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教育》2009,(10):17-17
早在1938年7月,钟灵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7岁时到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留在陕甘宁边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他曾在延安各报刊发表木刻、漫画作品,并设计了“宝塔山”邮票,当时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相似文献   

2.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座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成立于1941年,从前身院校算起,可上溯到1937年,先后由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合并而成.……  相似文献   

3.
贺敬之     
贺敬之,一九二四年生于山东峄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一九三七年小学毕业后进滋阳县乡村师范。一九三八年因日寇入侵,流亡到湖北读中学,次年随校赴四川参加救亡运动。一九四○年到延安,进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同时开始诗歌创作。一九四一年入党。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贺敬之的创作进入了新阶段。一九四五年和丁毅合作,执笔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它表现了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深刻主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歌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曾荣获一九五一年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西戎自传     
一西戎(原名席诚正),山西蒲县西坡村人。一九二二年生。家庭成份中农。幼年读小学。一九三八年(16岁)参加革命工作,先在本县牺盟会宣传队,两年后转入新军决死二纵队吕梁剧社。一九四○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到延安,先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附设部队干部班学习,后又转入八路军留守兵团部队艺术学校戏剧班学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57-160
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倡导"为大众而艺术",这成为新青年中艺术创作的精神启蒙。沃渣是早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参与者,受到鲁迅思想指引。抗战期间,沃渣在延安鲁艺、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进行教学和创作。沃渣的版画结合战事政治宣传和艺术探索,在国家危难时期,对民族的悲情命运切入时弊,揭示世态,以悲天悯人的胸襟反映民生,立场爱憎分明。他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想,以国家命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讴歌民族、讴赞生活,坚守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思路,创作出反映革命现实主义的经典力作。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1,(24):2
萧军(1907-1988),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萧军。辽宁省义县人。青年时代曾在军队中生活。1933年与萧红共同出版小说合集《跋涉》。同年到上海,在鲁迅指导下从事文学活动。1935年出版《八月的乡村》,描写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到延安、武汉、临汾等地参加抗日文化活动,1940年去延安。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建国后曾任  相似文献   

7.
我对你刊去年第六期发表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学习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一文,有两点意见:(一)文章说鲁迅赴日本国学时,“先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弘文书院”可能是“弘文学院”之误.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提到了这所学校,他说:“……入学的地方,是嘉纳先生所设立的东京的弘文学院”.现在保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由该校发  相似文献   

8.
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美术专业1987年设置。1988年由美术专业改建美术系正式招生。学制三年,只设美术教育专业。2003年,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与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河北北方学院,2005年成立了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美术系成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中的一员。学院的组建给美术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厚积薄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美术系于2004年招收了第一批美术学本科学生。  相似文献   

9.
延安大学     
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成立于1941年,从前身院校算起,可上溯到1937年,先后由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合并而成。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延安大  相似文献   

10.
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美术专业1987年设置。1988年由美术专业改建美术系正式招生,学制三年,只设美术教育专业。2003年,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与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河北北方学院,2005年成立了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美术系成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6月5日,名为“劲草·美术系2005届毕业生作品展”开幕,37名即将离校的学生和他们的80件美术作品让来宾们感受到了这些年轻的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25年前,美术系1978~1班的25名学子离开了学校。那时,学校美术系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实力,没有美术馆,学校也没有为毕业生举办作品展。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如魏启聪、贺昆、张晓春等,以自己不懈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在绝版木刻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并在全国各种画展中获奖,使绝版木刻成为思茅的一大优势画种,在中国美术界赢得了一片属于思茅、属于云南的天空。2002年,学校美术系恢复重建,提出了“依托绝版…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弃矿学医的客观原因众所周知,鲁迅留日前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开矿。但为什么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了两年后改至仙台医专学医了呢?其原因,学术界一致认为有两点:一是为国;二是为民。那么,鲁迅先生当年下定决心弃矿学医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事实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这就是为己:为自己谋求一条生活的出路。我国著名的医学泰斗、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与鲁迅先生在日本弘文学院同时毕业的同室好友厉绥之先生曾回忆说,鲁迅等人是在南京矿路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由官方派往日本的。赴日本前,南京方面曾…  相似文献   

13.
《荷花淀》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 ,是 1 945年春天 ,那时我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 ,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 ,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 ,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 ,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 ,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 ,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 ,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平原的抗战 ,以其所处的形势 ,所起…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间的门神年画是人民大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实际是我国木刻最先的创作。在我开始学习木刻的时候,也非常喜欢这种民间艺术,而且收集了很多河南朱仙镇的年画,并将它送给鲁迅先生。这些年画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里还陈列了不少。鲁迅先生对这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绘画形式很是珍爱,他认为任何艺术都应该在吸收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真正的创新。在他给我的信中,曾写道:……河南门神一类的东西,先前我的家乡一绍兴一也有,也贴在厨门和墙壁  相似文献   

15.
刘旷是我国杰出的版画艺术家。本文论述刘旷与延安学派的渊源 ,及其木刻版画艺术成长的根基 ;论说刘旷木刻版画艺术在 40年代的创始与 5 0、6 0年代的发展 ,为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艺术奉献 ;论证刘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版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先生精心保存的大量书画资料中,有一件留有鲁迅手迹的柔石遗物。现借宁波师专学报园地首次披露,并略加考证。鲁迅发起木刻运动始于朝花社。朝花社是鲁迅和柔石等文学青年合办的,“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艺苑朝华》中有一、二两集《近代木刻选集》,是我国最早输入的外国创作木刻专集。鲁迅在《木刻纪程·小引》中说:“创作木刻的绍介,始于朝花社,那出版的《艺苑朝华》四本,(按应为五本——引者)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  相似文献   

17.
思茅绝版木刻在中国美术界已形成较大影响,在国际上被誉为"思茅版画现象",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具有了相应的学术地位.思茅师专美术系恢复招生以来,借助以往的成功办学经验,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突出该专业得天独厚的地方民族艺术特色,以绝版木刻优势精心打造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创始人。其艺术美学思想博大精深,鲁迅先生关于继承东西美术传统的观点,今天看来也不失为真知灼见。如今,鲁迅先生的艺术美学思想,已成为我们的传统,我们应该通过辩证的扬弃来吸收、发展它。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 ,在艺术上也同样有着突出的业绩。他对于传播新的艺术形式不遗余力。他在书籍装帧、木刻、版画、连环画的发展上 ,起到了领航的作用 ,对于钢笔的倡导 ,鲁迅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在新的艺术观念上 ,鲁迅先生也同样和谐着新文化运动的节拍 ,指出了一条艺术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木刻艺术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对木刻艺术的热爱,不仅影响了他独特的审美倾向,而且也潜在地影响了他作品的审美效果,从而使鲁迅的艺术世界更突出,更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