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耀辉 《巢湖学院学报》2004,6(2):84-90,109
现代主义艺术精神是由"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艺术精神所组成.这种结果走向艺术多元并存的复杂局面是不可避免,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在相互否定与超超同时,也在作自我批判与超越,在不断地反思艺术的本质,不断的否定自身之中,保留对文化、思想、意识的批判与超越态度,在质疑中发展,建构当代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和媒介四个方面梳理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基本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教育传播效果问题作了批判学派式的分析和建构。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批判思维是对德育主体精神的彰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探究工具。基于建构主义思维分析学生批判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学生批判思维培养的策略:确定建构主义在批判思维培养中的主体性地位与能动性;强调批判思维建构中的包容性;结合国情改善批判思维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5.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有两个维度,他关注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也关注人诗意地存在,这两个维度都立足于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否定。霍克海默所揭示的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在他的批判理论中分别被表述为理想的现实世界、艺术的世界和宗教的世界。“另一个世界”的多重表述和阐释源于批判理论所借鉴的思想资源和霍克海默特殊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6.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露”了其学说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从马克思构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其对重农学派批判的理论效应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对重农学派“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重农学派关于原预付与年预付的观点为马克思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三是通过对魁奈“经济表”相关思想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实现了对自己哲学出场路径的转换、资本主义抽象统治的祛魅以及对人类解放历史任务的明确。与此同时,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原则高度”的建构也蕴含其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初步确立起宗教批判——制度批判——副本批判——原本批判的意识形态批判程序,和以“实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研究原则,这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研究的基本方法;《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一种涵盖了宗教、政治、哲学、经济等多重形式的全面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的丰富维度已然彰显;此外,马克思还对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进行了初步探索,而这一工作可谓是马克思超越意识形态的“前奏”和“导论”。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并具体地表现为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和构成思想的哲学理念的前提批判。对思想的前提批判,体现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活动方式,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方明 《巢湖师专学报》2012,(4):60-63,79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1.
建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邓小平的价值观思想充分体现了注重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既尊重个人价值又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视域整合,是建构当代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是一位极富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批判性是马克思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特点。马克思的科技思想贯穿着鲜明的批判精神,其中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是科技批判精神贯穿的主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技批判精神彰显的主旨,制度体制的批判是科技批判精神聚焦的主题。以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为指导,建构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和实践意义。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是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立论基础和目标追求。坚持实践、创新、人本、系统、生态等原则,把科学对待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与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结合起来,是树立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理论自信基本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传统教育思想存在很多不足,诸如过多地强调“统一”,忽视学生的差异性等。远程教育应该从大教育观出发,在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之不足的基础上来建构有独立特色的远程个性化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审美现代性反思主要体现在他对湘西世界的审美反映与对中国现代乡村与都市的双重批判上。其双重批判聚焦于对国民性的反思与重建,其中探讨了国民性劣根性的表现、思想根源等,提出了国民性问题解决的具体审美拯救实施方案。其审美拯救方略蕴含着沈从文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沈从文对国民性的反思与建构反映了其文化视域的融合性以及历史理性的建立,是沈从文现实主义创作的体现,也是沈从文文化思想与艺术思想走向深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20,(3):10-14
恩格斯通过批判与建构的方法,正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阐释了关于美好生活的思想。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关键时期,重温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美好生活思想的基本内容,探讨美好生活思想在《反杜林论》中的重要意义,能够为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理论思维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层次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功能包括以言灌输范导功能、以言感召激励功能、以言批判辩护功能和以言转译建构功能等。新时期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审美判断力”是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之一的《判断力批判》中提出来的。笔者发现,这个构造康德美学体系的重要基石与后世的“艺术直觉”说有复杂的瓜葛牵连,因而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康德之前没有、康德之后一般也未再沿用的重要概念,弄清它与艺术直觉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把握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而且有助于我们在美学基本理论上澄清前几年理论界关于艺术直觉的混乱认识。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提出经历了《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论》这三部著作的理论建构过程.建构的第一步是批判与扬弃:批判杜林给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辩证法思想提供了契机,扬弃黑格尔使恩格斯厘清了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建构的第二步是理论奠基:确立了新的自然观并界定"运动"概念的内涵.建构的第三步是从自然界和人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民主政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他早年深受启蒙思想家和黑格尔的影响,信仰自由理性。其后,发现物质利益与国家、法的矛盾,马克思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开启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之路。但以批判形态存在的马克思民主政治思想,其目的并不是批判,而是要超越资产阶级,构建起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换言之,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是批判性和建构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的方法,在批判与建构的基础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在对资本主义历史现实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出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旨在使人克服异化,恢复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