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学校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人们的各种观念、道德意识急速转变,但中小学德育如何与时俱进却让人产生了困惑,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一、德育目标理想化目标过高,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出现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而实际“淡化”的现状。道德教育目标对道德起着指导作用,决定着道德教育方向。因此,道德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标杆过高”,也就是说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现实情…  相似文献   

2.
将道德教育回归于现实生活是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归宿。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的问题,现实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提升个体实际道德的经验层次。杜威还提出人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实生活,不要再逃入理想的牢笼之中,尤其要关注科技给生活带来的转变,摆脱消极的道德,并积极投入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生活德育有自身的现实境遇,那就是世界、人和教育的技术化、机械化。教育回归生活,实际上就是回归人及人性本身,是教育领域的"人本主义"。生活德育论或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则是德育领域的"人道主义"。生活德育有自己的鲜明主题,而其主题就在于如何理解生活、道德与道德教育这三个关键词上。生活德育论实际上是德育的一般原理,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强调生活德育论了,生活德育论也许才是真正实现了。但学校非生活化的严峻现实是对生活德育论的巨大挑战,这一局面如果不能扭转,生活德育论也许真的没有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大,使得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职业院校的德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分析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困惑,遇到的新问题,面临的挑战,找到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探索方向,确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鲁洁先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批判与反思病态适应的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越性道德教育哲学思想。她深入剖析与论述了道德教育的人性观、本质观、目的观、课程观等问题:批判了抽象的人性观,基于人是具体而现实的存在,提出人之自我构建的本质观;秉持超越性教育哲学,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超越性的人,促进个体意义建构与引领美好生活构建;反对德育的边缘化、外在化与知识化,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观点,对当代道德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主要德育模式描述西方道德教育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经历了道德教育与生活的逐渐分化、完全分离,再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回归、分离的交织,涌现出很多的道德教育理论学说和教育模式,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赏识型德育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德育教育质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解决了德育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实际问题与困惑,文章从教师角色、德育课程、教育过程、保障体系等方面对赏识型德育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赏识型德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操作,既吸收了各种德育模式的合理性因素,又具有普遍性意义,其简约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德育对我国校园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由一个资源匮乏、政治动荡的贫穷小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政通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花园式城市国家,是与它成功的学校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的。研究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且以儒家伦理为本的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学习和借鉴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解决我国在道德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政治与德育博弈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四大困境: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德性培育与规范教化分离、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分离,并针对各个困境分别提出有效破解方法,寻求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困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当今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种种变化,传统的道德教育失去应有的光辉,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正在构建,于是,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种种困惑,主要表现为对道德教育概念认识的困惑、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困惑、传统道德现代化的困惑、道德教育内容的困惑和道德教育实施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的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有学者认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斥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善于把道德理想赋予现实。还有学者认为,在社会转型期,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有多种,道德是人们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德育生活化和大学德育模块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回归学生的生活。根据大学生生活与成长的轨迹,可以把大学德育的模块化教学分为理想道德教育、人际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择业道德教育、恋爱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等六个模块。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的研究应从价值始点入手.回溯道德生活和人的德性的历史和现实的源头,家庭遵循人伦的"情"与价值的"义",是伦理的实体,德性以伦理为前提,是伦理的人格体现,伦理以爱为根本规定,因此,家庭即是德性的最初诞生地.家庭作为伦理与道德的历史价值始点在东西方伦理道德体系中得到典型体现,道德教育以家庭为历史价值始点成为应有之义.在社会转型期间,市场和法制这一新的时代主题与一切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家庭伦理产生了冲突与矛盾,家庭伦理的合理性遭受质疑,但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并不能解构家庭的本始性意义,其可现代因素是解决现代道德问题的一剂良方,家庭之于中国伦理与道德教育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地位.道德教育理应回归家庭,强化家庭的道德教化功能,赋予家庭更重要的教育和人文使命,弥补学校德育的刚性限制与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的缺陷,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校与家庭在价值与德育领域的融合、互补与彼此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6.
现代德育内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德育内容探析杨炎轩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其道德教育的内容,还是其道德教育的目的,都受制于整个学校教育的目的。因而,对于现代德育内容的探析,如果离开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道德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为不为.回到内心深处,生命的价值就此彰显.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无一不在当今社会有所表现,因此他以心为本,主张回归内心,也就是回归道德生活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残酷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心理带来重重困惑:理想择业与现实择业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矛盾。高校德育应从渗透大学生择业观念矫正、就业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等方面入手,消除大学生心理困惑,使之以积极姿态面对就业。  相似文献   

20.
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的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了新时期的道德共性问题:价值观念多样化与多元选择的困惑、主体意识增强与社会责任感淡化、讲求实效与唯“利”倾向;成人学员的个性问题:心理上的茫然与疑虑、远程开放教育环境的“缺陷”;分析了远程开放教育德育内涵:道德力量是社会发展的新资源、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的发展观、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的特征——针对性和连续性;提出新时期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德育工作的基点,即理论上的核心观、发展现,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基于此认识提出远程开放教育德育目标的定位与实施:遵纪守法教育、素养教育、敬业精神教育、追求品位教育,及德育教育具体实施要注意的问题:强化“全育”意识,注重网络道德教育等引导特定素质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