从发展趋势、从部分媒体的努力来审视,可以说已经露出了些许端倪。例如断点阅读或浏览,用户在PC端或智能电视中看视频节目,之后从手机端接着看,点开视频后可立即从断点位置往下看。这是识别用户、记忆断点的一种能力,只是极初级的智能。还有如"今日头条",后台采用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机制,这可以视为智媒体的端倪。智媒体,需要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结合。这需要用户让渡某些个人信息的使用权,个人信息的合理应用是智媒体的前提。未来的智媒体,最突出的一点是个性化服务,每个人、每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业界探讨最多、各媒体投入精力最大的,非媒体融合莫属.对编辑记者来说,这一“融合”的直观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融合,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简言之,就是媒介载体的变化;二是人的融合,一名编辑记者要从“小我”回炉再造,成为一个足够强悍的“大我”.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一个优秀的传媒,需要有优秀的新闻工作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优秀的新闻工作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从哪里来呢?这里面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领导人格的魅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每当一个媒体里涌现出了一批人才和优秀作品时,这个媒体必定创造了一个环境,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龙人海、虎归山的感觉,被管理对他们的领导必定有发自心底的尊重。一个媒体的辉煌之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媒体的领导人格的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6.
《传媒》2012,(10):17-21
正"家书"应当续写新媒体时代,报纸不再是最快速、最丰富的信息提供者,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社区、博客等媒介达到的平台式沟通、分享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就应该由原来的静态运行转为动态运行,即通过组织活动、制造话题等使自身成为一个新的传播中心,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泛起波澜,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推动社会沟通中需要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方法。报纸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想、观点的载体。报纸要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不仅是报道传播者,更应该是发现者,是社会活动的新型组织者和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家书"使《新商报》凸显了这样一种特质,彰显了一个媒体的见识和眼光,也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我建议"城市家书"活动继续做下去,成为常态化,使之成为《新商报》的一张深入人心的名片。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众媒体资源不断丰富,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些年,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又诞生了多种传播渠道。在过去,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电视媒体,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又出现了网络平台、手机微信等多种信息传递的新方式,而且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完善,使人们在信息和资讯的获取方面更加便利。然而,尽管媒体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新闻记者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受到削弱,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人人皆记者的局面,这不仅导致社会的混乱,而且还使得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压力空前增加。下面,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困境与突破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大宏  慕君霞 《记者摇篮》2004,(3):55-55,52
只要你留心,平日里时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当有人说在报上看到了什么,或者从广播、电视里听到了什么,马上就会有人提醒你,别听他们瞎说,那都是糊弄人的。说这话的人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可怕的信息,那就是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媒体的公信力遭到受众质疑。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使我们的眼界拓宽,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媒介体验。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传统媒体作为大众触摸世界、了解信息的重要窗口,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新兴媒体必须汲取传统媒体的优点,推进各类媒体走向融合,正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有效途径则是内在要求。本文从融媒体内涵出发,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传媒在获取信息以及新闻报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新闻来说,独到的见解、深入的分析往往能够使一家媒体赢得竞争力。这就使得媒体记者从工匠型慢慢转向了专家型,这也是当前公众信息需求的必然产物,但是,当前我国的县级媒体中的记者往往都是最为基层的媒体采编人员,所使用的设备性能一般,在素质上也都大多是非科班出身,有时常常是单兵作战,在新闻写作以及事件报道的时候缺少独立的视角以及对该领域透彻的了解和观察。  相似文献   

11.
媒体用语本应科学准确,但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却出现一些含义不清、用词不当的情况,有些还习以为常,屡屡出现。这里试举几例: 一、说“某人是法人”。一家颇具权威的媒体主持人与一学者对话,双方都这样述说。其实“法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民法通则》上有明确的界定,与“自然人”相对而言。“法人”一词中虽有“人”字,但并不是指具体的人,只能是某法人的代表,称为“法人代表”或“法定代表人”。在日常生活中,确有不少人把“法人代表”说成是“法人”,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也这样说,就太不应该了。 二、称地方党政…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8,(8):9-9
媒体是人才集中之地,这里的知识份子多,掌握社会先进信息的人多。要管理好这样的单位,除了要有严格的制度外,我一直认为,还必须加上人性化这一条——  相似文献   

13.
许莽 《青年记者》2010,(12):4-4
媒体作为“人民喉舌”和“党的喉舌”之间的关系,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很复杂,讨论起来分歧很多,笔者不想为此多费口沫,只想将两个提法综合起来,仅就“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袁晓岚 《新闻通讯》2013,(10):41-42
当前的媒体江湖,是各类新老媒体混战的时代,而所有媒体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吸附更多的广告。如何使策划的新闻具有无可匹敌的“吸金力”,使媒体成为所在市场上的“吸金霸主”?一、传统媒体的吸金手段:提高发行量。发动人海战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媒体开始从政府断奶,走上靠广告反哺自己、逐步壮大的新闻改革之路,并由此诞生了第一批新闻经理人。从那时起直至本世纪初,各大媒体都是靠拼自身的发行量来吸引广告投放。新闻研究者引用西方传媒理论认为:媒体是靠“贩卖”读者来生存的。这一理论其实一直延用至今。许多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媒体领导人依然固执地认为媒体一定要提高发行量、发动人海战术,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广告投放商的认可。然而,  相似文献   

15.
陈剑 《新闻前哨》2003,(6):44-44
本是对企业实行有效管理的“成本效益核算”终于被越来越清醒的媒体“企业家”们接受和吸纳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媒体的企业属性已经逐步被新闻从业人员以及受众认同,因此称“媒体企业家”应该不难理解。在西方,传媒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当作是一种产业,因而也出现过福布斯、默多克这样的媒体大亨。近几年,我国媒体的改革成为业内人员关注的话题,业外人看到的报业集团成立、广电集团成立即是这种改革的外在表现,而内部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不为外人尽知,但在内部却产生了极大的振动。”成本效益核算”于是频频出现在各媒体的工作日程和工作报告中。按需设岗、按岗定酬、全员聘用、能进能出等措施,显示出这一企业管理的手段已从媒体的工作报告里进入到其内部的运行环节中。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虚拟社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媒体作为“人的延伸”,其现实替代作用也越来越强。这不光表现在人们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长上,而且表现在人们越来越通过媒体体验替代现实体验。媒体已经成了人们感知、认知外界事物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7.
最近郭德纲事件闹得很是红火,红火不仅因为郭德纲为徒弟撑腰、大骂了媒体记者。也因为社会各界对所谓媒体动用公权力“封杀”郭德纲,意见不一致纷纷攘攘有关。而在我看来.之所以闹成这样,原因本也简单,就是因为郭德纲是个“名人”。名人骂人引了公愤,媒体“封杀”了郭德纲,政府又在其中当了一回冤大头,成了替媒体挡箭的靶子,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8.
高永亮 《新闻传播》2005,(11):33-36
一般而言,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事实,不同的媒体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媒体打架”。本文通过列举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媒体打架案例分析了媒体打架的特点、原因,并进而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媒体打架可能带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学者们从技术、产业、政策、个案等不同视角对媒体融合的研究不断增多,使这个领域日渐繁荣。在以往的研究中媒体组织是主体,技术、政策、市场甚至受众本身都成为了行动的驱动要素,从而忽视了受众对媒体的实际使用以及媒体与认知体验的关联。因此,需要从现象学出发,将媒体置于人与世界的联系中,分析媒体融合在宏观发展上所带来的从"诠释"向"具身"的突破,以及微观实践上建构的更多层次的"放大-缩小"结构,为媒体融合研究提供指向人类体验与使用知觉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比如,日本报纸的报道中,曾有这样的提法:“毒品是社会的癌症”。虽然这是用来形容毒品的危害程度,但受到癌症患者的强烈抗议,“患癌症好像伤害了社会一样”,这是媒体不负责任的乱用词语,使患者受伤的心更加重了痛。媒体闻之,立即纠正。日本资深媒体人士加滕隆泽就此指出:报纸是送到千家万户的,因此即便是一个词的用法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对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来讲,考虑当事人的心情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媒体有表达的自由,但这不等于没有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