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家自觉地附庸于传统史学家,以文学作品重述历史著作。这一历史小说的传统在近代开始动摇。近代历史小说悄悄地走进了小说的转型阶段,趋向着小说艺术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而李劼人的创作尤以突出的艺术成就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历史小说创作带来了新的风貌,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长城万里图》和《新战争与和平》是新近出版的两部长篇抗战历史小说。本文从创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庞大的艺术结构及独特的典型塑造三个层面对这两部史诗性巨作进行宏观审度和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比较评述。充分肯定了两部作品对我国当代战争历史小说创作的崭新开拓,并作出两部长篇的历史认识价值高于艺术审美价值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3.
评价学的标准是艺术的感染力与其感染人的程度。《三国演义》的大量情感描写表明,作有意以情感人,以多方面的情感因素渗透弥漫于全书,使这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历史小说,又从哥德《浮士德》、司汤达《红与黑》等成书情况看,《三国演义》是根据于前代资料而由罗贯中个人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表明: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4.
谭树卿 《文教资料》2012,(27):49-51
在政治文化氛围之下的文艺生产机制,一方面构成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原始动机,另一方面又造成现代历史小说"讽时刺世"的艺术特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在内容与艺术上都表现出浓厚的政治化色彩。本文试图以国民党文化专制策略为中心,探究政治文化因素与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政治化色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鲁迅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鲁迅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侧重表现个体人物自然性心理冲突;两位作家创作意旨、手段、切入点、文化个性之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盛夏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6):144-144
20世纪80年代,湖南就有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五四洪波曲》;90年代有唐浩明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涮》;新世纪伊始,与之相衔接的是舒绍平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范仲淹》和《夜郎风云》。舒绍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芷江县文联主席,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全书56万字,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无疑是湖南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新的收获,也是我市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巨大。凌力历史小说在对历史悲剧的深掘、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的生活化和人情化描写方面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文化影响下,二月河通过自觉的艺术实践为历史小说的大众化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历史小说注重书写权欲、情欲等世俗欲望,但同时也有超越大众的精英化吁求,并巧妙汲取民间资源融入其中。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促进了历史小说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五四以来的现代历史小说作了鸟瞰式的描述,并在和古代历史小说的比较中,论述了现代历史小说的新品位及其革新开创意义。现代历史小说的新品位,从选材的角度看,它不再是钦定正史的通俗敷演,而是观照现实的战斗利器;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它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而是社会众生的写真;从形式变革的角度考察,它不再是章回体的长篇巨制,而是多种多样的短篇精品。现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对当今的历史小说创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说化史为诗的艺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史为诗是历史小说创作应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美学境界,达到历史小说的这一至境,具体须经三条艺术创造途径:以现实时代精神激活历史、抉发历史生活的内质以及将历史生活素材转化成生动可感、充满诗情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吴趼人一生创作了《痛史》、《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三部历史小说,并在《两晋演义序》、《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等评论中专门阐发了他的历史小说观。其历史小说作品及其历史小说观,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既有所承继又有所革新,显示了晚清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是随着“五四”运动的大潮而产生的。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已经舍弃了传统历史小说“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桎梏,从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目的出发,“以古讽今”、“以古鉴今”,既注重文学的艺术创造性,也注重文学的社会教化作用。对今天的历史小说创作也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碰撞和大融合时期,是现代小说的黄金期。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新的一页。他的历史小说创作以现代视野审视历史、融贯古今,解构人物,艺术手法别具一格,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厚度,又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思索,独成一体,成为20世纪现代历史小说创作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历史观念遭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今天,重写历史不仅是一种建构新历史观的策略,也是一种现代性的需求.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这两种形态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尊重史实的倾向,一种是现代的颠覆历史、强调文学虚构的倾向.总体来说,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是一架倾斜的天平,历史小说作者超越历史,更多在艺术虚构中寻找某种生存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与现代史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之“新”,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新历史小说中,将家族史与现代史结合起来写,立足于民间和边缘化立场叙述中国现代史成为一种极普遍的创作现象。新历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7.
滕剑锋 《天中学刊》2007,22(6):104-106
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一直是受众喜爱的文艺种类,近年来,大众文化消费的增长对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新处理了创作与受众的关系;重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重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对《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评价,迄今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从七个方面多角度透视了其虚实艺术模式,认为: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其虚实艺术成功的奥秘,关键在于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的和谐统一。宏观上与史实合拍,切合历史小说的个性特征;微观上的虚构成分,又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创造力,体现出小说艺术的共性特征。宏观与微观的交融,形成了其实中有虚、寓虚于实的总体特性,成为中国历史小说虚实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鲁迅创作的《故事新编》与英国著名作家司各特历史小说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他们二人的历史小说都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以此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在历史小说创作意图的更高追求上,鲁迅更强调为现实斗争服务与古今交融,明显超越了司各特历史小说发思古之幽情的局限。这种超越对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