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再现典型生活原貌来表现深层创作主旨是电视专题片的特点所在。正是这种记实风格给受众带来的真实感受造就了专题片真实的魅力。而说起记实就不能不提“跟拍”,因为,恰如其分地跟拍是营造记实风格的有效记实手段。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就是通过传播手段忠实地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给观众一个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给观众的是真实的人生形态和真实的生活流程。那么,是否就否认了它的主观意识的存在和介入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纪实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  相似文献   

3.
靳斌 《声屏世界》2007,(8):27-27
如果说,作为纪录片本体特征之一的纪实性及由此带来的纪实手段主要是真实地纪录生活情况和过程的话,那么,写意这一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艺术地营造诗的意境,蕴育深沉的意念、思想和感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是运用现代电子、数字技术手段,真实地记录人类社会生活,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经过创作者的选择、重组、集中、强化,结构而成一种完整的电视节目形态,它的素材保留着生活的鲜活、真实的信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客观性,供观众观察、体验和思考,而在选择和结构过程中,则有创作者主观的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的介入,可以说纪录片是客观生活与主观认识的一种保有较大空间距离的结构,它既能将真实的生活物化成为一种可以复制、保存、传播的形态,留给人们一段活的历史,又能给观众提供一个创作者对生活…  相似文献   

5.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以通过虚构来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然而,两者在反映内容的形式上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文学手法很大程度上对新闻写作具有意想不到的加成效果。在新闻写作尤其是新闻通讯中,恰当地运用文学创作手法不仅能增强审美意趣,而且更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之余,也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看了一部英国BBC的纪录片,叫<中国学校>.这部片子记录了安徽小城休宁县几所学校的学生生活,从高中、初中到小学,从高考到学校运动会,从春游到班级竞选,从学习尖子生到普通艺术生,白描了中国当代学生的生活点滴,真实而又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历史和现状;同时也展现了当地厚重的人文历史.给人感觉这部片子很生活化,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讲究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分两种,一种是指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的真实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生活真实的反映;还有一种是真实把握生活本质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本质真实的反映。长期以来,一些新闻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实践者认为,生活的真实要比本质的真实低一个档次,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往往是新闻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着较大误区。  相似文献   

8.
将"制造真实生活的幻觉"这一戏剧表演理论运用于商业广告创作非常不好,这种通过广告模特逼真地表演得出的"体验"是不足为信的,转述给消费者的是一种非真实信息.这种貌似针对性、实用性和刺激性极强的"体验"式广告诉求,容易使具有"乌合之众"特性的受众上当受骗,继而损害受众利益并违背广告传播的本源目的.因而,广告创意应摈弃"制造真实生活的幻觉",才能在信息充盈的当下既有经济效果又有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博客人生     
写博的日子一天天多了起来,总有一些真实地的感觉在里面,都说网络是梦,梦是飘渺的给人以廉价的安慰,而我却实实在在的感觉到文友、笔友和朋友们给我的启发、指导和鼓励。都说网络是幻影,幻影是稍纵即逝的,往往麻痹人的神经,而我却确确实实的体会到心情的愉悦,生活的充实,文字的启发。都说网络是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某种自然现象的折射,而折射又是虚幻的,  相似文献   

10.
党校档案是记载党校发展的重要凭证,它详细而真实地反映了党校发展的整个历史轨迹,真实而客观地记载着党校管理及教研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是认识和把握党校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是党校发展可借鉴的重要资料.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党校档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面临诸多必须回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确已经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现代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电脑、手机、IPAD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则为互联网时代提供了物质可能。网络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同时给纸媒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么,纸媒是不是已经走进了穷途末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恰恰相反,网络新闻的进步在给纸媒形成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智者借力而行,如果能高效利用网络新闻资源,纸媒将会达到借力而行的效果,这其中,将  相似文献   

12.
《我要做好孩子》是著名女作家黄蓓佳的新作,刘健屏同志和我担任责任编辑。这部作品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卉紫、邢老师等一批小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形象,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据黄蓓佳介绍,她的女儿小学升初中,她和女儿一起经历了难以忘怀的一年。所以,她提笔的时候,“生活总是扑面而来”。或许是黄蓓佳笔下的生活太真实的缘故,我们在编辑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翻看多年来的大连日报,可以使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新闻摄影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是最深刻的,它明显又真实地印证了改革开放给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人们吃、住、行方面的明显改变。仅从穿戴上就有充分的体现,如在街上如果看到留着长头发、穿着喇叭裤的青年,那便是最赶时髦的行头了。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和文学写作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新闻报道是记者编辑把新近发生的事件,真实、准确、及时地通过媒体传达给受众,让人们了解知晓。所以"新鲜"是它起码的要求,"真实"是它的生命。而文学写作则不同。它是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  相似文献   

15.
纪实本身是一种美,它强调真实具体地展现和揭示生活的具体情状和过程.而长镜头则是增强纪实性电视作品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票证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种购物凭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曾发生过巨大的作用,是历史的见证。近日,我市著名收藏爱好者陶春林老先生,将个人收藏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近百张票证无偿地捐献给市档案馆。陶春林老先生捐赠的票证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有粮票、豆腐票、肉票、棉花票、线票、布票等,这些票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一、照片档案的特点一是较强的真实性。它是由照片的纪实性决定的。如果一座历史建筑用文字叙述是一种容易引起联想的表现形式,而用照片档案则能够真实、直接地反映出它的历史感和厚重感。能够满足人们"百闻不如一见"的记忆要求,也能够更好地记载社会的"复杂详情"。二是直观形象性。有很多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大量的历史照片留存下来。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形象的历史,如通过艺术照片和生活照片,能够了解当时的服饰、时尚、生活水平等许多细节,对社会的研究有直接的作用。三是生动性。照片档案给我们展示的历史是鲜活的,如果照片数量比较多且有连续性的话,则给我们展示的历史是一部记录性、动态的历史,而不是静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实纪录。真实的历史总是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而典型的现实也终将成为永恒的历史。纪录片中感动我们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疑应该是真实。 几年来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真正的纪录片,做到真实二字,其实是很不容易。电视纪录片《一个中国农民的情怀》在河南卫视播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获得1997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广播电视二等奖,和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二等奖。我们的体会是: 一、冷静地观察生活 纪录的真实性,要求创作者成为生活的冷静观察者,发现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继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世之后,纪实类电视节目形态以从唯美而返璞归真的趋势在电视界悄然盛行。众多以长镜头、自然光、同期录音、追踪“过程”等纪实手法拍摄的作品,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看了以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现今社会,审美意识已不自觉地贯穿于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审美意识也决定着生活和工作的质量。电视作为集视觉和听觉于一体、具有“双通道”功能的传播媒介,其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形象化”。它能把新闻真实、形象、快捷地传递给观众。但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吸引观众,除事件本身所具备的新闻价值外,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