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人·唐诗     
唐代是诗的朝代.唐人爱诗,诗也钟爱唐人.唐代的各个阶层上至皇族、官僚,下至普通士人和百姓都爱诗、吟诗,传播诗歌,尊崇诗人.唐人爱诗,是诗化的唐朝,诗化的唐人.  相似文献   

2.
唐人都城诗所歌咏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两座城市:历史的金陵与现实的长安,两者固然有历史与现实中客观因素的差别,但是更重要的是诗人主观感受与审美表达上的歧异.这种审美歧异突出地表现在审美的对象、维度、姿态、格调等方面,它进而影响和派生了城市/政治文化构成、诗人城市认知"心理图式"以及城市人对于城市文化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全文首先参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对宋代可见的唐人诗文别集进行初步梳理。唐人诗文别集的流传不仅仅赖于宋人搜求汇集与整理,还依赖于宋人的出版传播。这种传播与宋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紧密相连。从刻书的主体来看,宋代官刻、坊刻和私刻都刊行过唐人别集。从对唐人别集刊行的力度来看坊刻和私刻刊行力度是最大的,并对唐集传播影响最深。通过对有宋一朝官刻、坊刻和私刻刊行唐人别集的考察,从其版刻地我们不难看出唐集出版的地域特点,其刊行地谝布宋境,集中于当时浙江、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其流布之广,愈发展现唐人诗文别集对宋代文化发展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4.
唐代秘府是唐代宫禁藏书之所,其中搜集和整理有唐人的诗文集。唐代秘府一定程度上担负了汇集和传播唐代诗文集的使命。唐代秘府汇集唐人诗文集有秘府征求和接受进献两种渠道,而传播诗文则可能通过国子监学子抄本和秘府工作人员外传抄本向外流播。唐代秘府对唐人诗文集的汇集和传播,为唐人诗文集的当时传播、当时影响和后世传播、后世影响提供了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5.
唐诗传播的文字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歌的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文字作为符号与媒体,在唐诗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题写是唐诗传播的主要形态,发挥了显著的传播效应;对题写诗的评判,反映了唐人传播意识的成熟及诗歌创作价值取向。传抄从唐诗传播而言,具有流动性、互递性及长久性,是便捷的大众传播方式,而诗笺在唐代的社会交际及诗歌传播中显示了特殊的功能。“行卷”是文字编集行为之一,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和与科举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唐诗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唐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于敬老尊亲、孝敬父母尤为重视。唐人的孝亲观主要体现为善事父母的养亲观、居丧致哀的祭亲观和忠重于孝的忠君观, 这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此外, 唐人的孝亲观念和孝亲行为对士人的出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人献诗上书考略王刘纯唐人有献诗上书而得授官职之举。所谓"献诗上书",是指渴求跻身仕途的士庶和意欲升迁的官吏,将自己所作的诗文颂赋及著述进献给皇帝,以求招拔重用的一种手段。在有唐一代的文人儒士圈子里,有相当一批人都有过这样的行为和经历,而且,也都或多...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尚书》的文字歧异现象十分突出.《尚书》各篇的异文别字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开篇《尧典》的第一节“平章百姓”,“平”就是“采”的异文.《周书》开篇的《泰誓》,篇名是汉代《尚书》本来就有的,整篇文字却都是后人编撰的.研究《尚书》的文字歧异现象,探讨形成《尚书》文字歧异的各种原因,不仅对于《尚书》的校勘和整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对于其它文献典籍的研究和整理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正>于颖撰文《舞龙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长崎舞龙为中心》探讨了中国舞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指出,日本长崎舞蛹的历史可以推溯到日本元禄时代以前。古代唐人(中国人)从大陆渡日,1577年以后,由于唐船的入港,唐人越来越多,逐渐入籍成长崎人。由于唐人居住集中,基本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所收唐人别集和万曼《唐集叙录》对唐人文集的著录在内容及数量上都有较大差别,一些集子《提要》著录了,但《叙录》却没有提及,而《叙录》上著录的许多家集子《提要》也未著录.《提要》未著录的唐集,主要因其与统治者政治主张及主流思想不合,或在修撰《四库》时已亡佚、流传极少等原因所致.《叙录》未著录的唐人集子,主要因其材料不足,无可考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而后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围蔽街道传播规律对改善交通噪声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了影响围蔽街道噪声传播的因素,包括交通噪声源、街道几何形状和建筑布局,并分析出了噪声在围蔽街道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传播规律.最后通过分析案例和围蔽街道噪声传播的规律,提出改善围蔽街道交通噪声的措施,为今后施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帝城历史悠久,《后汉书》第一次提及白帝城,《水经注》最早书写白帝城形胜.白帝城素有"诗城"的美称,陈子昂、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到白帝城游览,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唐人主要从白帝城的形胜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咏叹抒情,并影响了唐以后白帝城诗歌的书写.因白帝城景观蕴含了巨大的文学价值,白帝城承载了唐人的人文情怀、人...  相似文献   

14.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一方面,多有作品对其讴歌。在唐代小说作品中也不乏对"义"这种思想和行为进行表彰和肯定。本文通过对唐人小说进行分析和归纳,从伦理角度将唐人小说中体现的"义"分为爱情之义、友情之义和萍水之义。本文试分析这三种"义"在唐人小说中的不同体现和其各自具有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在唐人的观念中,月亮并不是夜幕中空洞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空间的新鲜世界.夜夜高悬如明镜的月亮,承载了唐人太多的遐想,而这种强烈好奇之感,又促使唐人严肃而幼稚的展开奇思妙想,在瑰丽的幻想中构造着月宫中的景物和人事.而这,正鲜明的展现了唐人的月宫观念.  相似文献   

16.
马承伍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杜科版)》1998年第1期撰文指出,文字作为符号与媒体,在唐诗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题写是唐诗传播的主要形态,发挥了显著的传播效应;对题写诗的评判,反映了唐人传播意识的成熟及诗歌创作价值取向。传抄从唐诗传播而言,具有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传播是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文学经典进入读者接受视线的纽带。唐诗的经典化与唐人文学传播活动密切相关,饮宴酬唱、相互寄赠、推赞等人际传播活动是唐代诗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学传播活动不仅在地域上扩大了唐诗经典的传播面,也促进了唐代诗人的声名远播,从而成为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歌作家数以十万计,其中不少人的生卒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异.这种生卒年的歧异,不但对诗人本身来说有必要予以解决,而且往往还会牵涉到其他的一些学术问题.例如王材任、王应奎、萧诗、王又曹、黎简以及赵执信,他们的生卒年都有这样的情况,需要重新考察,逐一辨正.这在清诗研究中,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交通拥堵形成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网络交通拥挤的特征,利用交通波理论研究了交通拥堵形成的临界条件.首先分析了单车道信号控制路段的交通波传播特性,建立了过饱和形成的临界条件.然后针对基本路段拓扑结构特征,将基本路段分解为一系列单车道路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杂条件下交通波传播规律,并考虑了3种复杂因素,建立了相应的交通拥挤形成临界条件,包括不足的绿信比...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