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00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这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开国之功未可忘,国人犹自说孙黄。”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先生并称的民主革命家,是中国同盟会最高领袖之一,也被尊为“共和的缔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对其先是充满疑虑,担心革命会带来社会动乱,也怀疑革命党所鼓吹的民主、共和是否真能"名至实归";随即,他又因看到革命后有可能实现自身政治抱负之契机而心生窃喜。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他对其大加颂扬,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巨大价值与意义,对其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极其乐观。梁启超这一由疑虑、窃喜而乐观之转变,与他流质般易变之思想、热衷政治之秉性以及自信之性格等密切相关。客观上看,也与民初以降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渐起步紧密相关。梁启超深刻认识到这一内在变化,故而对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此后的中国充满乐观。与这一变化互为表里的是,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在不断发展、进步,他基于对辛亥革命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变化之深刻体认,最终提出"政治在于民"的观点。梁启超对辛亥革命认识与态度的转变,折射出辛亥革命的巨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当我们回顾已经过去的100年时,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中国20世纪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就是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在一起,这是对辛亥革命意义所作的高度评价与重要结论。因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不仅在于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而且还在于推翻了延续二千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深刻而全方位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对于始创于1815年、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历史已延续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报刊业而言,不啻亦经历了一场革命的洗礼。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些与革命有关、直接推动革命发生的新类型报刊诞生或发展,而另一些在既往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件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90年前,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00年前,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葛文凯 《湖北档案》2001,(11):18-19
九十年前武昌城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点燃了遍布全国的革命火种,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以不可磨灭的革命功绩载入史册.辛亥革命给武昌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转折点。长期以来,研究者均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共和政体,建立了共和国。笔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远不止这些。例如,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我们审视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以及满清一代的背景,更进一步的认识辛亥革命的启示及对后世的意义,可让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此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13,(10):7-9
内容简介:《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涉及辛亥革命百年记忆,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商人、商团和商会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精英文化研宄,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研究,辛亥革命前后的官绅商学关系研究等及张难先、吴禄贞、经元善、刘揆一、马君武、卢作孚、周学熙、雷铁腰、田桐、殷子衡、张纯一、宗仰上人等辛亥人物的文集,详细考察了辛亥革命发生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不同人群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和意义诠释,为寸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并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八百年以来的封建统治,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0.
王悦 《兰台世界》2012,(28):11-12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由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本身固有的软弱性,导致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成果.为了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陈独秀不断地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反复的研究.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他的思想是研究中共思想的重要方面,而作为陈独秀研究重点的辛亥革命,是我们正确了解陈独秀思想的重要一环.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民国成立之初,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制作、颁发了不少辛亥革命纪念章。大部分辛亥革命纪念章的主图案为革命旗帜,主要有十八星旗或五色旗,还有不少是二者交叉兼用的。如果从纪念主题上来说,辛亥革命纪念章大体可以分为光复纪念章、中华民国纪念章和改元纪念章三类。辛亥革命纪念章的旗帜图案和文字主题虽然样式各异,但其中含有民国色彩的较为常见,如五色旗的背景图案、共和与改元的纪念主题,而带有浓厚"排满"元素的并不多见。这种差异性和集中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辛亥革命阵营中革命派与立宪派对民族主义价值理解的分歧,及其"排满"逐渐让位于以创建民国与五族共和作为主流宣传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11,(10):4-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缅怀辛亥革命先驱和弘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纪念地。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革命党人在北京和周边地区组织和发动了多次刺杀和起义,直捣清廷,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北京,留下宝贵的革命遗产。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3.
必要的温故     
半夏 《出版广角》2011,(10):21-23
有朋友曾经问,如果可能,会选择生活在哪个年代。这种类似好莱坞式穿越的提问,当然具有鲜明的游戏色彩,但也绝非仅仅游戏那般简单。辛亥革命已经百年。正如美国人说的,每一场革命都令人惊奇。不论从哪个角度说,1911年的那场革命,都无疑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大事件。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个大事件最重大的意义,便是结束了盘桓中国两千年的帝制,  相似文献   

14.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更是辛亥革命的决斗之场。湖北革命实录馆仅存在了一年零二个月,但却收集保存了辛亥革命的珍贵材料,编纂出了8册《湖北革命实录长编》,堪为实录辛亥革命第一馆。值此辛亥百年之际,本期特别推出这篇史料翔实的钩沉文章,一是以资纪念;二是追忆辛亥档案人的奉献精神,同时为中国档案史增添鲜活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出版界出版了300多种图书,与中国一样,日本出版界也出版了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图书。但据笔者观察,日本辛亥革命的图书出版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主要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科     
《出版广角》2014,(Z1):151
正《中国共和那一天》作者:李新宇著版本:金城出版社2014年8月版定价:36.80元提要: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历史状况,讲解了辛亥革命进行中的详细过程。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对辛亥革命有自己精辟的独到见解,使读者阅读此书后,对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具有了深入的了解。该书再现中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呈现出新发现,新视角,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8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作为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的出版事业,无疑对于革命的发动和政权的夺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期刊是出版事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1901至1911年间期刊出版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期刊有200种左右,其中革命内容或进步倾向的期刊有100余种。出版事业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是图书出版。这一时期出版的图书估计达数百种,其中革命图书占有相  相似文献   

18.
汪林茂 《浙江档案》2001,(10):17-18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9.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国民探讨关于"国家再造"的猜想与假设,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传播,以达到破旧立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杜京 《传媒》2015,(10):32-34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区别于新闻版面和栏目的传播形式.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早期报纸副刊的内容主要是小说、杂文、笔记等,多为闲情雅致的“消闲文字”.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用于配合新闻版面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