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继兰 《初中生》2009,(8):24-25
巩俐在扮演电影《红高粱》中的女主角一炮打响后,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在香港《红高粱》首映式上,有位香港记者问她:“你对自己的相貌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2.
生平简介 姓名:张艺谋 曾用名:张诒谋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14日 简介:出生于西安的张艺谋在农村插过队、当过国棉厂工人,1978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起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从1984年担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摄影,到1987年出任导演开始和巩俐的七年"黄金搭档",推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他导演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使得章子怡由此走上坦荡星途;而随后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商业大片都创下了不俗票房.  相似文献   

3.
叶姗姗 《文教资料》2009,(18):183-185
香港职业剧于上世纪90年代产生,现已成为了TVB的主流剧种.本文通过对<妙手仁心>、<冲上云霄>、<法政先锋>、<随时候命>等职业剧的剧作特色分析,来完成对香港职业剧发展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正>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贯穿于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国内学者如张培基、束定芳、肖家燕等人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文学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模式思维等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并存在一些空白领域。本文以国内作品《红高粱》和国外《费城》对比,探索概念认知翻译的异同。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这是外国读者难以理解其文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比较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施叔青的<愫细怨>和王安忆的<香港的情与爱>,发现三篇小说以香港为叙事背景设置了相似的人物文化身份和文化关系,但三位女作家在相似的文化语境中展开了不同的思考.香港文化隐喻了无限可能的文学意义,给予了三位女作家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使用变异,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本文从词语的超常用法、超常改装和奇妙的词语组合三方面来分析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施叔青有着台湾、美国和香港三地生活经历,她能够更准确的以外来人的眼光打量香港人的生活,她尤其关注那些异地求生的女性的挣扎式的生活.<常满姨的一日>中的常满姨由台湾到美国,<票房>中的丁葵芳由内陆到香港,<窑变>中的方月由台湾到香港,最后,三位女性的命运是面对情感上的孤独时难以排泄,面对命运的捉弄时无从抗争.她们在异地生活的如此艰辛主要是由物质社会和女性自身的被动角色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红高粱>与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两个青春、活力的女子,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摧残,嫁给了毫无男性意义的丈夫,而她们又都在另一个野性十足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作品的相似点,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文本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烘.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陈奕迅     
<正>陈奕迅,香港著名男歌手及演员。被许多人认为是香港流行音乐新时代的指标人物之一,他亦被多数人认为是香港流行音乐人张学友的接班人,他也是继张学友后另一个在台湾获得成功的香港歌手,2003年,他成为第二个拿到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的香港歌手。  相似文献   

11.
孙重贵的<香港寓言选>智慧洞悉人生,冷静观照世间百态,以寓言这一古老文艺样式书写今天的香港风貌.其寓言风趣幽默,结构精巧,语言富于张力.  相似文献   

12.
倪岗 《小学青年教师》2008,(13):108-110
曾在香港大学任教的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其作品<落花生>叙事简洁,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该文同时被香港朗文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文>(中一第一册,以下简称朗文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选人.同样的选文,编排设计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英两国的鸦片税厘之争,虽然谈判迁延,事件错综,但因为纷争的结果最终是以条约来体现,所以可以根据其间所签订的条约理清纷争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1858年至1870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及<新修条约>时期,1875年至1887年<姻台条约>、<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香港鸦片贸易协定>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时期,1901年至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时期,1906年至1911年<中英禁烟条件>时期.四个时期的纷争各有特点,但又同时都表现出中英双方统治者在盘剥中国人民财富上的高度一致性,给晚清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倪岗 《小学青年教师》2008,(15):108-110
曾在香港大学任教的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其作品<落花生>叙事简洁,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该文同时被香港朗文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文>(中一第一册,以下简称朗文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选人.同样的选文,编排设计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正>1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在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真人秀节目之后,不禁感叹万分: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他认为,在香港那样的社会,人如果不读书,很难找到好工作。因为没读书,所以志短,因而更穷,因而  相似文献   

16.
<正>蓝鲸的话:不仅人类有裁缝,大自然也有很多会做裁缝的小动物。香港圣约瑟英文书院的杨沐华、香港汉基中学的叶若言和南京第二十九中学的曹梓晔组成了一个科学探究小分队,三位小科学家把镜头对准了一种在香港出没的缝叶蚁。——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姜冬梅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4日至26日,中国传记文学(中短篇)优秀作品研讨会在广州从化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主办,<广州文艺>杂志社、<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协办,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叶舒颖 《文教资料》2008,(21):18-19
亦舒作为当代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著作颇丰,其作品不仅在香港流行,甚至风靡于整个东南亚.本文拟从悲剧精神的角度切入,以亦舒的代表作之一<圆舞>为研究对象,解析本篇小说所具的独特的悲剧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当代文学巨匠,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特别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时,会发现他运用儿童视角、弱智视角的叙事方式是很多的.选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一直都是莫言的偏爱.莫言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后来被别人点破后我才发现采用儿童视角讲述故事原来是我的一种潜意识.我想这可能和一个作家的出身、经历、生长环境及其创作心理有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少年岁月吃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所有这些都使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观望和想入非非.而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视角就成为了我讲述故事的首选.然而,尽管我一直采用这一方式来构造故事,但却一直没能将这种方式用到极致."因此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灵似的孩子,<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檀香刑>中的赵小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梦境与杂种>中的柳树根与柳树叶,<酒国>里的一个小妖精等.在莫言的笔下,儿童是美丽的、聪明的、充满智慧的.与对儿童的偏爱相对照,莫言的笔下的其他人物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20.
最近,多家电视台播放了香港电视连续剧<鉴证实录>,该剧通过一些案例,表现了香港警方与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故事,其中有一场关于骨髓移植的戏引发了人们对骨髓移植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