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论词曲(这里的“曲”专指散曲)者,皆主要研究两者风格的差异,而很少探讨其相似点和互化性,这确有偏颇之嫌。我们在承认词曲主体风格迥然有别的前提下,还应看到两者风格的相似性,其具体表现为词曲风格的互化。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词曲的发展、演变及词曲衰落的历史原因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代论词曲(这里的“曲”专指散曲)者,皆主要研究两者风格的差异,而很少探讨其相似点和互化性,这确有偏颇之嫌。我们在承认词曲主体风格迥然有别的前提下,还应看到两者风格的相似性,其具体表现为词曲风格的互化。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词曲的发展、演变及词曲衰落的历史原因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略知一些古典诗、词、曲语的风格,对于学习、欣赏古典诗词是有帮助的。诗、词(文人词)、曲语这三者在语言运用上,有相互渗透、继承通达之处,而又各具特色,即在选词、用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这样,就造成各自独特的气氛或格调,形成不同的韵味。本文试就诗、词、曲语言风格上的同异兼其审美风格上的异同作些粗浅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元曲和传统诗词端庄典雅风格不同,突出地表现为语言艺术的新颖独特,或质朴自然、或冷峭沉郁、或活泼灵动、或辛辣诙谐等等。元曲中很多作品是对丑恶的世态讽刺讥嘲,语言诙谐、幽默,有一股辛辣味;一些作品对黑暗的社会加以揭露,语言泼辣;元散曲还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豪迈泼辣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元曲是与此前任何一体文学都判然有别的、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新诗体。大量的生活口语与俚俗方言入曲,形成了质朴自然、显豁直露、鲜明泼辣、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达到了“格律与自由”、“文与言”的统一,审美标准与传统诗词截然不同。其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俗”、“露”、“动”、“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星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词曲和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及相关教材。著作中影响较大的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元明散曲史论》以及《元曲与人生》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是系统、深入探究元曲艺术精神与风格特色的专著。全书由“绪论”、“上篇”(杂剧篇)和“下篇”(散曲篇)三部分组成。“绪论”重在宏观把握与理性探究;上下篇则是微观探索,互相间也有交叉,重在占有充分史料基础上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元曲雅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人们称为“通俗文学”的元曲,无论是从其题材、内容和人物方面来看,还是从其风格流派、语言特色来看,都是有雅有俗,雅俗兼备的,而不仅仅只是通俗。我们应该比较地、辩证地看待元曲中的雅和俗。与诗、词比较而言,元曲显然要通俗一些,但与诗、词依然有雅有俗一样,元曲也是既有俗又有雅的。在元曲中,散曲比杂剧更雅,杂剧比散曲更俗。在杂剧中,曲词比宾白更雅,宾白比曲词更俗。但无论是散曲或是杂剧,无论是曲词或是宾白,它们也都是有雅有俗的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曲中的理性张力是客观的审美化存在。理性张力一般体现在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中,表现了作品的艺术风采和作的艺术个性,人格风范,对于后世的古体诗词曲的写作,有着明镜高悬清水永注似的示范作用。本从艺学、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艺术理性张力的重要性;古典诗词曲中的理性张力的多元化存在态势与当代人们的“共鸣“;同时也分析了当下古体诗词曲的写作中的几种流弊。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存在明显的分界,本文从题材的选择,词境的构成、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记号(?)与文字“渐强”、“渐弱”用法上的区别。两者意义一样,但用法上是有区别的。一般说,记号用于小范围,而文字则用于较大范围,目的是减少乐谱的负担。举例:(?)《清晰的记忆》田农词、践耳曲《连斯基的咏叹调》普希金词、柴可夫斯基曲(?)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其词作“大声镗革塔小声铿钅訇。”而其“禾农织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后村集·辛稼轩集序》)正所谓一体万殊 ,风格多样。但无可否认稼轩词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抒发报国激情 ,表达抗金斗志 ,感叹英雄失路的豪杰之词中。王国维曾说 :“苏旷辛豪” ,以一“豪”字来概括辛词的风格 ,可谓得之矣。本文拟就辛词之豪试做论述。翻开稼轩词集便可感到一种昂扬悲壮、发扬奋历之气 ,这便是王氏所称之“豪”。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也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稼轩豪杰之词也。”纵观稼轩词集 ,我们可…  相似文献   

12.
毕竟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毕竟”条:“究竟也。”并云:“此常语,不备举。”以下主要举出此词的不同形体“必竟”、“止竟”、“至竟”的用例。今按,“毕竟”在词曲里还可表示“一定”的意思,用作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僧如晦《卜算子》词(送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著来。何似休归去。”意言年年一定得来,不如不归去。《盛明杂剧》二集叶宪祖《团花凤》剧一折;“难得舅母好意,把这桩好事作成了我,一个如  相似文献   

13.
元散曲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诗而词,由词而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变化,曲的语言面貌产生了变异,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根据散曲的语言实际,结合多年读曲感受,与诗词语言相比较,曲语言的审美特征是:体式富于变化,更易表现参差之美;用语自然天成,更具活泼生动之美;韵律突破传统,别具谐和流畅之美。  相似文献   

14.
《元曲选外编》第一册《哪吒令》曲:“……使的人无淹润。”“淹润”是什么意思,单从字面很难悟出。其实此词今河北中部还在流行,其含义为“没滋味、  相似文献   

15.
在旧体诗词当中,我们常会见到“对仗”这一术语。对于这个词的定义,许多资料将它等同于“对偶”进行解释或依附在“对偶”的条目下。对仗真的就是对偶吗?假如它们真的是同一概念,用一个词规范起来岂不更好?如果不是同一概念,区别在哪?对于两者的关系,历来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现今还没有很一致的观点。且看他们对这两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的文体风格是庄重典雅,而词的风格则是柔婉妩媚.形成诗词文体风格不同的原因,一是诗词文体功能、价值取向的不同;二是诗词角色意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大量的由“虫”作为后位附加词素构成的词语形成了“虫”词族,在具体分析“虫”词族词语包括感情色彩和表现风格色彩在内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的同时,还论述了“虫”词族词语产生的语言内部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利用语言的潜显理论对这些词语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杨有山同志的新著《诗词曲的体性之别与文体嬗变》共 2 1万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出版。本书对中国古代韵文史上诗词曲这三种代表性文体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诗词曲文体嬗变的过程、原因和意义作了系统论述 ,无论是研究内容 ,还是研究方法 ,都有新的突破 ,堪称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一部力作。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区别和联系 ,前贤时彦也曾论及。但这种论述是一种重直观感悟 ,缺乏理性的分析与综合 ,只言片语 ,难成系统。二是不少论者侧重从诗词曲的语言格律、结构形式方面论析其异同 ,而对这三种文体在艺术精神、文体风格上的本质差异较…  相似文献   

19.
词与散曲,同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作为两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形式,却各树一帜,分占诗歌史上的一席之地。它们两者在艺术形式上各有特色。宋翔凤《乐府馀论》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猗室曲话》说“宋词之所短,即元曲之所长。”不过,尽管两者在形式、音韵以及内容上,都有其不同之处,但由于词与曲都是合乐的歌辞,在形式上同属长短句,所以名称时相混合,相互间确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丁远芳 《考试周刊》2010,(27):20-22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是在悼亡词史上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而纳兰性德则是他忠实的传人,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两者同写悼亡词,但是创作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他们悼亡词作的分析,进一步阐释造成两者创作风格迥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