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请学生当小老师是低段老师尤为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一方面可以调动个别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点带面,起到示范作用,但最近我这个老师在课堂上却当了一回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说心里话,这些年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有些不敢面对学生的创作。不是学生缺乏才气,有才气的学生还不少。失望的是透过还颇有些斐然的文采,看到的却常常是让人压抑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伤害     
有一种伤害是美丽的,美丽得让人看不出它的伤害;有一种伤害是致命的,致命得让人窒患;有一种美丽的伤害,我不得不说出来:老师,对学生无所不及的爱是一种伤害,您可知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老师找学生谈话,习惯于将学生请到办公室,让学生肃立在面前,教师则坐在椅子上,然后开始进行谈话,形式多少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审判:法官坐在庭上,而犯罪嫌疑人站在前面。为什么要这样?笔者了解了一下,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跟老师谈话,常常会感到一丝胆怯,这可能就是问题的答案,老师需要让学生感到胆怯或者感到威严,需要时时提醒学生:我是你的老师,潜台词是你必须听我的。真的必须这样吗?笔者认为未必。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马斯洛在人的…  相似文献   

5.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6.
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学习中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广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孙成刚 《甘肃教育》2008,(19):47-47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魏书生曾说:“我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写日记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但是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写得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不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实践中,我常常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学校里是‘大活人’最多的地方。为什么这一生命聚集之地,在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开展教学的课堂中,却会如此的沉闷而无生气?”高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寡言,常常让老师感到束手无策。怎样改变现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高效地获取知识?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授课方式是不是应该淘汰?课堂应该是生命个体最活跃的地方,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教育中的点滴,努力改变课上教与学的关系,试着与学生换位,学着“蹲下来看学生”。这样才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英语课堂上绽放,让英语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幸福乐园。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和蔼,让学生觉得老师亲切,这样学生才会去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学生搞好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可以让你的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了多年老师,一直将它作为职业。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考出好的分数,总是匆匆忙忙地讲课,看着学生在下面辛辛苦苦记笔记。其结果往往是: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学生走出校门,却感到所获甚少。于是我常常问自己:是谁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为谁教书?学生在为谁学习?看看身边的某些学生,智商也许越来越高,可是却越来越缺乏爱心:对父母冷漠,对老师怨恨,对同学经常付诸暴力……那么,教师的角色义务究竟是什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王红 《新疆教育》2012,(12):136-136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课是一门灵活、难以把握的课,老师常常感到与学生互动困难,而学生苦干无话可说。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是自以为准备得很充分了,预设得很精彩的一堂口语交际课,却常常上得并不精彩,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面无表情地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这种学生参与面不广,互动困难的局面,着实让人感到棘手。即使学生愿意起来说,在说的时候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说话颠三倒四、无话可说、不敢说或漫无边际、说话不完整、不会说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对很多学生来说,心理老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从不像爸妈那样唠叨,却能让自己乖乖地拿起笔学习;从不疾言厉色,却能让自己深深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没有说让人怎样去做,却能在和风细雨中让人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去做什么……心理老师就像一个魔法师,他的口袋里,到底有什么?  相似文献   

15.
曹宏霞 《新疆教育》2013,(3):147-147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师生共建和谐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配班老师神情怪异地跑来告诉我,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扬言要告我,我一下子被吓懵了。好不容易弄清了原委后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的孩子本来年年评上好孩子,上学期却没评上,他认定这是老师不公平,对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后来在我的努力沟通下,此事慢慢平息,家长也逐渐由不理解转为信任。但这件事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父母究竟该给孩子什么,父母这样的疼爱究竟是一种“爱”还是一种“伤害”?我们都知道,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隐在规则和内部动力,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目光,半句暖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人们赞叹,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想,说教学是艺术,不仅仅是因为教学讲究方法,还在于常听课的人会被感动。孙建锋老师的课让我动情。这是因为我“平躺” 在纸面上的那棵树和它的叶子,被孙老师引领到了教室里,与四年级的学生们共度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一段动情的时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多感悟。学习一篇课文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老师把“自己”学习课文的体会一古脑儿搬给学生。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感悟。显而易见,前一种方法对应付考试也许是管用的,但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二种方法对应付考试收获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却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有一位教师在教《穷人》一课时,就很注意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首先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再让学生将得出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结果,答案各种各样。教师对孩子们合理的分析给予肯定。这样教,给了孩子们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常用它来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然而有一次,这句话却让我抚慰了一颗受伤的心灵。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请假去济南看病,回来后便没有来上课。他的妈妈来学校给他拿书包,并含着泪告诉我:“小时,孩子发高烧耽误了治疗,导致一只耳朵听力很差。孩子常常苦恼地说自己是个聋子……老师,您不要让孩子知道您知道这件事,也不要告诉别人。”当时,我的心为之一颤。孩子幼小的心灵,如何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呢作为他的老师,我该如何帮助他呢正巧,学校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