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法”,确定“学法”,设计“教法”并且以好的“教法”去影响学生的“学法”,更好地掌握“文法”,从而“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义教”中学语文学法指导浅探石炭井长城冶炼厂中学王少元就像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规律一样,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了解语文教材的特点。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  相似文献   

3.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教之以学,这个“学”,当然是“学识”,也更是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一辈子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所以,我们将学法指导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如概念形成、理论推导和方法思考之中,并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也凭借教师的教法来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是一种“素质型”的指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渗透主要落实在传授阅读方法(直接学法)和培养阅读习惯(间接学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发挥课文在学法指导中的“例子”功能崇文区教研中心赵景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为落实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例子"中的新观念"课文是例子"的观点,包含着许多新观念。1.课文的地位,由阅读教...  相似文献   

5.
试谈阅读教学中作文指导的渗透桐城县陶冲镇教委江国柱作文教学能不能变集中指导为分散的渗透指导加上综合的集中指导呢?语文教学法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行不悻,“读写结合”反映了语文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每节课如何体现和落实教学大纲的精神呢?我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执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确立了这篇文言文的训练重点:疏通文意、列出提纲、熟读成诵。朗读贯穿课堂始终。1.指导诵读方法,突出三个层次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三个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个朗读最基础…  相似文献   

7.
“例子”中的新观念 1.从课文的地位看,由阅读教学目的向提供语言情境转变。 既然课文是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不应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目标。课文乃文选,无非是提供了训练语言的情境,是练能力养习惯的实例而已。这种观念并不是降低了课例的地位,而是正确发挥它在学法指导的作用。读懂课文是掌握学法后的必然结果,这对走出当前阅读教学“教师以分析为主,学生以理解为主,课堂以问答为主”的“误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英奋 《小学生》2010,(11):41-42
对于学生来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从教材中学。以读促写,就是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导向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叶圣陶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写作同类文章。“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教材在读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为此,课堂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一靠渗透,二靠传授。在阅读教学中,我将学法指导渗透于“读—思—议—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构成一个阅读学法指导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7、8期合刊,刊登了崔峦老师《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下)》一文,这是崔老师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内容,阐述的一个个对策都招招中的、句句连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顺藤摸瓜”,重读2006年第6期《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上)》一文,因而满足了我强烈的“问题感”“。三多三少”的问题(①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②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③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再次催促我回读“对策”“。消肿术”——“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  相似文献   

11.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它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做课程的开发者.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主动走进社会,感知生活,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相互贯通。下面就如何内外结合,开发阅读资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谈几点看法。一、立足课内。教给阅读方法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阅读教学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学法.使其能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中师阅读教学例谈□张掖师范学校张忠明中师将文选课本定为《阅读和写作》,旗帜鲜明地标示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对中...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会学生学习,就是教之以学。这个“学”,不仅仅指的是“学识”,更是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否则,我们的学生就永远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所以,教师应该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应该借助教师的教法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在阅读教学中,在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讲堂”为“学堂”,变“讲”为“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分以下内容和程序:(一)提出学习日标:l、根据课文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基础向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例…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教授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要转变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变教法指导为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是以“我怎样教授学生”为中心,而学法指导则以“我怎样指导学生学”为中心;前者是以教师怎么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而后者是以学生怎样学为主导,教师怎样引导为主轴;前者大体上是“授之以鱼”,而后者则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以期获得切实的效果,主要途径在于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抓点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究竟怎样以教材为“例子”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呢?我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摸索。一、借“瓶”装“酒”“瓶”者,章法结构也;“酒”者,材料内容也。往往有这种情况: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于阅读中,实践于习作时。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