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改革?这是中国政府和广大民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成功的教育改革就是好的教育改革吗?评价教育改革是否成功,首先要明确"教育改革"不同于"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旧的、不合时宜的教育(包括旧的教育思想方法、体制制度等)的一种实践活动。刘道玉教授曾指出:"发展和改革的区别在哪里?发展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在原来的规模上向前推进;改革的本质是针对原有存在的问题,以新的思想、新的体制、新的制度、新的方法代替旧的思想、旧的体制、旧的制度、旧的方法,这才叫改革。"如此看来,一些教育  相似文献   

2.
叶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理论有巨大的生命活力;教育改革要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精神;学校教育应承担新的文化使命;基础教育应构建新的教育观念;改造课堂教学应有新思路;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应有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旧教育思想、旧教育制度、旧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高等学校教育结构的改革;对办学体制的改革;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改革。第二,教育改革应遵循的方针原则是:要稳步前进;要有重点的进行,不能齐头并进;对我国的旧教育要在批判中继承;对外国的教育要在借鉴中创造  相似文献   

4.
简论刘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第二,勤工俭学思想;第三,鼓励社会办学。本文将从刘少奇的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效果及对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促进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价值导向与底线教育的结合,增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教育视角与社会心态的契合与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及不同国家对它的理解.通过对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的分析,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思想已在全球音乐教育改革中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并以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为例,分析了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的合理性是对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对教育改革本身意义的追问。教育改革的合理性主要分为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两类,考察维度主要有目标取向、实施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教育改革合理性的达成路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育改革应关注人而非物;教育改革决策实行多元竞值模式;建立教育改革反馈与调节机制;教育学者应当致力于建构合乎理性的教育改革理论。  相似文献   

8.
"元路径"是掌控教育改革的最高之"道","具体途径"是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改革中选用的实然套路。教育改革史上出现了三条元路径,即教育事业的自生逻辑、外力控制的强制变迁与教育理论的实践渗透。教育改革的核心变革力来自教育理论的扩散与衍生,它是三种力量,即教育理论的磁力、教育实践的应变力与教育体制的支撑力在相互角力中合成的。在教育改革中,具体路径存在的使命是侧应教育理论向实践转生的需要,理念优选、范例推销、制度配合与体制拆解等都是把教育改革导向成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某种程度上,"地方"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角色是最尴尬也是最难扮演的。教育改革在"地方"层面的生存与生产,可能影响或改变整个教育改革的预先设计、实际进程和阶段性结局。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中地方的生存和生产应着重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地方如何通过时间的"中"智慧、空间的"中"智慧和行动的"中"智慧,履行上通下达的改革运作逻辑;二是地方如何借助改革情面的"给"与"取",寻找"在一起"的感觉,完成改革情感的集体感染与建构;三是地方如何在以为是却并非是、以为有却并非有、以为得却并非得的诸多不确定中,博弈地方与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利益关系和格局重组。  相似文献   

10.
赵亮 《考试周刊》2014,(69):21-22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在《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一书中提出建立"基础学校"的基础教育改革思想,其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改革为重点,结合丰富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基础学校"的四个基本要素:社区、连贯性、环境和品格。文章对美国"基础学校"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作了评价,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总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开展.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转移教学重心;优化管理结构;改革考核制度,以不断完善体育教育"健心"、"育人"之功能.  相似文献   

12.
鲁迅"执着现在"现实主义精神三个主要表现是: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批判精神;根抵在人,关注个性的人道主义思想;消解终极,重视过程的主体反思态度.以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来观照和审视,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应回归本原,培植根基,立足实践,以寻求自立、自强、自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改革观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择其主要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这些思想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龙  高俊波 《教师》2014,(15):125-125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影响影响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其提出的教学理念不单单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今天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就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近代教育体制的发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新旧矛盾和斗争.最后由于戊戌政变的发生,湖南的教育改革被迫停顿,但它却为二十世纪初年湖南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学校思想教育面对着改变了的社会环境和新时代的教育对象,迫切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改革已经成为加强思想教育的必要前提。那么,正在经历的思想教育改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这种改革应该如何适应和满足时代的要求呢?这个问题不可能单从思想教育本身作出回答,而应该从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总体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无奈的话题。语文教育改革重在转变观念 ,尤其是应试教育的观念。语文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能力。语文教育改革应引导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表达新思维的源头活水 ,加速学生的积累 ,扩展思维 ,增强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悖论"、"钱学森之问"无不在拷问着我国教的育改革。为此,必须对中西方教育改革有正确认知。教育之殇,是中西方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我国教育改革应致力三个重点:一是创造性教育成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无缝对接的"焊接口";二是全面实施教育家办学;三是构建"公平与卓越"为特征的测试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在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动中提出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这些教育改革思想的发展与近代教育改革进程的阶段性相吻合,也与他的文化观相联系。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著中。从他三个阶段的改革思想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尊经读经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教育改革具有卫道守旧与实用革新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个性化教育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其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高校个性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潜能,为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化学习的教育资源,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应积极营造个性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并为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