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些危机爆发的共同国际因素。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凭借着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美元潮汐现象,引发美元的“涨潮”和“落潮”,导致世界各国经济极其不稳定,经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是建构超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人民币作为中国的主权货币,其国际化不应该像美元那样走完全国际化的老路,而应该走不完全国际化的道路,即短期内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充当计价、结算手段,长期内随着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构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威胁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安全.美联储货币政策失当、关政府放松金融监管、美式公司治理结构弊端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把危机传导到全球.我国应通过适度把握货币政策调整力度和节奏,调整优化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完善。为了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利因素,中国需要采取合理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措施,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就中国而言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4.
国际储备货币的滥发导致了虚拟经济脱离于实体经济发展,这使国际储备货币既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又失去了货币作为价值标准的本质要求,是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监管机制、非本币国家保护机制和国际货币体系中实体经济成分等三个方面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金融等原因所酿成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的金融危机,却通过美元的无约束发行,造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应金融风险,惟一的选择是约束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改革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贸易逆差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则不难发现,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则使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化了.在美国经济实力不断衰退的情况下,改变其贸易逆差地位的根本办法是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7,(2):120-123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随之在2008年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爆发在资本主义中心世界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怀疑。本文主要从货币体系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可以从储备资产和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两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去,维护和实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美元霸权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经济政策、监管失缺和金融创新过度,根本在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要从根本上避免金融危机,必须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国际金融新秩序构建必须坚持货币体系多元化、监管主体多维化和国际金融机构主体平等化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不是如何对危机国家进行解救,而是应该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国及世界经济状况选择正确的国际货币体系。本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试图促进我们深入思考今日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王薇 《现代企业教育》2009,(20):125-126
金融危机使人们体会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激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尤其是储备货币安排的质疑和改革诉求。本文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状况。提出国际货币体系引发的种种问题。危机带来变革,变革带来机遇,本文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希望我国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参与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革,提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联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扩大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才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汪波 《华章》2007,(2):16
国际货币体系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此变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金融危机源于国际货币制度的非均衡,制度非均衡的存在,又会引起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方式,并展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美元本位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法律根源,也是美国政府制造全球通货膨胀、转嫁金融危机的基础之所在。坚守人民币汇率主权,稳步推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是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同时,推动国际储备货币改革,逐步改变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而建立超主权世界储备货币,是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社会而言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造成了美元一枝独秀和诸多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客观原因。美国自由放任、寅吃卯粮的经济模式和消费理念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面对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呼声甚嚣尘上。最后,中美两国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会走向何方?"中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需要是否能够避免中美之间对抗升级的发生?这些都是笔者将要讨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比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则不难看到美国在反危机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在2007-2009年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无不苦干美国"太大而不能倒",就像美国苦干它的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一样.正因如此,美国政府不仅在反危机的政策上,而且在诸多方面都肆无忌惮地在全球采取双重标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必须改革美元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势在必行。尽管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给了美国应对危机的"备用轮胎",但当今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哪一种货币目前可以取而代美元:美元浴火重生、重构复兴,欧元可能因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亚洲货币尽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加大,但不改美元的主导地位。且储备货币多元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特里芬两难"困境,现时也不可能创立超国家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不改单级格局。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07年4月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已演变为美国金融危机,并通过传导机制蔓延至世界各国.失于监管和不断延展的金融创新链条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削弱了美元国际货币"公共产品"地位;中国政策选择的困境在于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联动性效应.因此,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最优政策选择是协助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打破目前美元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未来必将在新的国际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竞争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人民币作为"进入者",在进入国际货币体系后,受到"在位者"的阻击不可避免。对日元以及欧元国际化失败的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步步恶化,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文章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IMF,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发挥其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应有作用;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完善汇率体系,平抑汇率大幅波动;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