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3家县市区域报,这些年,大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县市区域报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东阳日报2008年经营业绩逆风飞扬,实现了广告经营与利润增长双丰收,在报业经营的"寒冬"里涌动着一股"暖流".其成功原因,就在于它走出了具有县市区域报特色的立体化经营之路,即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立足县市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根据县市区域广告消费特点,以立体化策略、本土化路径,谋求报业经营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作为报媒体系中最底层也是力量最薄弱的单位,县市区域报的经营管理能力普遍低下,在2003年全国报刊秩序整顿后,这一软肋对其综合实力的建设、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作为报业发展的分水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被推向市场,丧失了财政哺乳的优势,在经营上不得不与其它媒体进行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范军 《青年记者》2010,(14):91-92
在目前环境中,县市报的经营竞争力、生存力优于行业报、专业报,但是它呈现出的许多的难题也让县市报老总们颇伤脑筋。如很少有高端新闻人才主动应聘门下,尤其是经营人才更认为在此难有用武之地,并且局限太大,如薪酬低,体制观念陈旧、市场狭窄等。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益民 《传媒观察》2011,(12):62-64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8家县市区域报。这些被保留的报纸同时也正由政府主导、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导、自负盈亏的企业。近年来,这些被保留的县市区域报,在"多元"经营上进行破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体制转换,拓展经营领域,实现量质并举的崭新局面。多元经营与多种经营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报社经营理念的转变,多种经营只是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6.
7月7日,省报协县市区域报委员会主任会议在萧山召开。省报协会长孟玉兔,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德发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省报协县市区域报委员会主任、萧山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孙焕林主持。孟玉兔会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省县市区域报在报刊治理整顿后取得的新成绩。他说,今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和经营  相似文献   

7.
在县市报这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中,萧山日报的综合实力和经营总收入、总利润等指标位列全国县市区域报首位,成为县市报改革创新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之一,也为县市报创新发展的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杨坚 《新闻实践》2008,(12):51-52
近几年,县市报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报社广告额跃上了1000万的台阶。但是,这似乎碰到“天花板”,增长速度开始迟缓,有的处于徘徊状态。受区域资源配置及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县市报又难以延伸到其他地区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市报该如何做、能如何做?  相似文献   

9.
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如何加快建立县市区域报报业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引领地方文化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新观念?本文以萧山日报报业经营为例,探讨实行公司制的可操作性.继2003年我国报刊整顿以后,保留下来的48家县市区域报大都实力比较雄厚,近几年报纸广告收入快速增长,多元产业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业市场化的进程,报纸区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县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以其权威性一直在区域报业中居于主流地位。但随着各类行业报、晚报的崛起,加上外来媒体的扩张,县市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处于市场最前沿的广告经营正面临严峻挑战。县市党报的广告亟需引入经营新理念,变自然竞争为策划竞争,主动实施广告经营的“互动战略”,使优势更优。  相似文献   

11.
成锦如 《传媒观察》2005,(11):38-39
报业已经进入经营时代,县市报也不例外。如何走向市场、搞好经营这一毋庸置疑的现实.成了摆在我们保留下来的县市报面前的当务之急。海门日报自去年加盟到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以后.深切感受到我们不仅要办好报纸,而且要在经营报业上取得突破,以不断做强自身,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下半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全国400多家县市区域报保留了48家,《萧山日报》是其中一家。2004年1月正式加盟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标志着其开始由地方党报转型为市场化运作的县市区域报,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加盟杭报集团8年多来,《萧山日报》坚持一手抓好品牌媒体建设、做大做强主业,一手抓好报业经营、发展传媒产业,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经营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实力不断增强,报业不断壮大。这是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过程,也是报业提升发展"天花板"路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环境中,县市报的经营竞争力、生存力优于行业报、专业报,但是它呈现出的许多的难题也让县市报老总们颇伤脑筋.如很少有高端新闻人才主动应聘门下,尤其是经营人才更认为在此难有用武之地,并且局限太大,如薪酬低、体制观念陈旧、市场狭窄等.县市报如何在转型升级中笨鸟先飞、抑短扬长、快速发展?这除了需要仰赖一盘棋的改革新举外,县市报需要精心谋划,抢得先机,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4.
孙焕林 《传媒》2007,(9):35-36
2003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报刊治理整顿,浙江省保留了16家.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县市区域报不仅办报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2006年度,保留下来的16家县市区域报的广告经营额,已远远超过治理整顿前全省58家报纸的广告总额,报业经营出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部 《传媒》2003,(11):36-36
停办县市报是今年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农民负担工作中的一场重头戏。今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只允许保留极少数已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有办报基础的县市报——当地人口在50万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并经严格评估论证后,符合条件的可由地市级党报或省级党报有偿兼并。 县市报何处去?本刊在今年第8期特别策划了《市场改变命运——县市报之归去来兮》等一组文章,初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县市报的出路问题。三个月后的今天,县市报停办与否的命运大致尘埃落定,绝大部分县市级党报被停办,只保留一小部分经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发展的“全媒体”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报业格局中,地市报的情况可谓特殊:作为腹地的县市,一般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往往又是省报的经济腹地.受区域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影响,地市报又难以到其他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使报纸广告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以浙江为例,现有县市区域报18家,2009年一季度18家报社经营总收入同比下降的有11家,平均降幅超过10%,降幅最大的高达34%.不过,仍有7家报社的经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营总收入平均增幅达8.9%.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县市报的广告经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作为县市区域报经营支柱之一的政务信息市场,受相关政策制约而严重受挫,致使报社整体经营大幅缩水.然而,瑞安日报社更新观念,两头并进,抓住媒体融合的战略机遇,继续强化媒体资源与行政资源的有效对接,跨界进入当地智慧政务建设,多元开掘政务信息市场的“蓝海”,探索并求证县市报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以此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7月6日,省记协县市区域报工作委员会在萧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由省记协秘书长陈宗泽主持。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省记协非常重视县市区域报的工作。本次会议是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县市区域报工委的第一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县市区域报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20.
正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追求的重要性就平面媒体而言,除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报纸外,无论省市县的媒体都只是区域性媒体,县市区域报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当然各级报纸的服务区域有大有小,但其区域性的属性不变。县市区域报的全国视野追求或者说表达,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有新的含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因此,县市区域报首先要生存,其次要发展。要生存和发展,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