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怕虚有其名。“名下必无虚士”,是一种情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另一种情况。后一种情况更多一些。写作是很快乐的。我不太同意有些作家说对自己的作品一篇满意的也没有。我觉得这有点矫情。都不满意,那你写它干什么?但是我现在写完一篇东西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得意,那样“提刀却立,四顾踌躇”了。人的创作不能总处在高峰状态。我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写什么?怎么写?这是一种压力。二怕客人太多。我是好客的,但是客人太多,实在吃不消。一种客人是来约稿的。《体育报》来约稿,我说我在大学体育不及格,怎么能给  相似文献   

2.
提高作文水平的口号提得很久很响 ,但提高作文的品质却少有人提。其实 ,作文的品质提不高 ,提高作文水平也无从谈起———应该强调一下提高作文品质的问题了。作文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观察品质、思维品质和表达品质。不要一味责备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 ,写作能力低下 ,要找出学生写作态度为何不端正、为何低下———没有东西可写 ,不知写什么 ,不知如何将要写的东西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来 ,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变“苦写”为“乐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观察品质。“生活是创作之母” ,没…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伟大作家福楼拜是一位极为严肃地从事创作的语言大师。他写得很慢,写得很痛苦。不是才思不济,而是因为深思熟虑,要写得很完美。他写得不满意时,甚至说:『写出这样的东西来,真应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相似文献   

4.
刘绍棠讲课     
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有一次在天津南开大学讲课。当讲到“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时,台下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刘老师,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  相似文献   

5.
文病三题     
谈写作,可以从积极方面立论,说应该怎样写;也可以从消极方面立论,说不应该怎样写。所谓应该和不应该,都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和表达。牵涉的问题太多,这里只说表达。关于表达方面的不应该怎样写,情况也复杂,  相似文献   

6.
不知今晚我要写些什么,应该不是什么应景之作,我不应景已经很多年。平常朋友见了,从不问我最近可有新作。实际上我也明白,我写的东西他们从来不看。现在我要写什么?回首过往的不羁生涯,如今生活的责任排山倒海。今年过完就是2008奥运会了,我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毫无目标地过了。我是80后,我惊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传记的病灶在哪里?全展教授的书,首先诱发这个问题,让我们去琢磨。中国传记文学不发达,五四一代论之详矣。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一、“忌讳太多,顾虑太多,就没有法子写可靠的生动的传记了”;二、“我们缺乏保存史料的公共机关”;三、因为文字的关系,“以这样的文字来记  相似文献   

8.
文话     
我们提倡朴素的文风,不等于反对真正写得好的华丽的文章。我们反对的只是内容空洞、堆砌辞藻的文章,只是装腔作势、词不达意的文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人的长相好,淡妆浓抹,同样好看。内容果真不错,用朴素的文字写出来是好文章,用华丽的文字写出来同样也是好文章。朴素当然美,华丽何尝不美? 需要认识清楚的是:把文章写得美一些,不是完全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一些,更好一些。一般说来,文章的美有两种:一种是音乐之美。具有音乐之美的文章念起来音韵和谐,十分悦耳。另一种是图画之美。具有图画之美的文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课文,写得很好,总感觉可讲的东西太多,教学计划安排一课时、两个课时还不够用。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老  相似文献   

10.
苏锡禄 《中国教师》2009,(Z2):211-212
<正>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三年以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掌握,但一下子又学习不完、掌握不了,因而,在历史教师心中也就留有太多的迷惘  相似文献   

11.
说到写作,容易让人头疼。很多教师不太爱动笔,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客观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们的确时间不多,繁重的教学工作填满了所有的时间:另一个就是教师写的东西太多。有人就在网上发贴子,说现在的教师要“五毒”俱全:写论文、写案例、写随笔、写叙事、写反思,否则,就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弄得教师们无所适从,心生厌烦。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不应该过分注重技巧,好的文字应该是"人人心中之所有,人人笔下之所无"的。"人人心中之所有",就是大家都关注的人和事,你写出来了,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人人笔下之所无",就是谁也没有像你这样写过,新鲜、有个性魅力、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学写作.是“我笔写我语.我语表我心”的最朴素、最真切的童心体现,因而,我们大可不必一味去追求写“有意义的”话,应该提倡“写有意思的话”。这样我们就易于动笔了,也乐于表达了。  相似文献   

14.
思路花语     
真正的勇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青年专栏作家远行客这样定义“勇敢”  相似文献   

15.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要说的话太多太多了。假如我是家长,首先我不会让孩子在节假日还埋在题海里,使孩子失去活气,变成只是一部做题的机器。节假日应该让孩子多出去走走,接触社会,从中学到更多东西。假如我是家长,放暑假、寒假我不会让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补习班。  相似文献   

16.
正我爱读散文,所以在阅读中总是会刻意地寻找好的散文,散文随处可见,但好散文却少之又少。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很多好散文,并不是出自散文家之手。在我看来,这恰恰揭示了一个问题:写散文似乎不需要太多技术上的东西,一个良好的心境,是一篇好散文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家声音     
正阿来认为文学要把社会更宽广的东西写出来作家阿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写人性的恶特别大胆,互相揣摩,有时候太多了一点",阿来不欣赏这类小说。他认为,文学要把社会更宽广的东西写出来,即便往往持有一种批判的质疑的态度,也要有一个更高的视野,而不是个人的感受和情绪的发泄。像《三只虫草》,现实是残酷的,温暖却是其底色。"现在文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如果我们把情节处理得稍微温暖一点,好像就是歌功颂德、粉饰现实了,但我觉得文学不是这样的,文学还是要鼓励人,要给人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碗     
黄欣童 《新读写》2013,(2):36-37
这只碗装过太多东西:刚盛出来的散发香气的米饭、煲了吓午的鸡汤、解暑降温的凉茶、暖心暖胃的鸡粥……这只碗有着再普通不过的来历,超市里整排琳琅的瓷碗里,母亲挑中了最素净的一只,淡淡的蓝色花纹轻盈地缭绕在白亮的碗身上,带着一股朴素温馨的居家气息,就像一位稳重贤惠的主妇,一如她——我的母亲,一个为人母,为人女的平凡女人。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的人、事、情、理何止万万千千,能生发感悟的太多太多。文章定位于写感悟,它自然就有了深意。感悟可以夹杂着焦灼、无奈,感悟更多的应该包含某种认识和奋进,这样文章才能显出一种大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传递给读者的,就是一种大气:不在咫尺间进退维谷,自由而不强求,逝去的就让它逝去……极为丰富而开阔的想象和联想,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20.
捧读《做朴素的教育》一书,犹如品味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能让我们在五彩斑斓的现实中始终保持一份质朴;好似聆听一曲绕梁三日的清音,能让我们在喧嚣的时代里始终坚守教育的宁静。教育,就应回归其朴素的本源;朴素,就该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简约的环境,最美!"朴素的教育,应该让教育剔去浮华。教育不需要花里胡哨,教育的道理、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表达都应该是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