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花儿是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歌词思想感情真挚,内容丰富,艺术上赋、比、兴等手法全面使用,并充分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表情达意,尽显民族地区花儿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采。一篇小说、一出爱情戏剧,一部抒情影片,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2.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是指恋歌以及和婚姻爱情生活相关的诗篇。在此主要以《诗经》中描写男女相思爱慕、征夫思妇情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中描写的时空距离为切入点,试图对此类诗歌的创作动因、抒情艺术方式以及抒情艺术特征等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程俊英先生因"阪有漆,隰有栗"式的民歌习语在《国风》里多用来表示男女双方的爱情,以及"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中的"寺人"而断定《车邻》的主题并非"君臣相得",而是与男女之情有关,并且"反映了秦君生活和思想的一个断面"。但经过对"阪有漆,隰有栗"式兴句、"寺人"、周代车舆制度及礼乐文化的考察,我们认为本诗的主题应是"君臣相得"。  相似文献   

4.
学会抒情     
抒情是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去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综观同学们的作文,有的游离于主题之外,有的脱离了内容本身,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感而发……这样的抒情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形象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与叙事、说明、描写和议论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可分为: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状物寓情、咏物言志等.在抒情类作品中,抒情是主要表达方式,是作品打动和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而在叙事类文章中,抒情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结合运用,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闺怨诗的思想内容有:描写儿女情长,歌颂美好爱情;表达闺中孤寂,抒发思念之情;感慨青春易逝,向往自由生活。这些闺怨诗的艺术特色有丰富的意象呈现、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重的感伤色调。在闺怨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音乐激趣法、诵读品情法和比较赏析法。  相似文献   

6.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时代初民们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主体有男有女,但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女性;二是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描述;三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流露.  相似文献   

7.
柳永是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新风气的重要词人,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他的词变"雅"为"俗",雅俗并重,为世人所广为传颂。柳永的词,不独有其羁旅行役词,妓女词,都市词,还有大量的恋情词。笔者对柳永的恋情词进行梳理和归纳,柳永的恋情词无论是描写江湖流落的孤寂,还是抒发别离相思的哀愁,都主要表达了对恋人的依依之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柳词抒情的本色。柳永的恋情词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3类:一是表现人们共通的情感;二是表现青年男女真挚的誓言;三是表现女子的纯真相思。  相似文献   

8.
<正>师:在前面两首诗词的学习中,我们对诗歌中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之间的关系应该有所了解了。它们主要有哪几种关系呢?生: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说,主要有两种,一是缘情置景,先议论抒情再描写;二是即景生情,先写景再抒情。生:从叙事与描写的关系角度看,也有两种,一是先叙事后描写,在描写的基础上抒情;二是先描写再叙事、抒情。另外还有先叙事再议论揭示主旨,或先议后叙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1.
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包括高超的修辞艺术、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整体的谋篇艺术。文章认为,浩如烟海的青海花儿,其各种匠心独运的歌词艺术及其背后的美学精神品格,是青海民间诗艺的"大观园",也是"大美青海"的重要文化因子。文章从语言学和美学的角度,对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美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心"。至于古人说"幕音漫",则是因为"莫、幕"相通,"漫"是"无文"的合音。《论语.述而》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生理属性而言)从外表到内心我跟一般人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3.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北部的三边一带和关中地区的凤县、宝鸡县西部山区以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花儿",这些民歌都是"花儿"文化圈向外扩散、渗透、传播到新的地区以后,经过与当地民歌长期互相融合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民歌形态,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造就了这种民歌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宴席曲是青海河湟地区除山歌类的“花儿”以外的小调类民歌形式,它是青海河湟地区交通融汇、民族聚集的地理、民俗环境下产生和成熟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作为表现多种复杂内容和感情的民歌艺术,青海河湟宴席曲在曲目和自身音乐特质上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点点”和“一点儿”,与一般的量词重叠相比,具有特殊性。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二者的具有三大组合能力,均以与名词搭配为主,但在各类中各有侧重;二者组合能力的差异引起语义的差异,均可形容量少或程度轻,但前者程度更深,且含有“许多”义和“逐一”义;语用上,陈述句中“一点点”主要表现为主观陈述:正陈述1和逆陈述2,“一点儿”侧重于客观陈述;祈使句中前者的语气更为柔和,后者也可在命令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1919一)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表现了女性困境的普遍性和女性抗争的必要性。女主人公玛丽的感情总是被一种她所无法理解的力量推动着:父权、世俗的力量、男权和种族枷锁,直至被推至绝境。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分析了玛丽在男权主导社会里的悲剧人生、于两次“堕落”后的绝境中顿悟了女性自主性和意志力强化的必要。虽然她只享受了死亡前的片刻自由,却带给无数女性绵延不绝的后世慰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壮族民间歌曲以各地山歌最为出名。以坡芽歌书、马骨胡之歌、嘹歌、房屋等壮族山歌中的歌词为例,说明壮族山歌继承与发展了《诗经》中赋、比、兴的笔法。山歌中运用“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壮族地区,壮族民众的歌谣一般均采用即兴的直白唱法,来表达劳动、爱情与生活的事件与情绪;比就是现代文学的比喻。它是壮族山歌歌词最普通的手法;兴,是先唱他物,再引起歌者要唱之物的意思,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从表现手法上分析,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一般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以及重叠与对仗文学修辞方法的运用,证明了壮族山歌具有原生态、民歌特色和古代文学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涉及到的若干官职名称中,郎官即为其一。联系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的一般仕历,考察郎官制度的沿革及郎官的选拔途径,可以考见汉人热衷于郎官的原因,也就能够认识到汉乐府虽然是民间歌谣,但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其中所涉的官职与汉代的官制相合。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