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二十年代初,郭沫若译完歌德的处女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又特译介了作者为主人公维特与绿蒂作的小诗: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据郭沫若自称,他之所以要译介歌德这部描写男女爱情悲剧的小说,主要是系“于歌德思想有种种共鸣之点。”  相似文献   

2.
大文豪歌德曾在他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深情地咏叹:“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爱情,特别是初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众多艺术作品表现的永恒主题。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在其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有个“实话实说”的节目 ,主持人崔永元因此而名气很大。这一节目的出现 ,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也叫人感到恐惧 :“这叫什么话 ?难道别的节目就不、就没有‘实话实说’么 ?难道除了在‘实话实说’的节目上 ,我们大家 ,你我他 ,人人、时时、处处、回回、事事 ,就都不、都没‘实话实说’么 ?”如果只有这一节目是在“实话实说” ,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是、全都是“非实话”和“非实说” ,那么谁个还能心安理得、心情舒畅呢 ?“实话实说” ,本是说汉语的人的一句口头语 ,强调说实事求是的话 ,说符合事实的话 ,说自己心里的话 ,说实质性…  相似文献   

4.
校园·笑园     
自习课时,教务主任走进来,对班长说:“帮我找两个人,我要班花。”于是班长就组织全班投票,评选起班花来,闹了一节课,终于统一了意见,选出了班里最漂亮的俩女生。于是这两位女生很羞涩地去找主任,主任说:“跟我去教务处,我要搬花……”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例如,老师问:“这一课我们学了几个生字?”学生答:“十一个。”老师便说要“把话说完整”,然后重新找人回答,直到答出“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十一个生字”,才算符合要求。这个要求有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6.
师:课文题目中,两个简单而通俗的动词——“说”“做”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文章中,作者并非只用“说”“做”这两个动词,而是用了很多不同的动词去代替这两个词。同学们找一找,在描述闻一多先生的学者身份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去塑造闻一多先生的“做”?  相似文献   

7.
笑话笑画     
班花自习课时,教务主任走进来对班长说:“帮我找两个人,我要班花。”班长觉得很奇怪,但还是组织全班投票评选起班花来。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统一了意见,选出了班里最可爱的两个女生。于是两女生很羞涩地去找主任,主任说:“跟我去教务处,我要搬花……”  相似文献   

8.
成功法则     
一个人在晚上把钥匙丢了,跪在地上寻找。另一个人也在帮他找,但一无所获。帮他找的人问道:“你把钥匙丢在哪儿了?”那人指指黑暗处。帮他找的人说:“那你为什么要在灯光下寻找?”丢钥匙的人说:“因为这里灯光要亮些。”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宁肯待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也不愿意接受挑战,害怕冒险。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可言,试着走出那些“安全可靠”的地方,这是一个简单而通用的法则。成功法则@陆地行  相似文献   

9.
动脑的结果     
佛瑞迪只有16岁。在暑假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您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还有,请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到工作,毕竟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栏上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  相似文献   

10.
红楼诗话     
香菱要学诗,黛玉让她先读王维的五律。读后黛玉问她领略没有?她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又似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说:“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  相似文献   

11.
从“原创诗坛”到“于诗间漫步”至今,在被选用发表的诗中,这首《爱情梦幻》大概是仅有的一曲爱情题材的歌唱了。虽然还只限于“梦幻”(我赞成中学生只限于“梦幻”),诗却写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意趣不俗。特别是诗作的前两节,10行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意境典雅、庄重,很美地表现了这位少年“爱情梦幻”者纯真而热切的浪漫情怀,不禁让人想起歌德“少年女子谁个不善怀春?少年  相似文献   

12.
红灯亮“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三个小伙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是不一会就吵起来了。明明要看奥特曼,聪聪和强强却都要看机器猫。明明说:“这是在我家,要听我的。”正说着,妈妈出来了,问清了缘由之后,对明明说:“明明,他们俩是小客人,而且他们两个人都要看机器猫,2比1,你应该让给他们。”明明一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我要看奥特曼!”“拔萝卜”老师正在教“拔萝卜”的儿歌,解释过歌词之后,老师说:“萝卜需要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拔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就能拔起来,不需要其他人。”另一个孩子坐…  相似文献   

13.
我对上夜班的王老师说,明天有事要找她谈谈。王老师马上有点儿紧张,问:“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笑着对她说:“当然是好事了。”王老师不信,半开玩笑地说:“领导找谈话没什么好事。” 第二天,王老师笑嘻嘻地走进办公室:“什么事?您说吧。”看起来她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于是,我开门见山地说:“王老师,宝宝这两天显得有些孤僻。你觉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有个故事:两个卖稀饭的摊主,一个问顾客:“先生要不要在稀饭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而另一个摊主问顾客:“先生,稀饭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另一半人中,有一半说:“不要”,有一半则说:“打两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幽默     
至今未醒的观众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应邀去看一个朋友的剧本演出。剧作者和小仲马并肩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上。戏开演了,小仲马老是回过头去,嘴里嘟囔着:“一个,两个,三个……”“您在干什么?”剧作者不满地问。“我在替您数打瞌睡的观众。”小仲马说。不久,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两人又同去观看,仍并肩坐在这个剧场最前面的座位上。这次,那个朋友也不停地回头寻找打瞌睡的人,找了半天,居然也找到一个。“亲爱的,您的《茶花女》的观众不是也有打瞌睡的吗?”小仲马朝他指的地方望了一下,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您不认识这个人吗?他是上次看您…  相似文献   

16.
第一幕关键词选择、一样好小壮壮从小心里就有了选择:妈妈不在,找奶奶;奶奶不在,找爸爸;爸爸不在,找爷爷。顺序始终不会变,妈妈总是排在最前面。可是,这小家伙心里是这么想,但是你问他“家里谁最好?”他总是会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妈妈、爸爸、奶奶、爷爷都最好!”第二幕关键词礼物、骗人有一次,壮壮爸爸说要送他一把枪,壮壮就一直惦记着,可一直到他睡了,爸爸也没有回来。第二天,爸爸却忘记了买枪给壮壮,壮壮就大声地责问爸爸:“爸爸,枪呢?为什么没有枪?你说送给我的,你是个大骗子,我再也不理你了!”这之后,壮壮真的一个多星期没跟爸爸讲话。…  相似文献   

17.
    
“缘分”,让我们在一生中认识了不少的朋友。相识满天下,要找个知己,却非易事,就如同大海捞针。每个人对“友情”这两个字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人说友情像钻石,坚固得很;也有人说友情像玻璃,碰到就会碎。  相似文献   

18.
刚进办公室,两个男孩就来找我:“老师,请问犯错误写检讨,算不算体罚?”我问:“你们犯了什么错?”两人一听来了劲,一个说:“我就迟到三次。”另一个说:“我只迟到一次,班主任就小题大做,现在可是法治社会哦。”我噗哧笑了,原来如此。我说:“《教师法》规定,老师有权制止有害于学  相似文献   

19.
钱结     
姓王的小子跑进屋来,屋里只有老许一人,老许晓得他找的是老朱,不理他。姓王的犹豫了片刻,就说:“老许,跟你商量件事。”“什么事?”“借我6块钱。”“做什么?”老许晓得他本来是找老朱借的。“买条裤子。”老许看看,姓王的裤子是破了。想了一想,点头说:“6块钱,有。”“好,我看你原不是小器人。”姓王的高兴了。“慢着。”老许笑笑说:“裤子要不要穿?要。6块钱多不多?不多。不多借你送你都可以,不过这算什么?你是无产阶级革命派,我是三反分子,我借你送你钱,算不算丧失立场?如果都不算,马上拿去。”姓王的脸一灰,悻悻地说:“算了算了……”转…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李钊 《地理教育》2004,(4):68-68
不肯借找我数学课老师讲多位数加减法。老师:“多位数的减法,先将被减数和减数上下数位对齐,然后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遇到低位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数去借。”这时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小同学立即举手发问:“老师,要是高位数不肯借怎么办呀?”老师连想都没想就果断地说:“不肯借找我!”转折连词语文老师让学生用“却”“但是”造句,并解释道:“这两个词都是转折连词。‘却’是小转,像转一个小弯,‘但是’是大转,像转个大弯。”有学生立即说:“我家到学校只转几个‘却’,而到外婆家要转几个‘但是’。”钾肥生物课上,老师大讲钾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