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从创作的内容形式、审美取向、功能目的、空间关系和技术材料等方面将现代壁画创作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升华为“合”之意象,通过对壁画的内容与形式之“合”;壁画的物质与精神空间之“合”;壁画与科学技术之“合”;壁画与建筑环境之“合”四个方面的分析,对“合”之内涵进行多向度的阐释,提出“合”之意象是壁画艺术创作中最具审美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本质内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现代壁画的公共性、应用性、艺术性三者高度融合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得眼林"壁画时代、内容及西魏、北周壁画风格的简析,从两晋南北朝的绘画美学思想入手,对"得眼林"壁画的置阵布势、形神刻画及艺术风格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山西传统壁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分支,利用壁画载体记载历史,传递文化精神.本研究基于对山西传统壁画的研究,不断发掘其文化内涵,并探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使得思想政治领域不乏味、不枯燥,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本文通过探讨山西传统壁画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影响意义,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舞蹈学的视角,尝试分析敦煌壁画舞蹈"S"形肢体符号、运动形态及形成动因,进而探讨"S"形舞蹈的空间制约性及敦煌壁画舞蹈语言的衍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工笔重彩是以严密的线条勾勒作为骨干,再施以浓重的丹粉,以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画法。传统工笔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卷轴画,历史上曾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一大批优秀的代表作品。二是壁画,这是一种在墙壁上勾线并绘以重彩的方法,其留下的作品更为广泛,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域的壁画作品等。  相似文献   

6.
永乐宫壁画艺术成就卓著,艺术价值极高.表现技巧极为熟练、高超,是道教壁画的鲜明代表和杰出典范.壁画中所提供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研究元代绘画的发展状况.从美术创作和研究角度看,其造型、构图、笔墨、色彩、气韵等方面都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P.4517(1)引路菩萨像雕空画稿为中心,通过敦煌各类绘画中所见引路菩萨像资料的比较,讨论了引路菩萨像基本的造像特征,以及画稿与绘画的关系,进而以P.4517(1)引路菩萨像画稿为例,分别考察了敦煌"雕空"类画稿及其壁画绘画技法"刻线法"在佛教石窟壁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 师:萸高窟中的壁画同样让人叹为观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壁画有什么特点?并把表现其特点的相关词句画下来.  相似文献   

9.
龟兹壁画中有一类佛传描绘世尊为青年比丘说法,旁边复绘一大汉,手持男童,站立水中。比照《增一阿含经》相关内容,壁画再现世尊讲述十二因缘所作的譬喻。水中大汉及男童,为阿修罗王携子入海洗浴之景。阿修罗王父子即为往昔佛陀、阿难。  相似文献   

10.
"反弹琵琶"语出敦煌壁画中的唐代舞乐形象,是一种打破常规、反向求异的思维战术和处事哲学.  相似文献   

11.
龟兹石窟存有多幅"佛受九罪报"题材壁画,表现的是佛前世的"恶行"和所得的果报.本文从"佛受九罪报"内容入手,结合龟兹壁画进行考释,并对与"佛受九罪报"相关的几个佛教思想理论问题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网友黑咖啡说,教育,有时是一种美丽的欺骗。细细琢磨,教学中还真不可缺少“欺骗”。特级教师顾维平执教《莫高窟》一文,在指导学生读“莫高窟还藏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句时,一学生语调平平,顾老师眉头微皱,追问:“有多少平方米的壁画,我刚才没有听清楚,能再读一遍吗?”学生马上将“四万五千多”重重地读了出来。顾老师立即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读得真好,壁画的面积真大。”课后,高林生老师点评道:“学生读得很清楚,只是有点平,我在台下都听见了,台上的顾老师真的没听见吗?这是顾老师的一个小花招,她在指导学生读书呢!”上…  相似文献   

13.
相似性的连续排列是汉代墓室壁画形态结构组合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知觉式样使观者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了"频闪效应",进而,使得本来静止的画面富有动感.  相似文献   

14.
郝招 《家教指南》2004,(1):97-98
敦煌壁画中的"相扑"画面"和敦煌文献中的"相扑"一词所展示的意义,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用来欣赏和娱乐的乐舞表演形式,它与现代日本流行的相扑运动在性质意义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贺世哲 《家教指南》2001,(1):176-180
这个问题早在解放前就闹腾了一阵子,最后不了了之.20世纪80年代,李永翘先生重提此事,发表长篇"调查报告",为张大千先生鸣冤,结论是"张大千并没有破坏敦煌壁画".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13-15日,由东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主办的”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于敦煌研究院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及上海市相关的领导、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柯玲、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先后致词。三位领导的发言对“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把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相结合,拓宽了中国服饰史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的道路,并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敦煌服饰的深入研究寄予了厚望。 13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主持。发言者有东南大学教授张道一、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郑臣欣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费泳。张道一先生三十年前曾在敦煌作过学术考察,他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在敦煌考察时的情景,畅谈在敦煌石窟中的收获,指出敦煌壁画色彩的配色原理及其在艺术上合谐的意义。包铭新教授《敦煌壁画中的回鹘贵族供养人服饰研究》首先提出了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的方法,然后依据回鹘洞窟的时代,对高昌与敦煌壁画中的回鹘人服饰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了回鹘服饰对敦煌汉族服饰的影响。郑巨欣《敦煌服饰中的小白花树花纹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人物服饰中的小白花纹的分析与考证,探讨了这种纹样的表现形式及其佛教内涵与文化渊源。费泳女士《论褒衣博带佛衣》通过对南北朝时代佛像衣着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地界定了“褒表博带”佛衣的形式,并分析了“褒衣博带”佛衣的源流及影响。 13日下午的讨论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先生主持。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副研究员卢秀文、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孝鸿、兰州大学博士生谢静、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冯信群、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徐庄先后宣读了论文。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裙饰》以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朝时期敦煌彩塑与壁画中菩萨的裙饰作了分类,并分析每一类型的源流以探索印度、西域及中原文化对敦煌菩萨造像艺术的影响。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面靥妆》通过对敦煌壁画妇女形象的调查,分析了唐、五代以来妇女流行的面靥妆的特征,及当时民族间的化妆的相互影响。谢静《敦煌奠高窟第285窟供养人服饰初探》对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85窟供养人像及其民族背景作了分析。杨孝鸿《试论羽化思想及其在敦煌石窟的演变与服饰的表现》考证了羽化思想来自西方(中亚或西亚),并分析了羽化思想在汉唐间的发展演变以及在石窟艺术中的反映。冯信群的《试论敦煌石窟数字化虚拟再现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谈了通过计算机数码技术对敦煌石窟进行再现的技术和艺术问题。徐庄的《敦煌壁画与西夏服饰》全面介绍了敦煌壁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以及宁夏及在黑水城发现的佛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莫高窟壁画中的几幅本生故事画,探讨了佛教美术所宣传的思想与中国当时不安的特定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佛教美术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的"胡旋舞"与典籍记载中的"胡旋舞"在年代、衣冠、乐队、乐器等方面的歧异,从而对第220窟中所绘内容是否为康国传入的"胡旋舞"发生质疑.  相似文献   

19.
汉代壁画分为前期壁画和后期壁画,前期壁画以道家升仙思想为主,后期壁画在升仙题材的基础上,儒寒思想的体现渐渐增多,题材多样。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壁画除了满足视觉审美外,同时还具有科技、人文等信息.它以艺术与材料、科技手段相融合,艺术与设计相融合,艺术与文化相融合的新特征立足于现代城市空间,是一个综合的文化现象,也时刻接受着人们的褒贬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