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代良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效的人才战略体系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完善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建立好的用人机制,对于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流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对江苏省13个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比较得出目前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制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爽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13-116,123
通过对部分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团队的调研和案例剖析,总结归纳出我国企业目前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主要运行模式,揭示我国企业在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创新团队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阐述我国企业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基本思路,并系统地提出加强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创新团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16):1-6
我将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制定降低"绿卡"门槛政策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提出,要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鼓励各大国有机构、各类企业和园区拓宽视野、加大投入,面向海内外引进和重用优秀人才;要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资助力度,做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确保“草原英才”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以下政策。有计划引进人才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按需引进,量才选拔,重点培养,重在使用。根据自治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社会发展等对人才的需求,围绕项目建设、课题攻关吸引和凝聚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才。采取刚性和柔性两种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通过“以引进带培养、以培养促引进”的方式,在区内重点选拔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如何成为“草原英才”“草原英才”选拔对象应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且身体健康。从区外选拔引进“草原英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院士不受限制,创业人才学历、年龄可适当放宽)。刚性引进:通过调入或聘用方式到自治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柔性引进: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来自治区连续工作5年以上,且每年工作不少于3个月。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2,(6):57+64-57,64
<正>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大局,把科协组织"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与全市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科协工作贯穿于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三大环节上,切实履行科协组织加快科技创新的工作职责,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畅通"三大渠道",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随州市科协坚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网络健全、联系面广的优势,在创新型人才引进和高层次人才聚集上实现新突破,着重畅通"三大引才"渠道。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竞争力.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局面的全面形成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培育新供给,形成新动力.该论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双创"人才的引进、培养、应用与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河北省"双创"人才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补齐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短板发挥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其他发展条件相似的区域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推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借鉴韩国政府和韩国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中国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将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分为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6个基本面,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创新人才最新政策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凝练国内主要省份创新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际、国内对标,全面梳理广东近年来主要的创新人才政策,剖析广东现有政策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广东创新人才政策的六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才引进政策是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整理中央及典型城市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文本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007—2020年地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开展文本量化分析,基于"时间—主体—工具—机制—效果"框架进行了政策挖掘,描述了各地人才引进政策的差异与协同,进而探讨政策差异与人才引进实践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呈现出中央带动地方—响应速度差异、协作机制协同—关键政策差异、工具导向一致—具体举措差异等特征。研究表明,基于政策文献的量化研究,可以为构建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提供新视角,为政策文献与政策实践有效对话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自主创新团队支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孔雀东南飞"的盛况已难再现,人才规模优势渐失,本土高层次人才频频流失,其背后,是广东省人才政策"重海外、轻本土""重引进、轻培养""重个人、轻团体""重产业、轻基础"的"四重四轻"问题.依据广东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部署,在全面分析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的相关做法,针对性提出加快实施本土创新领军团队支持计划.通过支持本土领军人才组建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发挥"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留才"的人才效应,营造广东省"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从用人管理理念、人才引进和培养、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归人才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金融危机所引发全球经济萧条的形势下,广揽海外人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广东要积极进行海归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以引导留学人员创业为导向,以留学人员创业因为载体,推动人才和产业集聚,建立起人才高地.构建创新型广东.  相似文献   

15.
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过程的角度,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广东省2008—2016年间出台的96项涉及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已颁布的有关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以规范性和约束性政策为主,可操作性政策相对缺乏;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对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人才保障的关注度不够;重视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布较为均衡。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琴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7):136-14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参与主体日益广泛,积极的社会氛围与政策环境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愈发明显。把握时代需求,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双创人才政策对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2020年已出台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条文为样本,通过文本量化分析方法,探索成都市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对于当地人才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作用规律,本文选取深圳市、苏州市和沈阳市的创新人才政策文本,基于基本政策工具和“系统失灵”两个视角,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分析和统计,获取“一手”的量化数据,并与三个城市的人才发展与区域创新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探索区域创新人才政策与人才发展、区域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创新人才政策的总量、政策工具的类别与组合、人才多样性、机构多样性以及系统互动度等指标与区域人才发展、区域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本文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NL关键词: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政策;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8.
《青海科技》2003,10(6):1-1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开发,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机制。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摘自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9.
建设遂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主要是聚焦科技精准助力,聚焦创新驱动提升,探索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汇聚更多、更广泛的智力资源、创新资源、创新项目,为海外人才来四川、来遂宁创新创业,搭建高效的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海外科技成果在国内转移转化,为促进遂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加快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积极构建本科生创新能力“金字塔”培养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对材料专业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