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读性不强、不贴近受众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报道缺乏故事性.由于没有用故事手段"包装",不少正面报道显得概念化,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导致了受众对正面报道的疏远,所以故事性在新闻实践和写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防止正面报道中的某些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新闻记者》2001,(7):65-66
在贯彻和执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 ,由于缺乏对这一方针全面正确的把握 ,正面报道也会出现若干负面效应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可谓是林林总总 ,千差万别。根据这种“负面”的参照系的不同 ,负面效应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报道的目的而言的。新闻报道力求引导受众向“东” ,但是受众接受后的实际效果却是向“西” ,新闻媒体正面报道的动机与受众的实际接受效果完全背道而驰 ;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社会客观效果而言的 ,就是说由于正面报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3.
秦洁 《传媒观察》2006,(5):24-25
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争夺受众眼球,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媒体开始追逐负面报道以吸引受众,正面报道逐渐被边缘化。去年开始,局面得到了扭转,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又一次被提了上来。本对这种正面报道边缘化、新闻负面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结合《扬子晚报》正面报道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改进正面报道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面报道为主是媒体必须遵循的宣传方针。因此,正面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但由于互联网络强势崛起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突破地域国界,对各种社会思想起了叠加、辐射作用,思想舆论的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新形势下,正面报道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能否使正面报道成为强势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在多元化价值下积聚社会共识,似乎成了新的“难点”。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信息的选择能力明显增强,对正面报道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正面报道写得“官味”十足,端起架子,老腔老调,缺乏亲和力,受众当然不欢迎。因此,创新与突破正面报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面宣传为主”是近年来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重要工作方针,正面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报道。但是不可忽视不少正面报道并未获得理想效果,有的甚至引起受众反感,因而正面报道中的负面效应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怎样让正面报道常报常新--关于提升正面报道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新闻界在贯彻正面宣传方针中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新时期,正面报道遇到新挑战,似乎成了新的"难点".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正面报道的要求更高了,如果媒体充斥平平淡淡、不痛不痒、模式成套的正面报道,受众就不欢迎.因此,创新与突破是当务之急.要创新突破,首先要在正面报道上解放思想,破除一些旧观念、旧框框.我认为,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存在以下一些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7.
孙为林 《新闻知识》2004,(12):13-14
长期以来,受对内宣传一定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这一方针的影响,对外宣传中正面报道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负面报道。外国受众打开中国的外宣电视,或翻开中国的外宣刊物,所感到的是中国无时无刻不是形势一片大好。这没有完全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没有完全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同一主题、同一典型的正面报道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有利于提升正面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提到正面报道,有人总以为就是颂扬类的或成绩类的报道:其实“正”是与“反”相对应的并非与“批评”与“错误”相对应“正面”是表示相对的两面中的积极的正面。正面报道应该是对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激励、鼓舞:教育作用的,有好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面进行报道,并能使受众从中接受到积极作用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庆祝建国五十年期间各新闻媒体大量的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让国人看到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强硬手段,看到腐败分子应有的下场,从而受到振奋当然也属于正面报道之列:  相似文献   

10.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在正面宣传中产生了负面效应,在当今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反映了有些编辑、记对正面宣传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缺乏应有的认识,以为只要正面宣传就不存在任何消极影响,对其给受众带来的传播效果不去认真研究,甚至产生了负面效果也不在乎,由此使得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工作的形象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近年来,不少媒体为了吸引广大受众,加大了对时政、经济等正面报道的分量,但此类报道主题重大,报道要么会落入日常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却彰显不出自身的特色;要么蜻蜓点水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受众要求……努力探索正面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媒体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党报工作者,坚持正面报道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正面报道过程中,也往往存在报道模式化,人物完美化的问题,很难使受众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在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要讲究一个"新"字,避免老面孔,努力在创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范旭   《岭南新闻探索》2006,(1):13-15
如何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这是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面前的历史课题。有些生硬的工作性报道,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有些单纯的表扬性报道,可读性并不很强;有些传统的“四季歌”报道,没有多少创造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和创新正面宣传的艺术和形式,使正面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不断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可以在“五个改进”上再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面典型报道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传统手法,过去和现在都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仔细研究,目前的正面典型报道还有许多缺失的地方。一是没有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典型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报道题材,还是应该按照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进行写作或编播,但现在我们正面典型报道的表现手法往往是与新闻的表现手法格格不入的。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记者尽可能的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见,寓观点于事实当中,并且让受众自己来判断作品中的观点。同时要用对事实的精心的编排来表现自己想要说的话,使受众可以轻易接受其观点。惟有这样,受众才…  相似文献   

16.
媒体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周围社会的窗口,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受众通过媒体对事物的框限,使原有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基本模板下得到强调和凸显,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①那么,媒体对官员的正面报道,是否在公众心中树立了正面的官员形象呢?  相似文献   

17.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新闻界对教育报道越来越重视,突出表现在新闻媒体埘教育报道分量的加重,对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给予了。定程度的关注,取得了较大成绩。毋庸讳言,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舆论引导上缺乏导向意识,报道思想』二缺乏受众意识,报道内容上缺乏可读性,报道形式上缺乏灵活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战役性报道就是对受众进行大量的、多角度、多形式的、连续的信息传输,以期达到传播者的目的。无论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报道,战役性报道的题材和主题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传播健康新观念,有助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正面报道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典型经验为主旨,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宣传中所占比重最大。可是,在我们日常宣传报道中,有不少、尤其是基层新闻单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尽管本意是好的,报道对象的成绩和事迹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在正面报道播发后,不但没有产生激励和推动作用,反而使报道对象或受众会感到不满、不快甚至厌倦,结果是正面报道产生了负面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