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映论美学走向终结。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论美学的出路在于类哲学的引导。“美是什么”难以索解,并非因为提问方式有什么问题。“美”这个词可以多义使用。美属于人类精神活动范畴,“美是愉悦”是对美的恰当定位,这一观点曾经长期被指责为唯心主义主观论,是不公正的批评。动物有前美,与人的美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张扬同学: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讨论美究竟存在于哪里。这在美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美学研究的历史中曾经为此发生过许多次争论。有的人认为,美就是人的主观精神向客观事物的投射。他们的理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本来不一定美的人在情人的眼里却是美的,这说明客观对象不一定美,美是由主观决定的。我们把这类观点概括为“美的主观说”。而与这种观点对立的一派观点是,美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感受到的美只是对现实事物存在的美反映的结果。他们的理由是,有一些事物任何人都不会说它是美的,这说明美是有客观规定性的,并不是主观创造出来的。我…  相似文献   

3.
对于很多人,特别是数学爱好者来说,陈景润的名字并不陌生。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用去几麻袋草稿纸,在数论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德巴赫猜想被人们称为皇冠上的明珠,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为摘取这一明珠做出了艰辛的努力,而陈景润在这方面取得了最为卓越的成就。他的“2 1”已经问世30多年了,到现在仍然无人向前逾越一步。难道这样的精英人物,其素质还成什么问题么?是的,我过去也一直以为这不应该是个问题,可最近的“北大才子卖肉”一事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里所说的北大才子是指38岁的陆步轩。当年,他高考成绩高出本科线…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到现在,我国出现了很多不同观点的美学流派,都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有不同的理解所造成的。蔡仪先生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作为我们美学研究的基础。他早在1956年就明确指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如美学史的事实所证明,首先就是美在心抑在于物?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引起美感?”①蔡仪先生认为,这是美学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个基本界线。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美是客观,美是典型——就是运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得出的结论。这个基本原理是:认识的最终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当代美学上的意义也不可低估。但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在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时说:“我们的一切美学判断是以我们关于生活的概念为基础的。” (《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1期第103页)普列汉诺夫正确地指出了美学思想与生活观的关系:一定的美学观点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观的基础之上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生活观基础之上的,同理,无产阶级的美学理论也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的基础之上。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活观对我们的美学建设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对批判断承美学遗产也很有意义。举例来说,我国美学界公认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是唯物的,但是对于这个命题的局限性却又众说不一。大家在评价“美是生活”这一命题时,有的从典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而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学科,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在实践中从“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去开采语文教材这座“美的富矿”,去发掘现实生活这个“美”的源泉,乃是叩启语文教学艺术大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把总钥匙.这里,我们不揣浅薄,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大陆,反本质主义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美的本质”也被某些人视为“伪命题”,“没有意义”,力图逐出美学领域.但是,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不可回避的,正是“美的本质”的基本确定规定了一种美学研究的基本性质、基本导向、基本原则,美的本质问题恰恰是美学研究的灵魂.“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种美学体系的理论前提和理论悬设.关键在于,以什么观点、立场、方法来研究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已经颠覆和消解了传统古典美学的形而上学的美的本质观,由实体本体论和二元对立认识论转向了关系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起来,给“美的本质”注入了新的生机.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实践转向”则把“美的本质”引向了多层次、多视角、开放性的研究和探索途径,给“美的本质”打开了新思路.实践转向和实践分析给“美的本质”的解密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李泽厚美学的哲学基础——抽象实践论李泽厚同志一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自居的。他把自己的美学自称为“真正的”“实践观点”的美学(《美学论集》,第166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也即他自己的美学——不是从“意识或艺术作为出发点”,而是“从社会实践和‘自然的人化’这个哲学问题出发。”(《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第414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美学辩护     
为美学辩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美是什么”?因为没有“美”,就没有“美学”。其次是“美学是什么”,它要论证的是一种专门认识(叙述)“美”的科学(话语)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即使世界上到处都有“美”,但假如不能通过一整套符号、形式和概念把它明确下来,那么人们依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美的或不美的。在这种意义上讲,“美是什么”和“美学是什么”,是为美学辩护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素质,强调和要求人的实践性。她认为以往的哲学家——包括美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把“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领和社会条  相似文献   

12.
一.谁之罪 美学的历史是一个充满真理与谬误的历史。美学最初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美”的本质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的本质的探求中有两种主要的美学观点,即唯心主义美学观和唯物主义美学观。在西方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学观的主要代表有柏拉图、康德、克罗齐等,他们在哲学根本问题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精神世界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最终归结为精神的产物。柏拉图就认为“美”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13.
究竟什么是美?羊大为美。这是我国上古造字时代,人们对于“什么是美”的一种回答。在不可多得的美学史研究资料中,汉字是一种可信的、非常有用的资料。通过研究汉字来探讨美学问题,已经有人做过一些工作了。“羊大为美”便是他们所举出的例子中的一个。象美字一类能够反映美学观点的字是很多的。在这篇短文里,笔者将再举出若干个汉字  相似文献   

14.
在美学史上,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司芬克斯之谜。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一充满健力的问题,在两千多年前的对话体论文《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写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古希腊著名的诡辩家希庇阿斯讨论什么是美。在讨论中,他们一共给美下了四个定义:“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使每样东西恰当的就是美”、“美是有用的”、“美就是诉诸听觉和视觉产生的快感”。尽管他们给美所下的定义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的讨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少从他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烟烟光辉,并且给后人在讨…  相似文献   

15.
语文究竟要讲什么,当然这里的讲不是单纯意义的讲,也包括教、学、习。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语文人。我在此讲这个问题,并不代表我已经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只是根据教育前辈和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我们的老师能够深入地思考——语文究竟要教什么?因为,我们只有搞清了这个问题,语文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语文教学才会越来越简单,语文学习才会越来越明白,师生才会因有语文而感到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体系。尽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可以提出各种解释,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并不取决于人们的理解,而是决定于它的客观内容。深入地探索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益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标榜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均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而且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可是,它们的观点不同,甚至相互对立,彼此指责,争论不休。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只有坚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观点,奉行“凡是”原则的才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是美学领域的难点之一。对自然美的哲学思考,是美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无论逻辑实证主义如何“拒斥形而上学”,对美的本体的追寻,却仍是一股强大的潮流。这样看来,自然美的探讨仍有意义。自然美与美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无数美学家在解答“美是什么”这个繁难的理念之谜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美思想。作为文化成果,这些思想是我们科学论证自然美的出发点。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对中西美学史上几种有代表性的自然美观点作一评析,以便为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美?美的根源在那里?这是历来美学都在寻求解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求从方法论的区别上来看,大致走着这样几条路:一条是从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特征中去探求美的根源,最终把美归结为物的属性;另一条是从人的精神中探求美的根源,最终把美归结为精神的表现.这两种美学,虽然对美的本质的理解都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都遇到了本身固有的难以克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张从人类的劳动实践中探求美的根源,认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都是在人类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劳动创造了美.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我想首先就应该对人类劳动的性质有所理解,然后再理解劳动如何创造了美,进而理解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什么地方最适合中国人居住?建设部年初颁发的200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中,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名列其中。苏州,这个精致而玲珑的城市,于一片吴门烟水中闲庭信步,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2500多年来,温文尔雅的苏州人,创造了许多文明成果,从集中体现传统中国文化精髓的状元之乡,到迎霜先发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商中心,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把自己进步的追求,融入到一个个经济文化载体之中,为中华民族的聚宝盆,增添了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0.
专家谈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余逸群指出———我们不少家长可能觉得,同半大不小的孩子们谈论“生命教育”、“生命意义”这个玄而又玄的问题,似乎太早了,他们还无法理解,反而会搅乱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云里雾里,不知所从。其实,从儿童时代起,初谙人事的孩子通过书本知识、大众传媒、成人的无意说教,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知道一些什么是生和什么是死了。等他们再长大一点,成长为少年,随着自我观念的萌生,“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这样一些涉及生命价值的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如果家长不能适时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解释,各种类似“为父母而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