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翔 《教学研究(河北)》2011,34(2):30-32,60
信任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交往活动之中。信任也是教育场域中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一切教育互动中,从信任中显现出来的是以关系为本的教育世界。建构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场域,特别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有着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简化课堂教学复杂性、促进教学创新、完善教学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3,(4):13-16
教育诗性智慧是理解教育的最初形式,它是教育理论智慧和教育实践智慧的源头活水,是凭借想象力创造性地理解教育世界的智慧,具有形象性、拟人性、创造性、出神性等显著特征。教育诗性智慧能够克服理性智慧的有限性,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让我们诗意地存在于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3.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特色阅读板块,以其为资源展开阅读指导和教学活动,有利于打开小学生的智慧阅读之窗,也能够使其逐渐养成热爱阅读、高效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快乐读书吧"展开智慧阅读教学.本文简述了智慧阅读教育理念的概念,并从立德树人、转识成智、动态生成和技术赋能等角度,探析...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联系在一起的,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只有平等的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5.
印度学者拉杰尼·科塔里提出"倾听的智慧",这一概念在后疫情时代的文明对话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丰富与扩展,为比较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思路.倾听的智慧使我们能够深入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思想和观点.我们要重新审视亚非文化的重要性,利用文明对话中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充实比较教育和比较高等教育的理论,早日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倾听智慧是教师的实践智慧之一,是教师感知、辨别、把握和判断受教育者的言说所包含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涵,并灵活进行符合教育原则的艺术化、创造性处理的综合素养。它具有情境性、行动性、交往性、创造性和合理性等特征。倾听智慧在实践中表现为信任、理解、等待、回应等。倾听智慧可以通过广开言路、师法儿童、有效参与、积极反馈、理性反思等途径养成。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指出:“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个人认为这项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从德育的角度看,它是培养和树立青少年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和基础建设;从智育的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是给人以聪明和智慧的学问,它对于打开学生智慧的门扉,具有提供金钥匙的作用。因此,这项要求关系到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益群 《中国教师》2010,(Z1):397-398
所谓教育信任即为教育中的信任,是教育主体对教育世界及其人事的可信性的肯定性的反映。它的价值是所有师生须臾不可忽视的。就教师而言,自我信任是智慧,也是力量;信任学生更是弥足珍贵,它具有让老师放心和让学生自主的双向功效。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是教师的极大荣誉和最高追求。教育信任产生的渠道是多元的,加强个别交往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用"好学"打破师道尊严的界限,可以用"微笑"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如果师生间建立了充分的教育信任,那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的传授就比较容易进行了,可以用"多能"填平学科差异的隔阂,可以用"吟诵"提升语法学习的技巧,可以用"拓展"进行文化背景的渗透。有满腔教学热情的教师在工作中往往是破旧立新的,他们善于反思自己的工作,大胆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最轻的学业负担而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益。这也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追求和向往——构建人文化的生态教学环境,减轻学生负担,增加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全息"作为一个物理学的原生概念,在语文学科中应有学科性的理解。它的核心要义在于全方位、多视角地把握阅读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当下的时代特点来看,它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泛在性阅读,让各种信息、各种载体向学生的阅读世界打开;二是全科性阅读,即打开各个学科之间的区隔,让专题阅读、问题导向的阅读相互促进,增进理解;三是实践性阅读,将阅读过程中单纯的认知关系转变为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并重的状态。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在全息阅读领域有很多开创性的成果,值得有兴趣的老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