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导论"课程需要改变过去停留在汇集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前言或绪论的知识层面与"狭义工具论"的层面。为此本文以"计算机导论"培养算法思维为例,阐述"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融合董荣胜教授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与战德臣教授"计算之树"教学体系,采取MOOC/SPOC及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计算思维的概念在当前国内外计算机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计算思维能力也已成为现代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一种基本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对计算机导论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设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计算思维为牵引、面向不同专业要求分类指导的理念,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明确相应的知识与实践体系,解决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瓶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计算思维"和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增加到课程知识体系中;在教学设计方面,运用案例式的任务驱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探究式设计方案,通过强调计算与逻辑、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导论等模块强化"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系统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导论课程存在的问题,明确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定位,提出计算机导论课程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方式出发,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问题、课程结构现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农业院校课程培养方案和特点,以培养兼有农业科技素质和计算思维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宗旨,针对计算机导论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措施。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述了创新思维教育相关理论,阐述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调查并分析高校计算机导论课程创新思维教育的实施现状,着重探讨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实施创新思维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已经形成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应该以计算思维为导向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共识。但怎样培养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课程究竟讲授什么内容才是培养计算思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思维的需求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计算技术与计算系统的发展阐述了"核心"的计算思维,给出了大学计算机所面对的知识空间,进而通过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对计算思维能力的需求,给出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形势以及计算思维的重要性,重点讨论计算思维的培养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教育部高教司以及教指委的推动下,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改革已经走向深入,但仍旧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如基础—学时—内容的矛盾、教学内容提升与教学师资水平提升的困难等制约了教学改革进程,MOOC/SPOC的出现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呢?本文在"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十余所大学MOOC+SPOCs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MOOC+SPOCs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如何基于MOOC+SPOCs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建议,对其他课程亦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存在知识型/技能型教学与未来计算能力需求之间的鸿沟,致使计算机教育存在危机.本文分析了这一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危机跨越鸿沟的办法应是开展计算思维基础教育,分析了计算学科中的思维特别是可实现思维与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宜采取"1+X"模式,界定了作为"1"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思维的特征,据此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面向计算思维教学的内容重构一一讲授计算学科的普适思维(计算机的思维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以及计算学科的基本素养,探讨了"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思维性教学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上述教学改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实践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计算机和女生”课程计划,即为资源缺乏的少数族裔社区的女孩们(8-12年级,12-18岁)提供现代化的计算机课程及技术学习和培训,旨在实现扩大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平等的理念。“计算机和女生”计划为女生设计了六门课程,即课程导论、人生模拟课程、编程设计课程、第二生命导论、青少年第二生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通过这六门课程的学习和多媒体制作,培养女生们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思维,增强她们的社会分析能力和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升学深造并成功进入职场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工程学导论课程多通过新生研讨课、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偏重历史回顾,缺乏对学生全局思维与大工程视野的培养。作为工科大类培养的核心骨干课程,本研究通过建立“大工程”视野的工程学导论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开展了虚实结合、项目实践牵引的工程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建立了基于全过程的工程学导论课程能力达成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表明,开放式的虚实实践项目充分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计算思维的培养是当前国际计算机教育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阐述了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并从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环境设计和结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对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与实践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法,首先分析计算思维的特点,再结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方面的教学改革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6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将计算思维融入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之中,在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农林院校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从计算机文化氛围的创建、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衔接能力培养和计算思维培养的关系,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计算思维意识、思想和方法已被视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依据计算思维的观点,思考和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并从课程内容组织、方案实施、计算思维培养等方面给出教学内容设计实例,为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狭义工具论"的危害.然后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三大科学思维之一的"计算思维"入手,阐述了计算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按计算思维主要内容,即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强调了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种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小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种以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计算思维已成为当前计算机领域与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以关键词包含“计算思维”的核心期刊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得到文献214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可知,在我国计算思维研究热点中主要围绕四大主题展开:计算思维理论研究、计算思维与学科课程研究、计算思维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未来需要积极开展计算思维培养体系研究、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研究、计算思维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及计算思维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际,分析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和计算思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模式3方面着手,阐述将计算思维能力贯穿于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可行性,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由近年来学生的考核成绩可知,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计算思维的新思路,重点阐述了计算思维的内涵,如何将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最后提出了一种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