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独立学院产生于我国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骤减,高等教育出现结构性失衡的背景下,以填补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空缺为生存理由。因而,独立学院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理由,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避免走入以研究型或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的误区,才能获得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实现独立学院办学主体转换的途径是独立学院确立自己的办学定位,并且建设与这种定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体系。独立学院现阶段的办学定位是办好大众化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增强教师的实践素养,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探索建构"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工程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生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独立学院之大学语文应该将社会交际言语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践行"母语高等教育"观,注重个体精神的成长和语文潜在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相配合,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一般的公办普通高校,又区别于高职高专,对其定位一直较有争议.经过十年的发展磨合,大多数独立学院将自身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达成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依据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密切校企合作,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等,以培养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能满足社会所需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其人才培养定位也已经确立,即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究,为我国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面临着系统内外的各种压力。如何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分析影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外部因素,探索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SWOT分析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面临着系统内外的各种压力。如何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分析影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外部因素,探索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是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出现的新事物依靠社会力量办高等教育,独立学院培养出的顺应社会导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以及如何在新"国标"指导下提高调整日语教学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旨在探索一条能够提高独立学院日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并从课程优化和教材使用、教学手段角度出发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目前普遍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应用型课程。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应有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该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应该以ADDIE为基础,并且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周桂英  林建丽  刘慧 《考试周刊》2014,(66):154-15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选才难"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每年大量高校毕业生形成了社会就业的主要压力之一,在某些行业和地域形成了"就业难"的现象。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一支特殊高校队伍,其办学定位就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要提升教学质量与就业水平,办出特色,获得社会的进一步认可,需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校和企业带来益处,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如何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分析了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讨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方向。最后,结合我院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项适合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教改革”大趋势背景下,有效培养职教人才的核心内容是系统解决人才培养与评价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职院校由于教学及管理模式相较于本科院校较为特殊,使之运营管理、教学水平存在一定局限性,制约着教师队伍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三教改革”提出,教师是教学改革之核心点、突破口,应以多方资源合力并行的理念培养教师队伍,力争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此,以“三教改革”理念为导向,分析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对高职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却与日俱增。培养具有高职特色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对英语的学习不可或缺。高职英语教学如何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且对人才培养起积极促进作用,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新的目标及任务,也是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传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职美术基础教育中加强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响应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出的五育并举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相关战略政策."解放天性"、"拓展思维",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融入相关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高职美术基础教育教师应当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自然世界的贴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将内化的灵感转变成形象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高职美术教师积极创新和转变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提出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美育课堂,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对英语教学大纲的最新规定,各个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念成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共识。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不能较好完成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引入“行动导向”理念,构建“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是改进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一条可行之道。为此,高职院校要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构建配套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求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更加突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忽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土化英语表达下的语言障碍,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材内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此,必须设置多样化培养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推动产教融合,以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优质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却背离了这一目标,成为了"专科教育的翻版、本科教育的压缩"①。高职院校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双证"互通课程模式是高职院校实现其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实际考察"双证"互通课程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