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9.范仲淹教子俭办婚事范仲淹,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在诗词、散文领域也颇有造诣,著有《范文正公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有大志,常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就是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写的。他任地方官时,每  相似文献   

2.
1040年,51岁的范仲淹被朝廷派到陕西抗击西夏的前线。当时边防懈怠,百废俱兴,范仲淹亟需一位顶梁柱将领来帮助他。经略判官尹洙向他推荐了下级军官狄青。范仲淹问:"他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吗?"尹洙说:"他打仗特勇敢,每次都身先士卒,受伤了也不下火线。他打仗的时候会戴一个铜面具,披头散发,看上去非常凶悍的样子,敌军都畏之如虎。"  相似文献   

3.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但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这需要人们做出审时度势的分析和决策,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师德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德把"道德"和"幸福"的关系称之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他的"道德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依他的观点,道德和幸福完全可以在"至善"中实现统一,一个有道德的人最有资格配享幸福,以此,他高扬了德性的旗帜,提升了道德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有着特殊关系:应天书院的苦读,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的执教,又振兴了应天书院;他在应天府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他的夫人李氏,出身于应天府世家,其庞大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的贤达,给予了孤寒的范仲淹以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在应天府的交游,奠定了范仲淹的影响和地位,使他成为京东一带的文人领袖.可以说,应天府影响范仲淹的,是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而范仲淹影响应天府的,则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力.这种人杰地灵的双向互动,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厚重.  相似文献   

6.
宋朝的俞文豹在<清夜录>中记载,宋代范仲淹镇守杭州时,他的僚属官兵都得到他的推荐与任用.只有一个名叫苏麟的僚属,作一个小小的巡检,因公外出,未得到范仲淹的重用.苏麟回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向范仲淹进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看了,知道他在发牢骚,就重新给他安排了满意的职位.成语"向阳花木"就是从这桩事引出来的,它和"近水楼台"一样,都被人用来比喻由于地位或关系近而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  相似文献   

7.
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与应天府(商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早年在这里读书求学并考中进士,后又在这里讲学授书并被举荐进京,他正是在这里最初由一介寒士成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名臣。可以说,是应天府的一段生活经历磨砺和造就了范仲淹。在这里范仲淹还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一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他继随父姓朱,名说)“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①范仲淹在南都(即当时的应天府,今商丘县)发愤读书,生活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8.
杨靖宇将军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不仅为中华民族创立了丰功伟绩,更闪烁着一种崇高的精神,那就是杨靖宇精神。"杨靖宇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坚持真理,忠于祖国,艰苦奋战,英勇献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杨靖宇精神更是弥足珍贵的劲升财富,弘扬杨靖宇精神极具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脸     
脸是会说话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喜欢读形形色色的脸。一、爱国者的脸诉说崇高忧国忧民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天下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复杂离奇,曾经历了三次重要的爱情,这三位女性给他的人生烙下深刻的痕迹,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性格复杂、形态各异:有的为了家庭可以无条件地牺牲,有的爱着却又要无休止地折磨,更有复仇的施虐性,这些形象折射着作者自己对社会、人生和爱情的理解.尤其是作者的三次重要的爱情,给予了这些作品很多的影响.在这些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又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些相似的地方归纳起来,用三个词语概括就是"崇高"、"神经质"和"施虐性".  相似文献   

11.
范仲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教育家。兴学育人可以说是范仲淹行之终生的事业。他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积极投身于兴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视师资素质培养,力荐“明师”任教。在教育上他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培养专门性实用人才的主张,范仲淹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以至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周思来精神"这个概念和范畴,是周恩来研究深化的理论需要,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周恩来精神"作为周恩来思想、品格和作用的精髓与集大成,可以概括为理想信念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求是精神、忘我献身精神、民主团结精神."周恩来精神"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上述六种精神分别是其动力源、认识论基础、灵魂、本质特征、核心和真谛、党性凝聚点.周恩来精神又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类似的总体性范畴.它作为一个民间的、学术界、理论界的新概括,是为了对周恩来建树的卓著功勋、崇高境界及他的作用力、影响力作出的新的、更深层次的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都会遇到语义模糊现象。语义模糊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不确定性、相对性、程度性、不可取消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刚正不阿的包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之友》2012,(35):4-8
一、"中华之光"朱光亚事迹回溯:祖国和人民给了朱光亚崇高的荣誉,称他是"奋力挺起民族脊梁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而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感动语录:"他(朱光亚)感动的力量集中体现在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我记得爱因斯坦有过一句话:‘很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是靠  相似文献   

16.
"问题"作粘合式定语构成的"问题××",属于称谓性类名或者可命名性类名。这种语言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又有新的发展。从粘合式定语"问题"表意特征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问题××"区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语言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经济简洁和高度概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把握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一楼闻名遐迩,跻身于江南三大名楼;一篇360字的小文,让范仲淹名垂千古,让世人津津乐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赏湖光山色之美景,触摸范仲淹忧乐为民的博大胸襟.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两岁丧父,但少有大志,刻苦自励,发奋苦读,26岁登进士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终年64岁.范仲淹诗词散文俱佳,作品中常充溢着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的信念,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相似文献   

18.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19.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和岳阳楼吗?一些研究者在谈到《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文时,都要说上这样几句:作者范仲淹是看了滕子京派人送来的《洞庭秋晚图》,并综合概括了太湖等江南湖泊的景色写成此文的,他一生并未到过洞庭湖和岳阳楼。这些说法相沿已久,似成定论。就是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