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夹叙夹议是政论性工作通讯的主要表达方法。“叙”是“议”的坚实基础,“议”是“叙”的自然引伸。——这是夹叙夹议要求做到的头一条。说“叙”是“议”的坚实基础,意味着写政论性工作通讯同写其他种类的通讯一样,主要靠事实说话,用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的名言来说,叫做“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用浮言空论掩盖事实的不足,乃政论性、工作通讯之大忌。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对比材料,运用背景的烘托说明,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那就不必再发  相似文献   

2.
夹叙夹议,作为评论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然而,为什么要在“议”中夹着“叙”,缘故何在?有些评论作者则不一定知道,我们从来稿中可以看出,不少评论写作的初学者还不能自觉地做到“叙”、“议”结合,往往以空泛的议论代替生动地说理,使人觉得脱离实际,言之无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带有文学特色的一种议论文。从杂文议论的话题来看,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所议是“事”,一种所议是“理”。因而,我们也就可以把杂文分为这样两个大类:一个是“说事”的,一个是“说理”的。  相似文献   

4.
杂文写作谈     
杂文的“杂” “杂”,是杂文的本质特征。“杂”有两种涵义,包罗万象是杂,兼而有之亦是杂。杂文乃文艺性政论,一面是文艺,一面是理论,兼而有之。说它是文艺,它却发议论,阐明观点,是论说性文体;说它是理论,它又有形象,有人物,采用比兴手法,说理也不是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赅。杂文不是纯文学,全用形象思维,它兼有逻辑思维,但又不是小言论——这属理论范畴。它是“文学 理论”,结合部的核心是形象思维。杂文没有形象思维就不成其为杂文。  相似文献   

5.
先解题——本文副题中的“两结合”,指的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者相结合。七年前,一个出版过自己杂文集的某杂文刊物编辑,在某地参加高等学校的自学考试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考题:杂文的定义答案:杂文是文艺性的评论批分:0 这位杂文编辑兼杂文作者的答案,为什么得了“0”分呢?因为,阅卷的标准答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综合。”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所以就吃了个“大鸭蛋”。  相似文献   

6.
新闻性小言论通常由事实和议论两部分构成。叙述新闻性事实有助于行文叙议结合,事理相融,起到引发议论的由头或引线的作用,起到显示立论的依据的作用.旨在增强说服力。但这本身并非写作目的。写作小言论的主旨和归宿正在于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议论,讲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道理来。初学写作的同志常常因为不容易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而苦恼,写起来不是无事空议,见解平平,道理泛泛,就是叙述一件事,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随即发表一些浮面的感想,并以此取代说理,缺乏独到的议论和见解,使小言论形同一般普通的读者来信。这样的稿件投寄新闻单位编辑部,十有八九会被退回来的。  相似文献   

7.
杂文,既是一种议论文,就必须要议论到事情。 杂文既是一种带有文艺色彩的议论文,它所议论的事情就应该是有些趣味的。 我们所说的“趣味”,不一定是“逗乐”。在这里,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趣味”的含义:令人有新鲜感的,有社会影响的,能引人思考的,给人幽默感的。如果我们在文章中例举的事情、议论的事情具有这样的特点,那就必须是吸引人的,这也就是“有趣”了。 一般来讲,杂文用以引发议论的,总是一些事情。杂文的话题,起头的时候常常举事例为由。杂文写作上,管这种事例叫“由头”。即话题的由头,议论的由头。这是杂文产生事趣的一个因素。另外,杂文在论说和使用论据的时候,为了使文章富于雄辩,并且深入浅出,也为了使议论富有形象感,并且鲜明  相似文献   

8.
我在先前说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从思维形态上说,它是杂文作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矛盾运动,交叉融合的精神产物,是兼有文艺和政论双重体式的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一种“脚踏两只船”的独特的文学样式。那么,杂文政论性的特色是什么呢? 这首先应当从思维形态上来加以考察。杂文的政论性,主要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它常常在提炼杂文主题,制约杂文结构上发挥其优势。杂文的主题,和其它文学作品的主题一样,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思想和观点,是理性的判断。它犹如人之灵魂,乃一身之主;犹如军之将帅,要统领兵  相似文献   

9.
新闻言论以说理、发表意见、表述观点为目的,它的语言特色总的说应该以议论为主,兼用叙述,时而用些描写,一般不用抒情.在逻辑思维形式和语言表现手法上,同其它新闻文体比较,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思维方式上看,新闻言论以逻辑思维为主,少量的形象思维兼而有之.二是从语言表现手法上看,新闻言论以议论为主,兼用叙述,少用描写,不用抒情.根据以上情况,新闻言论在语言上一般要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1.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上的杂文《可怕的糊涂》荣获报纸副刊作品3等奖。这是一篇杂文式评论,它是报刊文体的一种,兼有新闻与文学的特征,介于文学与言论之间,具有文 学和政论两种体裁的特点,是一种边缘体裁,既包含文艺的因素,又包含政论的因素,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唐韬语),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它的形式包括杂感、杂谈、杂议、杂论、随笔等。它常以社会现  相似文献   

12.
心的感悟     
本刊这一期推出周建达、蒋剑翔和赞明三位作者写出的杂文随笔,供读者关注和参考。杂文式评沦是报刊文体的一种,随笔亦有新闻与文学的特征。这些文章介于文学与评论之间,具有文学与政论两种体裁的特点,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它以现实生活现象为主题,所言者小,所见者大。以议论为主,杂以叙事和抒情,用泼辣而隽永的笔墨,感情饱满而鲜明,很有艺术感染力;具有严密逻辑性,直接而迅速地对某种社会问题作出评论。这三篇文章或直陈时弊,或指桑骂槐,具有现实性。战斗性;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鲁迅)。本刊欢迎革故涉新、激浊扬清具战斗风格的杂文随笔。欢迎作者赐稿。让这朵文苑奇葩争芳斗艳。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要说服人,要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光要有正确的理论,严密的逻辑,还要写得鲜明生动,最好能够具体形象。夹叙夹议和夹喻夹议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一般说来,议论文要是光讲抽象的道理,有时就不容易使人理解,就是理解了,也往往会使人感到枯燥,不容易吸引人,缺乏鲜明生动性。夹叙夹议为什么能够避免达种缺点呢?  相似文献   

14.
人们普遍认为,杂文属文艺性社会论文,兼有政论和文艺两种因素,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说理,或者简单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用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段阐发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5.
杂文的情感表达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作者把喜怒爱憎、是非褒贬的强烈感情熔铸到议论说理的字里行间,并有选择地传递给读者,以影响读者情绪,调动阅读者兴趣,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杂文中情感表达的劣优,与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关系甚密。一位新闻前辈曾说过:“情是文章的灵魂,要使文章有情,作者必须有情。”那么,杂文的情感表达有哪些方法呢?目前见诸报端和笔者总结的有这么几种,现拟出来,与杂文爱好者共勉。 (一)依靠事实流露情感。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杂文举例的事实判断选择,让情感从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看似无情却有情。一篇杂文落成,理在其中,情亦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由于电视新闻具有纪实性和形象性的基本特征,因此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还要有直觉思维能力,这是一种快速地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也就是一触即拍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记者李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但作为杂文家,还鲜为人知,及至新华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他的《热冷集》,人们才恍然大悟:那个在《半月谈》常常出现的杂文作者“谈峰”,原来就是李峰呀!笔者借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有幸聆听李峰教授讲课之余,请教于李峰同志,颇多收益. 有感而发李峰回顾了他初写杂文时的情景:那是1958年,我当时看到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思潮,写一般的评论觉得不过瘾,有些心里话说不出来,憋得慌,于是便采取了杂文这种形式,一吐为快. “这么说,您是‘有感而发’?”我问了一句。可以这么说.杂文必是有感而发.这种“感”,就是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发”,就是议论,议论必是议论我的独特感受,这就有可能说出一些新鲜的思想,如果这些新鲜思想能给人以启发,观点能站得  相似文献   

18.
旧典与新例     
目前报刊上的杂文有一个苗头:似乎不引故典不成杂文。一写就要先来一段古人的故事,引发一通议论。最后再问一句“难道共产党人、革命者还不如古人吗”之类的话,不说千篇一律,也是似曾相识。自然,不能一概反对引古论今。最不该的是,“把破帽年年抬出”。一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就一忽啦都请邹忌为今人师;一讲“郑人买履”,就也一阵风地讽喻不要象“郑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政论名家、文章高手都曾把知识的宝山作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驰骋的场地,借助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说明道理,使人们开阔眼界,振奋精神。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联系自己的实践,得到这样一点体会:新闻评论要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不仅要情理交融、叙议交织,而且要有知识的闪光。为什么知识可以增添评论文章的文采?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有些评论文章为什么缺乏文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章的内容贫乏。一篇评论既无感人形象、故事情节,又无旁征博引,只是讲抽象的道理,就会使读者感到枯燥无味,“没有意思”。常写评论的人都懂得:说明一个道理,如果采取简单化的方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是与逻辑思维不搭界的,因为文学艺术是属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排斥逻辑思维的。我以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诚然,电影、电视的创作和欣赏,形象思维占着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排斥逻辑思维在其中的逻辑作用。电影、电视要把最好的画面和最能打动人心的主題奉献给观众,一是要用形象的手段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东西;二是要利用抽象的手段增加其影视艺术的内涵。前者的实现要遵守形象思维的规律;后者的完成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故事影片《姐姐》中,有一段“姐姐”突然听到枪声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