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露 《地理教育》2014,(3):11-1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本节以及本章的学习也为后两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食物的来源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陆梅 《地理教育》2013,(4):17-18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课程标准要求(见表1)。二、教材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节是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  相似文献   

4.
<正> 1 教材分析"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必修模块1第1章第1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学和高中教学衔接的关键一课,关系到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核心概念的建构。因此,学好这节课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教材图文并茂,通过"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的地位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达成"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紧密相连"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共识,从而建立起发展性概念并形成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标准要求1.课程标准解读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区域的含义、分类、特征等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区域的差异、区域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的联系等内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由课文、图像、活动、阅读四部分组成。其中"活动"部分让学生通过不同活动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或事物的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地理素养。本文以日本为例,探讨"活动"内容的教学。一、"活动"内容根据教材设计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内容为区域地理。教材从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及认识国家三个角度编写,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与  相似文献   

7.
数学活动经验已成为课程标准的"四基"之一。教师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通过引发"困惑"、促进参与、化繁为简等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丰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好科学探究活动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所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一节的内容,通过该探究活动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好该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下面是该探究活动在课堂上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实施表现性评价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在双基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增加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内容。传统的纸笔测验已经不能胜任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角色,表现性评价为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一节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从微观上理解细胞是活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同时为下面学习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打下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惠钧 《贵州教育》2014,(21):33-3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生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在实施《指南》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针对《指南》的要求,我通过学习与认识之后结合"秋天来了"的主题及季节特征,设计了一节不一样的《画菊花》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其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理论坚持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原则,注重共同体和中介工具对活动主体的内化和外化的作用。论文基于活动理论,构建了以微视频为活动工具的"学—教"学习模式。学生"学"后,通过利用微视频记录和评价在小组中的"教",来完成活动、内化、输出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地位和作用 基于地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和对地理课程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第七节"国际贸易和金融"是前几节知识的综合运用,掌握本节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形势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各项调整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他们将来能够进一步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3“内容标准”的第一部分为“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区域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一、剖析课标“活动”要求 “极地地区”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内容,它从属于课程标准“认识区域”中的“认识地区”,是“认识地区”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学区域.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特点.本条课程标准对“活动”的要求:提供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认知和概述地理位置;组织活动或设置问题,让学生对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个地区农业生产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土地资源和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决定了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认识几何体,了解几何体的性质,为后面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切截作铺垫;本节是"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起始  相似文献   

18.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0,(11):20-23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想】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教学中的两个单位"米"与"厘米"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与生活内容结合不紧密,运用少,学生的直观感知浅薄。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区域活动是人为提供环境,供幼儿进行学习和活动,其设置比较灵活,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在区域活动的创设当中,要求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尽可能提供给幼儿一些活动和学习的物质基础。这种幼儿教育方法在近年来取得了更大程度的完善,但是在其有效性上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组织活动区域材料、整理活动区域环境、引导自主区域活动以及发挥教师作用这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