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康德美学主题一直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一般从康德哲学的角度去解释康德美学问题,他们认为康德美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美学是用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之间的鸿沟的.而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起到了综合的作用.它通过"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综合起来,其内在深意在于从人类学意义上完成其先验人类学的建构.其目标是用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从而完成自身道德人格的建构.但是由于康德是从先验的角度来阐释这一主题的,因而其美学是未完成的,但它却为未来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和美学的精髓和灵魂。康德的崇高论尤其突出了主体的价值,侧重于主体理性力量的张扬和内在道德精神的唤醒,并充分肯定了主体在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自然与人的统一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生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康德哲学中以人类主体为主题、为立足点与归宿点的主体性哲学融合起来建构的突出人类精神现象的美学思想;同时,李泽厚先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关于现实地改造世界活动的思想改造了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理性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积淀说”。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论角度批判韦伯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彻底的,因为价值中立的真正前提不是事实与价值的分野,而是韦伯关于诸神大战的特殊价值论观念。施特劳斯以此切入,他认为在承认诸神大战理念的前提下,韦伯的道德冲动将导致非道德的虚无主义,而拒绝牺牲理性的初衷又将导致理性的彻底牺牲。其根源则在于:韦伯的现代科学观念和道德冲动使得他无法恰当地理解理性与启示的根本冲突,后科学的诸神大战成了教条式理性追问的终点,最终导致理性的价值丧失了其根基。要克服这一困境,只有回到前哲学的诸神大战世界,原初意义上的哲学生活才能得到恰当理解,理性的价值才能获得重新奠基。  相似文献   

6.
崇高论思想是康德美学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在崇高感中,人的精神力量得到提升,超越了自然界,取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胜利。康德通过借助于理性,将崇高感与道德感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康德是人本主义哲学,只有紧紧围绕着"人",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崇高在康德美学乃至整个康德哲学中的地位,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崇高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理性主义,“理性”贯穿于人类的认识,人类的实践和人类的道德活动,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拟就欧州大陆哲学中理性外延发展的线索,论述理性观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并略为申说在此哲学背景下教育理论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趋同的概念,这就是中国本土的一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念的历史演变。这种历史演变存在着分化与互化、务虚与务实、求善与求知、变异与复归的共轭关系。中国理性观念的本质特征表现为道德理性主义,与西方理性观念的科学理性主义本质特征相异趣。中国理性观念变革所憧憬的由道德主体开知性之功的理想图式或许可以对未来西方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科技与道德、经济与伦理的深刻矛盾起一种转化和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之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术思潮与理论形态,是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理学范畴系统始于本体论而终于境界论,其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理气论包含有美的本体论;心性论和知行论涉及到审美主体论;理学的理想境界则与审美境界相通。这使理学美学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即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伦理美学和理性美学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哲学是在对近代英国的经验派哲学和大陆的唯理派哲学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企图调解两派的矛盾,以先验理念为基础,在哲学上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理性是其哲学的重要概念,尽管康德为理性划定了地盘,但理性仍然居于无上的地位,理性对认识、审美、道德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从于逻各斯理性传统的西方美学客体价值系统,一直以其严谨而庞大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审美客体价值系统的特性,体现在由知识理性、逻辑理性和工具理性提炼、推衍出切合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要求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一重要范畴,王国维在其“境界”理论中追问了自由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生命活动何以不自由的因素,进而为自由寻找出路。他认为,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把功利的实践活动转化为非功利的审美活动.生命活动才可能自由.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说,指出其说存在着流变与不变相纠结的内在悖论,并断定赫氏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逻各斯是此潜在悖论顺理成章的产物,进而说明赫氏哲学美学的神秘恍惚色彩就渊源于此。在此基础上,作者于结语中指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及对其超越之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天道思想在今天仍能以其精深的理论内涵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无穷的启示。本文摘其两个方面 ,即“对现成识度的拒斥”和“以人间体验为理解之本”来阐述它对倡导和确立生态美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示 :生态美学观主张以原发性的构成视野来对待自然万物 ,视人在寻常百态生活中的真切体验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意义 ,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理性二元分裂论美学。生态美学的确立将从深层心理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体是从根本上决定人与世界的存在及其意义的东西。真正成为本体的“本体”即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本体”,既与人密切相关,又与自然万物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所说的本体实际上就是隐含于广义的生态系统中最为根本的东西。生态美学就是以生态为哲学本体而以生态美为美学本体的美学。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与生态哲学观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密切相关,生态关学的实践意义除了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有指导意义或影响作用之外,还表现在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美好人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极端的审美乌托邦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基本观点是:艺术和审美具有把人与普遍人性从现实原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功能;艺术和审美具有超越现实和变革世界的造反或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对美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关学的兴起,对以艺术作为主体的传统美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突出的是自然作为在先的被给予性。自然关对艺术美的突破在于,消除艺术美中主体性的膨胀,回复人与世界原初的肉身交融。自然美对美学的深层启示在于:关是对在先的被给予性的感性确认。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从两个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进行解读,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也就陷入了一种困境。接着,通过分析表明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其最为直接的也就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中美的展现及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作为重要的网络教育资源被大量的运用于学习中。但是,技术造就的网络世界,忽视了人的情感和心性,过分强调物化的技术。因此,美学精神在网络课程中也就有存在的必要性。网络课程中的美具体表现在形式美和意韵美,美的最终价值就是要建构网络课程中人与技术融合的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20.
客家人的和谐观是在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特定的时空条件上生成的。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天人之美、人伦之美和人性之美三个维度对客家人的和谐观进行了分析论证,阐明了客家人的和谐价值观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