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出的明确方向。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深刻回答了人类文明兴衰的历史之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深刻解答了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之惑,"环境就是民生"的重大命题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之需,"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的重要方法为治山理水提供了科学方法。这些论述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其思想伟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全面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把舵定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力求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命题从历史与实践出发,围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大理念,明确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引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荒漠区有8大沙漠、4大沙地,此外还有大量散在分布的荒漠化土地,如果能重新开发和利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我国沙漠科学家近年来在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禁区的恶劣地理环境中,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荒漠生态治理工程,使原本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和荒漠化土地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的经济开发地区。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自1994年开始,进行了沙漠治理研究的新探索,先后在青藏高原的沙漠和荒漠化土地、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内蒙古自治区古奈良沙漠化地区,开展生态治理工程。五年来,他们的治理成果经…  相似文献   

5.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时指出:“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崇尚绿色生活方式、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和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理念,都是环境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环境素养,就是人对环境正确的认知和对环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张士亮 《生物学教学》2001,26(10):39-40
全球土地荒漠化现象及其危害日趋严重,防治荒漠化,保护人类的家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教师社会地位:虚像还是实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社会地位的优劣,可谓是人类社会兴与衰或是将兴和将衰的"晴雨表".正如荀子所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相似文献   

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文明的标志。有了绿色,我们的世界就会生机盎然,我们的环境就会更加优美,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然而,随着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过度利用,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携手应对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共建人类绿色家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关于森林和草原对推动生态文明作用重要性的学术研究多为定性论述,而基于科学数据和生态学原理的学理性研究鲜有涉及。森林和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是绿色循环经济体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天然课堂。“林草兴”对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等良好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培养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新时代“林草兴”推动“生态兴”,需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建立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两山"理论扎根现实、指引未来、直面世界难题,具有指导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好家园三重价值。在经济视域,这一理论在实践上可指导解决政府决策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取舍困难的问题,理论上超越了资本逻辑,价值体系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观,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标准。"两山"理论具有人类永续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两大境域面向,既强调人类生态文明共生共享共续,又将全人类共同的生态福祉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标准,呈现了天、地、人融合共生的生态文明景象,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求大同的崇高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题目】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则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普查结果 ,我国荒漠化 (沙漠、戈壁、及沙化 )土地总面积为 168 9万平方千米 ,占领土总面积的 17 6% ,近 2 0年来 ,我国荒漠化土地每年平均以 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目前 ,我国已有多项荒漠化防治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10 %的荒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 ,以防沙治沙为主要目的的造林保存面积达 10 0 0万公顷……。 (《地理文摘》)1.假设这 2 0年间 ,每年我国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前一年荒漠化的 1% ,试求我国 2 0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有多…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地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引发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生物教学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并向社会进行辐射,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认为人类和自然的生命紧密联系为一体,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学会保护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帮助中学生了解一些与生态文明有关的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原则以及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荒漠逼近     
提起沙漠,人们会联想到地表覆盖着大片流沙,各式各样的沙丘在风力推动下,不时移动,吞噬大片耕地和草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又叫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的评估表明:———今天,有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36亿公顷的土地受到全球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土地80%以上分布于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问…  相似文献   

15.
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的地区都可称为荒漠,即“荒凉之地”。荒漠化是指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亦即形成荒漠的过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垂直分布于从海平面到高寒荒漠带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这些地区影响荒漠化形成的因素的多样化,从而使我国的荒漠化呈现出多样性。一、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16.
鲁迪 《陕西教育》2011,(12):72-73
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思想.必须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全国人民的环境道德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和护航。我们党领导人民历尽艰辛,在长期奋斗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  相似文献   

18.
荒漠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国内外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当前荒漠化评价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展示了3S技术应用于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的趋势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荒漠化基础理论与评价体系的必要。同时,作者在将荒漠化概念理解为“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以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基础上,提出了红色荒漠化概念,即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下,因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并做出基于3S的红色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的技术路线设计。即:1)确定红色荒漠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2)建立各种红色荒漠化典型类型的数据库;3)基于3S的红色荒漠化评价与监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将其有机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对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美丽中国未来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价值目标是为人类发展提供生存基础、生态公正和生态安全,从而彰显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基础性价值、共享性价值和安全性价值。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