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新浪微联合人民网发布了《2012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2012年上半年全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情况。报告通过公布各区域政府机构微博和官员微博影响力排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务微博在官民交流的信息渠道上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官民互动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2,(10):5-6
新浪发布全国首份部委微博运营报告8月24日,新浪发布全国首份《部委微博运营发展模式》报告。报告介绍了新浪部委微博发展至今的总体概况,并总结出部委微博六种运营模式及其运营发展的四个重点。据统计,目前已有17个部委及部委级组织开通了新浪部委微博,运营着44个官方账号。报告指出,政务微博经过短短两年发展时间,目前总数已接近5万个,覆盖公共管理各个领域及政府组织各个层级。部委微博运营团队的行政级别也逐渐由最初非常普遍的办公厅、职能司局微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微博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众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开设微博,将微博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问政渠道。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统计,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增长速度接近200%,截至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家。  相似文献   

4.
胥柳曼 《新闻窗》2011,(6):23-24
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立刻引起网友热烈关注,20分钟内粉丝总数破万。而根据统计,在上述四家网站中,目前共有实名认证的上海各级政务机构微博已达近600个、各级政府官员微博近300个。然而在实际中,笔者发现,针对不同的平台,部分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与公众互动交流时,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和曼 《青年记者》2013,(2):63-64
本文选取新浪微博广场"政务厅"栏目中"政府外宣"板块中的1586个实名认证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截至2012年8月30日)。从政务微博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传播互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对于政务微博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细化展示,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新浪微博"政府外宣"板块数据统计与分析1.政务微博的基本情况(1)地域分布:新浪微博"政府外宣"板块中的1586个政务微博在地域分布上相当广泛,除了澳门和台湾,遍布全  相似文献   

8.
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及传播特点 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政务微博就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所开设的政务微博,其微博平台的主要内容都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在我国,政务微博所涉及的部门可涵盖公安、交通、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气象、环保、质检、工商税务、市政、司法、  相似文献   

9.
冉明仙  王枫 《青年记者》2016,(18):74-75
触点(Contact Point),实质是品牌与用户接触之地,即承载营销信息的载体.政务微博本质上是网民与政府接触的地方,即承载营销政府形象的载体,是由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因公共事务开设的微博,是一个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自2009年11月我国第一个新浪政务微博“@桃源网”由湖南省桃源县开通以来,我国政务微博总数超过14万个,①但其中成功问政沟通的并不多,如何提升政务微博问政沟通效果,是很多政务微博管理者都很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传媒》2013,(1):8
600642012年12月3日,新浪微博发布了《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对新浪微博中的政务微博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达到60064个,发博总数超过3200万条。截至2012年10月31日,新浪政务微博发博总数达到31894816条,平均每个政务微博发博数约为531条。86.0%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  相似文献   

11.
做博时代,一些重视“执网能力”提升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官员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2011年政务微博快速发展,堪称为我国政务微博的元年。由新浪与《中国改革》杂志联合主办的"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180余名代表将探讨年度政务微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 政务微博就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所开设的政务微博,其微博平台的主要内容都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为主.  相似文献   

14.
数字     
, 《新闻实践》2012,(12):80-80
50947个10月30日京华时报讯:新浪微博发布《2012年第三季度政务微博报告》,截至9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50947个,认证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政府机构微博33132家,公职人员微博17815个。在地域分布上,政务微博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江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时代的到来,政务微博已成为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公开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增进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微博应用的通知》精神,省档案局主动适应形势需要,于8月8日正式在新浪和腾讯网两大平台开通了政务微博——“四川档案”。“四川档案”作为省档案局官方微博,试运行两个多月来,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档案法律法规、传播档案文化、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日前拥有粉丝3万余人,共发布各类信息100余条,收到网络留言评论130多条。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报告,截至2012年6月10日,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45021家,我国政务微博规模庞大,发展迅猛,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务微博在议程设置上把关过于严格,没有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办事;从微博的维护运营状况上看,我们政务微博的政治传播思维意识不强,还停留在应对传统媒介的时代,没有把握微博新媒体的特点;政务微博的"存在感"有余,但"好感度"不高,涉及到官民互动问题上比较保守,话语意识和话语方式都有待提高,这都需要思维的转变和实践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曹艳 《报刊之友》2012,(9):17-19
自2011年以来,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政务微博如何遵照微博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发展,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和引导舆论的有力工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浪开通的政务微博个案和文本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宽容对待网上批评、学会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把握微博发布和更新的频次规律。只有尊重微博的发布规律和特性,才能够让政务微博的桥梁作用持久有效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王绍龙  徐新民 《传媒》2015,(3):57-59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利用新媒体进行政务发布和运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和能力考核要件.然而,政务微博方兴未艾之际,政务微信又横空出世,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来袭.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在主流微博网站通过官方认证,开通政务微博。自桃源网于2009年上线以来,截至2013年9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超过8.7万,其中政务机构微博55315家,公职人员微博31893个。新浪网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根据政务微博的活跃度、传播力、覆盖度等指标,得出了全国政务机构TOP20的榜单。名列首位的,是上  相似文献   

20.
外交部在2011年4月18日开通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这个中国首个中央部委的微博,其"俏皮"风格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4月24日,复旦大学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全国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