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谢顾问:前不久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某医院破格为一个住院费不足的被撞伤的司机办理了入院手续,并使这位司机转危为安。可由于我采写这篇新闻晚了一步,加上稿子还要—一核对审查,稿子送到报社后,编辑说“过时了”。可也有人说,新闻过了时也可以“抢救”,是这样吗?52973部队刘喜刘立同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倘若等新闻变成旧闻时再去采写,那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新闻单位总是偏爱一两日内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而对那些过了时的新闻,总是忍痛割爱,“枪毙”了事。然而,对于作者来说,是否稿子因为“过时”而被枪毙,就…  相似文献   

2.
先学会生活 夜里两点,从主新闻中心开往记者村的大巴在新闻中心门口缓缓调头,满满一车的记者们立刻给予司机热烈掌声。 原来,从新闻中心到雅典大学记者村的路线有两条,一是绕新闻中心旁边的奥林匹克综合中心,即奥林匹克体育场、水上中心、网球场等好几个场地驶向记者村;另外一种路线就是在新闻中心门口直接调头。  相似文献   

3.
有媒体报道说,某日南京公交一名大巴司机为了不耽搁全车人回家时间,强忍高烧,坚持将大巴开至终点站,然后司机被家人送至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5.
记者俱乐部·日本新闻界的怪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日本著名的新闻杂志——《新闻研究》在媒体内部,发起了一次有关日本全国性报纸新闻报道的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51家媒体的记者,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日本新闻内容雷同化”的占67名;认为报道风格呈现“一个面孔”的占69.7%,认为新闻报道缺乏个性的占40%,认为报道主观和客观并存的占22.9%。  相似文献   

6.
观其 《青年记者》2006,(21):72-72
秋忙完了,农民兄弟又收获了一季粮食。 还有一个收获,农民兄弟不知道:在第七个记节前夕,《青年记》做了一个“全国新闻从业状况调查”,其中一调查项是:“您认为以下职业(包括教师、医生、记、政府官员、科研人员、警察、商人、工人、农民等共9项)哪类最值得信任和尊重”。综合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结果,来自全国的600余位编辑记,选择最多的是“农民”(顺便说一句,接受调查的记们是认真的,没有“恶搞”)。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车”,当然是为记者们下去采访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然而,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公车私用现象,令一些新闻同仁失望和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在大街上,时常见到一些非新闻单位的人员,颇为得意地坐在采访车内,那神情,比坐警车还要威风几倍!这些人,多是与开采访车的司机很“铁”,别看不是记者,跟司机说一声就行,而记者有时还要看司机的脸色行事,单位领导答应了,司机不高兴也会  相似文献   

8.
黄一鸣作品     
2000年12月18日,海口发生一起车祸,被 撞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的一男一女各自掏出手机,拨号向亲友求助,并拒绝他人播打“120”。束手无策的面包车司机看二人不停的用移动电话叫人,也掏出手机拨号求助。事发20分钟后,“120”急救车赶来将两人送往医院。  相似文献   

9.
报刊搞“读者调查”,是业者掌握读者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国外新闻机构的“读者调查”,往往授权于专业的民意测验公司,有整套完备的运作规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反馈信息回收,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为实施调查的新闻机构提供全面、翔实的资料,是新闻从业人员把握自身脉动,以及调整与读者关系的重要手段。“读者调查”引入我国的时间不算短了,但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运作机构,“调查”便只能由业者自己操刀,在自家的版面上发表一版选择问答题,由读者自行填好后寄回,然后由回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记者,采访的得与失关系到后续新闻工作的开展,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与败,可以说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是新闻工作的“排头兵”和“引路者”。但有时面对采访,受访者会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使记者得不到相关的信息,这就使得新闻采访陷入困境。对此,本文通过个人实践经验,运用丈献调查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探析采访过程中遭拒的主要原因,并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4月22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这样一条消息,说是福建某地民工用房倒塌的事故责任人已经投案自首。听了这条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并不是这条报道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独到之处,而是为新闻单位对听众负责精神所感动。联想到一些新闻媒体往往在事故报道的末尾用上“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的词语来吊受众的胃口,忠实的受众一直耐心等待着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没想到这个“调查”是无止境、无结果的调查,使受众大失所望。同时也影响了新闻单位的形象。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有关车祸、火灾等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每次报道大都是事故的损…  相似文献   

12.
“杀死他!杀死他!”在记节即将到来之际,又传来记被袭噩讯。四川法制报记10月8日凌晨在都江堰一家非法生产地条钢的“黑厂”进行暗访时,遭到8名持刀男子疯狂围攻殴打,头部被弹簧刀刺伤。同行的一名司机也被砍伤头部。采访车辆的轮胎也被歹徒刺破。事发后,都江堰市委书记要求当地公安机关严惩凶手和幕后指  相似文献   

13.
路透社记者就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夫人访问北京动物园一事发的一则消息,融描写、动化及引语等众多新闻表现技巧于一体,是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典型作品,被我国许多探讨新闻写作的书籍所引用并奉为精品。它为什么好?当我们承认它时,是因为我们已经以受众的身份被它深深吸引:我们似乎“看”到北京动物园兴奋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拥挤着,首相夫人笑容可掬,对中国国宝熊猫饶有兴趣;我们似乎还“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以及首相夫人和卓琳女士对“欢欢”饱含溺爱的言语。当我们随着新闻中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这一切时,我们如临其境,一…  相似文献   

14.
吴昀国 《新闻战线》2023,(22):55-58
调查研究是新闻人的基本功,“交换、比较、反复”是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中国企业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通过走基层、访一线获取新闻资料,捕捉企业和园区需求,带动招商服务,探索“新闻+服务”融合发展路径,确立“一专三全”战略定位和“四位一体”经营策略,积极促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交广网”的全称为江苏交通广播网,是由江苏广播总台主办,江苏省交通厅、江苏省公安厅协办的一个专业电台。于2001年1月正式开播,迄今仅一年有余的时间。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交广网”却风行大江南北,尤其是苏锡常地区,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笔在出租车司机中进行随机调查,发现95%以上的司机几乎从早到晚都收听“交广网”广播。  相似文献   

16.
宫春凤 《今传媒》2003,(4):61-6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实践中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然而日常翻阅报刊,总有不实新闻入目,导致“更正”、“致歉”之类屡见报端,甚至新闻官司也时有发生。如有关媒体对我省抗击非典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就出现了“八天建成陕西小汤山”、西安市传染病医院副主任医师许荣放“和司机俩人都被感染了”等严重失实的报道。新闻报道失实,已经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7.
马锋 《视听界》2006,(4):70-72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于是,现场报道承载起了电视新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经过艰难的摸索,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形式上的“三段论”模式:首先是开头播报,交待某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或由头;然后是背景加记者在事发场所的采访;最后,回到事发场所,介绍这一事件的意义或对其进行评论等。为了强调对现场的重视,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场报道”:记者在某一事件发生场所出个头、结个尾,而中间部分和动态新闻报道没有丝毫区别。细思之,我们对现场报…  相似文献   

18.
法庭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必须做到公正而准确。正因为是要写作执行国家法律、审理一切案件的法庭新闻,“公正”和“准确”这两大新闻准则比起写作其他新闻来,显得格外重要。公正就是不偏不倚。法庭记者所写的新闻应尽可能客观地让读者形成对有关各方的一致印象,也就是说,要用同样的语气报道辩论的双方。准确就是无误。法庭记者应记住:在法庭新闻中.哪怕是一点地差错都有可能会使报纸遭到诽谤的指控,或被指控为藐视法庭。记者应尽可能~丝不漏地弄清诉讼当事人的姓名、年龄、职业和住址及事发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关于法庭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19.
刘淜 《当代传播》2001,(3):17-20
21世纪将是人才开发的新世纪。新闻市场的竞争,也无疑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职称的指标分配、评审、聘任以及后续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无序和混乱状况。新闻专业职务评聘存在着“泡沫现象”,而且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有了成绩就“变官”,出现了一些不采访、不编辑的“高级人才”。为此,新闻职称改革,首先应当破除阻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官本位”制度,并探讨一种适用于新闻人才定量考评的科学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新闻人才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年来,新闻媒体出现大量以“或”字为代表的“悬疑新闻”,类似《奥巴马夫人或在白宫生宝宝》、《律师称南京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或被判死刑》等报道,渎者不知这个“或”能否“突发”还是“未发”,媒体为了抢新闻也被动地不敢不发,于是“悬疑新闻”纷纷亮相,成为新闻体裁中的“新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