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汉语史、逻辑基础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讨论"与其p,宁可q"句式存在的合理性。一、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与其p,宁q"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宁可、宁愿、宁肯"等词是在双音化的趋势下,愿词"宁"和意愿类词"可、愿、肯"等易同义并列成分结合而成的;二、从逻辑语义来看,p代表劣项/弃项,q代表优项/择项,它们各有分工,所以这种格式的存在是有其逻辑语义基础的;三、从其语义内涵来看,"与其p,宁可q"跟"宁可p,也不q"、"与其p,不如q"不同,格式呈现出"比较兼选择"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义内容的虚化、句法搭配的泛化、语音形式的弱化等几方面探讨了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文章还讨论了“见”字过度语法化的表现及“见”字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爆了”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爆了”的语义从具体“破裂义”泛化为抽象“破裂义”,最终演化为极限程度义;句法功能从谓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逐步演变。文章进一步挖掘出“爆了”语法化机制和成因,主要有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句法位置,及双音化等。  相似文献   

4.
汉语史上,"宁(nìng)"有过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现代汉语中更多的是作为构词语素而组成连词,如"宁可、宁肯、宁愿"。"宁(nìng)"的语法化经历了"动词——副词——连词——构词语素"的演变历程。"宁(nìng)"无论出现在是单句还是复句,语句的核心意义都是要表达某种主观的愿望。"宁(nìng)"在语法化过程中一直没有脱离"愿词"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燎 《文教资料》2014,(34):13-16
本文就语义相关度和语法化程度而言,探讨邵东话助词“倒”的来源及语法化历程。邵东话助词“倒”一共具有三种功能,即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和形尾(零形式)。这三种功能满足必要的语义关系,皆来源于动词“到”,其语法化过程是由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演变至持续体标记,最终变为形尾和零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便”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与“便”的语义变化密切相关,而“便”的语义与其领有者相联系。“随+X+便”中定语“X”有客观情况领有者和主观意愿领有者两类。一定语境中,“X”能省略,但唐代以前只限于客观情况领有者,“便”指“客观情况之便”。唐代时,省去的“X”可以是主观意愿领有者,受句法组合成分的浸染和“便”的领有者的变化,“便”指“主观意愿之便”,“随+便”词汇化为形容词。在清代,受句法位置、“便”的领有者丢失的影响,“便”的语义进一步虚化,“随便”语法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8.
递进连词"不说"及其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写了“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后,证明“不说”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它出现的时间较晚,所以语法化的各种形式共存。文章最后分析了它语法化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整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然而,其词性及用法在不同词典中却有不同的归属和解释.出现这一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观察到“整个”在特殊句式中的特殊用法与功能.本文则以特殊的“整个句”为着眼点,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考察“整个”的非常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语义基础、句法位置、语用因素以及语言的主观化上探讨“整个”的语法化,从而最终给现代汉语“整个”定性.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基于词化理论,深入探究英语“all+X”词化,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词化、音系词化和语义词化三个方面对“all+X”型词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all+X”型短语发生词化是经济原则(简洁原则)驱动所导致的结果;表意的需要驱动了语法形式和语音形式上的变化;语音形式上的变化有语音弱化、重音的改变和转移,语法形式上的改变则是偏正短语结构变成了一个词性相对稳定的单词。  相似文献   

12.
“给力”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其由形容词发展出动词用法,主要原因如下:在语义上基本动词“给”的语义凸显,“给力”在隐喻机制下实现词汇化;在结构上受南方方言给予句格式影响,再加上语法类推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13.
“没的(得)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过程,演变很复杂.具有[+不说]语义特征的“没的(得)说”首先词汇化成“肯定”义的形容词,语义再进一步虚化和引申,演化成了话语标记词和具有强主观性“高程度”义的典型构式.“没的(得)说”结构式的语义从“否定”到“肯定”再到“高程度”,语义的推导越来越不依赖组成成分,语义变得越来越不透明,构式的构式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从耒阳“得”字的句法位置及语义的角度出发,在共时平面描述并分析了“得1、得2、得3和得4”的用法,并且涉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句式.它们具有与普通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最后从语义相关度原则和语法化程度原则考察具有相关意义的“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义和句法是语法化的两个重要条件,它们通常交织起来共同作用于语法化过程。从静态层面来看,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相互间的各种关系,制约和对应着语法化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动词“须”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化历程。在“须”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从动词“须”到助动词“须”,演变机制主要是扩展,表现为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名词和动词的次类变换;助动词“须”继续语法化的动因是回溯推理以及语义预设。就语义模式而言,“须”是沿着“道义-认识”的路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趋向动词是极易虚化的词,语法化的顺序和习得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从语义关联的角度对“来”的语法化轨迹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构拟了“来”的习得顺序,并对“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的动词“ぁげる”可以表示多种意思,运用语义特征和语义扩展模式进行分析,理清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各义项中要求共现的论元,并归纳出语义扩展模式图,结果显示,“ぁげ为”的基本语义特征是[+施事动作][+受事移动][+受事变化][+受事向上核心语义特征是“受事向上”,当这个义项脱落时,“ぁげる”的基本义发生根本改变,引起语法化,为其构成复合动词时的语法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后来"和"以后"的历时发展和语义演变。"后来"由表时间的联合短语词汇化而来;"以后"最初用在"N+以后"结构中,六朝时开始词汇化,晚唐五代完成了其词汇化过程。"后来"和"以后"的语义差别主要是由"来"的语义滞留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义基础、句法位置、语用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程度副词“挺”语法化的过程:“挺”语义中“突出”的语义特征、“挺+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挺+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共同促成了程度副词“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