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供应商角度出发,对供应商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对不同类的反映供应商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因素产生了供应商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认识差异。对供应商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供应商特点和本企业供应商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供应商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对供应商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以满足本企业供应商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不同类别供应商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加强披露。  相似文献   

2.
企业对不同类的反映员工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因素产生了员工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认识差异。企业因素产生了员工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差异。对员工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员工特点和本企业员工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员工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对员工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以满足本企业员工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不同类别员工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加强披露。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从未有人从股东角度进行过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从股东角度出发,对股东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对企业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应当进行法定性披露和习惯性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股东特点和本企业股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股东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进行科学、恰当的自愿性详细披露,以满足本企业股东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不同类别股东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加强披露。  相似文献   

4.
从员工角度出发,对员工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结论为:员工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和企业因素产生了员工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对满意度低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企业应当改善其披露。对不同类别员工披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改善披露。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消费者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结论:消费者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和企业因素产生了消费者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对满意度低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企业应当改善其披露;对不同类别消费者披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改善披露。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还未有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非财务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同类的反映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重要性决定反映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排列顺序.消费者并非总是按照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重要性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对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进行排序,并非越是反映消费者重要的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越对消费者重要.相反,越是密切反映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非财务指标,越受消费者重视.反映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列顺序同消费者所看重的相应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排列先后顺序并不一致.反映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同一类非财务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不仅反映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关注程度的排列顺序与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并不一致,而且反映消费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同一类非财务指标可能存在的重要程度显著差异与其可能存在的关注程度显著差异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Z大学为例,利用专家评分法对其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筛选出其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设计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调查问卷表并实施调查。结果证实了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实现方式,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实现方式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大学应采取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现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杜邦财务体系的国内外研究及基本理论,以西安民生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利用该指标体系计算西安民生2012-2013年的财务指标并分析其在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杜邦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优先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并且能通过过去的指标计算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但在案例计算分析中发现,该体系仅仅能反映企业过去的指标计算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未来的发展状况,也不能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业绩评价信息;另外该体系仅仅涉及财务指标,对一些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因素并未考虑,因此认为其在经营业绩评价中存在局限性。针对此局限性,认为企业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综合指标的影响,并且考虑利用一些其他指标更加公允地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和公允的经营业绩信息。  相似文献   

9.
以z大学为例,利用专家评分法对其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筛选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设计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调查问卷表并实施调查,把问卷结果进行数值转换后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各类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要求得分均值,然后进行均值比较和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结果证实了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实现方式,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实现方式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大学应采取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现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双向价值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重点考察了13类高校利益相关者,得到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双向价值需求体系及其优先顺序。研究结果证实: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而高校对利益相关者也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些要求的优先顺序存在差异;同时,研究还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价值循环。  相似文献   

11.
投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估价是其是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对目标企业估价,市盈率及市净率定价模型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笔者认为除了主要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估价方式外,投资者还应该就一些目标企业的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其投资价值。本文首先阐述如何利用市盈率及市净率定价模型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进一步提出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获取样本数据的途径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选择;接着介绍了各指标变量的含义,根据样本数据的实际情况对指标变量进行初步筛选,选定6个财务指标和11个非财务指标进入回归模型,通过SPSS向前(条件)逐步回归最终进入模型的有4个非财务指标;最后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有效性和拟合优度的检验,结果证实该模型对福建省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度量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社群化是当前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趋势,然而有关制造型企业社群的研究却非常缺乏。使用扎根理论,选取海尔社区、铁粉社区和小米社区的用户评论为研究资料,以消费者的视角探索制造型企业的企业社群发展,发现"社群问题解决"社群人际网络"和"社群内容扩展"是影响企业社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依此建立了制造型企业的企业社群发展模型,解决了消费者如何看待社群、如何参与社群以及如何影响社群这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应用到指标筛选和模型的建立中,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微观预警模型。针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了企业的风险情况,建立了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结果显示面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运用灰色预测构建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准度,并且短期预测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项目投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评价时,不仅要关注项目的财务指标,更应该关注到项目的环境绩效和社会效益.而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价大多是评价项目的财务指标,而很少涉及到环境绩效,即使涉及,也由于指标的难以量化而无法着手.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模型和思想,建立了既包含财务评价指标又包含非财务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试图从这个方面来解决传统方面在非财务指标方面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Disparities in health and healthcare are a major concer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ldwide. Approaches to alleviate these disparities must be multifaceted and should include initiatives that touch upon the diverse areas that influence the healthcare system. Developing a strong biomedical workforce with an awareness of the issues concerning health disparities is crucial for addressing this issue. Establishing undergraduate health disparities courses that are accessible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life sciences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these issues and motivate them to address these disparities during their careers.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ies do not include courses related to health disparities in their curricula, and only a few universities manage them from their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s. The figures are especially low for minority-serving institutions, which serve students from communities disproportionally affected by health dispar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ider several possible approaches to infuse their undergraduate curricula with health disparities courses or activities. Eliminating health disparities will require efforts from diverse stakeholders.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n aware biomedical workforce and helping to close the gap in health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