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递增负荷对12名速滑运动员左心室结构功能试验表明:递增负荷前速滑运动员左心室WTd、LVDd、LVDs、EVD及EV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O、CI、HR、EF、△%D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SV、SI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SV、SI是评定心功能的敏感指标。负荷后男女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LVDs无显著性变化外,WTd、LVDd、LVDs、EVS、CO、CI、SV、SI、EF、△%D均比对照组显著性提高。男女实验组、对照组负荷前后比较EVS明显下降,CO、CI、EF、△%D显著增加;女子实验组在CO、CI、EF、△%D明显增加同时,SV、SI显著高于递增负荷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0名男性优秀耐力运动员和30名健康无训练者在安静时和卧位逐级蹬车负荷(100瓦、150瓦、200瓦、250瓦,每级负荷3分钟)中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研究。耐力组的舒末内径(LVIDd)和心搏量(SV)无论是在安静时还是在各级等量负荷中,均显著性地大于对照组(P<0.01)。随着负荷量的递增,对照组的LVIDd逐渐减小(P<0.01),耐力组的LVIDd则逐渐地增加(P<0.05)。直到250瓦负荷时才略有下降;两组的左室缩末内径均逐渐缩小,但以对照组缩小的更为明显。低强度负荷(100瓦和150瓦)时,两组的SV均较安静时增大,但在高强度负荷时.耐力组SV继续增高,对照组SV则急剧减少。低强度负荷时,两组的心输量(CO)呈平行增加,高强度负荷时,耐力组CO的增长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的心力储备优于无训练者。两组的EF、mVcf和△D%以类似的方式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安静及各级等量负荷状态下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有氧训练似乎对心脏收缩性无明显影响。笔者认为,动力性运动负荷中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评价运动员左室功能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HiHiLo对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于HiHiLo前后测量48名受试者心脏在递增负荷全过程中的泵功能指标、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与HiHiLo前相比,4周后受试者SV、SI从安静到递增负荷运动再到恢复的全过程中均有显著增加,但CO、CI与HiHiLo前相比,均显著减少;ESV、VAo-max、ET较之HiHiLo前分别在50W、50w至150W、150W至恢复的过程中有显著减小,但EF在安静至100W过程中较HiHiLo前有显著性增大;E、A、HR在运动全过程中都较HiHiLo前有显著下降,但E/A并无变化,其他指标仅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两个阶段较HiHiLo前有显著变化,如EDV、EAT、EDT。结论:4周HiHiLo后受试者的左心室泵功能在递增负荷全过程中均有显著改善,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的明显增强,而收缩功能变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瑜伽对防治大学生心血管疾病的积极作用,更有针对性地推广瑜伽。从华中师范大学瑜伽俱乐部中随机抽取大学生120名进行比较研究:对照组40名进行常规的学习与生活,实验1组40名进行18周的流瑜伽练习,实验2组40名进行18周的球瑜伽练习。实验组每周练习3~5次,每次90 min,运动强度为中等(心率控制在120~150次/min)。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实验前后,HR、SV、HOI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O、SI、CI值升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P、MAP值降幅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SP、MDP、MAP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R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C值升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OV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值降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LK值升幅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LT、TM值降幅较大,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18周的流瑜伽练习和球瑜伽练习均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心血管功能,且球瑜伽对改善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作用较之流瑜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太极拳为运动处方,对23名肥胖在校大学生PWC150机能试验前后ST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同运动处方实施前后对比发现,安静状态下QS2(总电机械收缩时间)、LVET(左心射血的时间)、PEP(射血前期)、SV(心博出量)、CO(心输出量)、SI(心博指数)、CI(心脏指数)、VPE(左心室有效泵力)均高于练习前,PEP/LVET、HR(心率)低于练习前,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太极拳练习虽然对肥胖学生的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受试者安静状态下整体心功能及心力储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运动负荷后即刻QS2、LVET较练习前有所缩短,而PEP及同期测得的SV均无变化。提示太极拳锻炼后,左室射血速率的提高是受试者对运动负荷产生的良好适应,导致等量负荷状态下外周阻力减小,而非心肌收缩力增强的表现。运动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恢复速度明显快于练习前,负荷后3分钟各项指标即恢复安静状态,而练习前各指标尚处于动态变化中,显示了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有助于提高肥胖学生心血管功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LOGIQ40 0MD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美国GE公司出品 ) ,就一次性运动对男子速滑运动员左心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运动前实验组LVPWs、LVPWTI、LVIDd、IVSTs等指标高于对照组 ,运动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而反映心肌收缩性能的EF、FS、△PWT、△IVST指标 ,运动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速滑运动员左心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通过运动训练获得良好心脏适应的特征性表现 ,是保证高强度、大负荷运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步走对超重、肥胖中老年人血清脂联素(ADPN)及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等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92名中老年(50-65岁)单纯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人)和对照组(22人),实验组根据BMI分为肥胖组(BMI≥25)和超重组(23≤BMI﹤25)。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功能能力(F.C.)并推算靶心率。肥胖组和超重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处方(健步走)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BMI和体脂%。结果:组内实验前后比较,肥胖组BMI、体重、体脂%和血清ADPN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超重组除BMI显著性下降(P<0.01)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组间比较,肥胖组BMI、体重和血清AD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超重组只有AD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与血清ADPN水平的相关系数r=-0.587(P<0.01)。结论:3个月的健步走运动未能使超重组体脂%和血清ADPN出现显著变化;体脂%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负相关;健步走是中老年肥胖人群提高血清ADPN水平、降低体脂%的有效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方法:将60名无规律性运动的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早上定时锻炼踢毽子1h,每周4次,共12周,对照组继续参加日常身体活动。测试实验前后女大学生的各项健康体适能指标。结果:试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的体质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的BMI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WHR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的肺活量有显著性提高(p0.01),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安静心率下降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柔韧性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养生功法对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抽取无心血管疾病的大学生30名,对照组(n=10)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身体锻炼,实验A组(n=10)进行20周五禽戏练习,实验B组(n=10)进行20周八段锦练习,各实验组每周练习5次,每次60 min。结果:①对照组心脏、血管主要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②实验A组SV、CI、VPE、HDL升高且幅度非常显著,HR、MSP、MDP、MAP、TR降低且幅度非常显著,SI、AC值上升且幅度显著;③实验B组SV、SI、CI、VPE、AC、ETK升高且幅度显著,HR降低且幅度非常显著,HDL值上升且幅度显著,MSP、MDP、MAP、TR值下降且幅度显著。结论:不同养生功法练习均对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效果存在差异性。八段锦对改善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五禽戏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男子脑型肌酸激酶(CKB)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对心功能影响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训练前后测定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相关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CKB基因启动子上rs3759582和rs3759584两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二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W平衡,不存在强的连锁关系。训练前左心结构和功能各指标在CKB两基因位点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rs3759582位点AC组△100WEDD、△150WEDD、△100WSV、△150WSV、△150WSV和△reT增加率显著大于AA组(P<0.05)。△CO和△COI在AC组下降,AA组增加;△150WCO和△150WCOI在AC组上升,AA组下降,且在基因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各指标变化在rs3759584位点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KB基因的rs3759584多态性不是个体心功能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基因标记;rs3759582多态性可能与个体心功能对耐力训练敏感性相关,AC型可能更有利于个体心功能对耐力训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后左心室功能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制定个性化低氧训练方案提供分子标记.方法:68名男子大学生运动员接受为期4周HiHiLo训练,使用Doppler超声心动仪测试其训练前、后安静状态和递增负荷运动下的心功能指标.采用PCR-RFLP方法解析受试者IGFBP3基因A-202C、Pro158His位点的多态性,并与训练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202C位点多态性与50 W/SV和CO、100 W/SV和CO初始值关联,均为AA基因型高于AC基因型;与150 W/HR、CI的训练效果关联,表现为AA基因型变化显著;Pro158His位点多态性与50W/EF、CO和CI,100W/CO初始值关联,均为AA基因型高于AC基因型,与安静状态/HR、50W/SI、100W/SI的训练效果关联,表现为AC基因型变化显著.结论:IGFBP3基因A-202C位点从基因型和Pro158His位点AC基因型对于4周HiHiLo训练在左心室功能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8月夏训期间,对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8名,均为运动健将及国际健将等级)夏训前后实施训练监控,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睾酮、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有氧阈和无氧阈等多项监控指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夏训后,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提高,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男女运动员800 m跑血乳酸峰值升高都非常显著(P<0.01);男女运动员有氧阈强度和无氧阈强度提高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1.田径800 m跑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对比夏训前后运动员800 m跑成绩和血乳酸峰值,认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2.有氧阈和无氧阈测试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分析得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旨在探索适合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不同运动处方锻炼对单纯性肥胖女大学生减脂及心脏功能的效果。将3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锻炼组和简易锻炼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躯干脂肪质量(TFM)评价减脂效果;测心率(HR)、每搏量(SV)和左心室有效泵力绝对值(VPE)评价心脏功能。结果表明:实验后,综合组与简易组的体重、PBF、TFM、HR均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简易组的SV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综合组的SV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简易组的VPE明显大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综合组的VPE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朱启娥  郭洁 《体育科技》2012,33(3):76-78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处方锻炼对单纯性肥胖女大学生减脂及心脏功能的效果。方法:将3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锻炼组和简易锻炼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躯干脂肪质量(TFM)评价减脂效果;测心率(HR)、每搏量(SV)和左心室有效泵力绝对值(VPE)评价心脏功能。结果:实验后,综合组与简易组的体重、PBF、TFM、HR均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简易组的SV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综合组的SV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简易组的VPE明显大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综合组的VPE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性改变。结论:简易运动处方和综合运动处方都具有减脂和增强心脏功能的效果,简易运动处方具有简易、实效的优点,且增强心脏功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陈昆 《新体育》2023,(18):32-34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速滑运动专项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可持续训练问题,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型支点模拟滑板和传统滑板进行阶段性训练的对比实验方案,通过滑行步数及史密斯力量架运动学指标、即刻心率及血乳酸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个体肌肉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得到增强,且略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得到较明显改善.该结果说明采用支点模拟滑板相对于传统滑板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具有更有效的辅助作用,可作为这种新型滑板训练方法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能力影响的训练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宏 《冰雪运动》2002,(1):39-40
男速滑运动员经长期的运动训练,在安静时左室形态功能指标ESD(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ESV(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容积)、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SV(每搏输出量)、CO(每分输出量)、ET(射血时间)、HR(心率)与一般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EF(射血分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补充番茄红素对人体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清及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6名体育学院大二男生随机分为补剂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补剂组补充番茄红素15mg/d,对照组补充外观一样的淀粉安慰剂,连续补充四周。检测两组受试者在服用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前和连续服用4周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后血清总SOD活力、GSHPX活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内SOD活力。然后所有受试者均在电动跑台进行一次递增负荷的力竭运动。力竭运动后即刻测试血清与红细胞指标与运动前相同。结果表明:1)补剂组补充番茄红素后安静状态下,血清总SOD、T-AOC相对补充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相对于对照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2)一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后,对照组血清T-AOC及MDA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而GSH-PX则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补剂组血清总SOD和红细胞内SOD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T-AOC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GSH-PX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3)补剂组运动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血清总SOD和GSH-PX分别出现非常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升高(P<0.05),而血清MDA则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1)一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会引起体育专业大学生血清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进一步加剧。2)通过预先补充番茄红素四周能增强大学生血清和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抵抗力竭运动中产生的氧自由基攻击,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应用CF-Ⅳ型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对24名优秀的少儿男女游泳运动员(男12名、女12名)以及12名普通男少儿,在安静及100W功率自行车运动后即刻心血管功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安静及100W负荷时,运动员心率(HR)都低于非运动员(P<0.05),而每搏输出量(SV)以及100W负荷时的收缩压(SBP)却高于非运动员(P<0.05);心输出量(CO)的相对值及血乳酸(BLA)在100W负荷时运动员的上升幅度较小(P<0.05及P<0.01)。男女运动员相比,心血管功能各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了少儿游泳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提高以及机体供能的节省化。  相似文献   

20.
高住低练对短道速滑运动员VO2max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蕤  张子力 《冰雪运动》2005,(1):9-10,29
以15名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高住低练(Hilo)实验组8名和低住低练(Lolo)对照组7名.采用高住低练(Hilo)训练法,在高住低练实验前及实验后对运动员进行2次最大吸氧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组实验前、后组内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配对T检验也无显著性差异.但绝对最大吸氧量和相对最大吸氧量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实验组变化幅度提高大于对照组,表明Hilo训练法对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有提高的趋势,有氧耐力能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