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京作为元明以来的都城,传统节日形态完整,其中作为夏季重节的端午,其礼俗在北京有着生动表现.辽金元时期,端午节俗以国家拜天仪式为中心,同时又具有演武性质的射柳、击球竞技,是一种国家主导的节俗形态.明清以后北京的端午节强调的是家庭形态,家庭性节日民俗占居主导地位,节日日益世俗化,成为城市社会居民生活的节点.从北京端午节俗来看,城市节日有如下特征:城市节日习俗的仪式性明显;城市节日信仰氛围浓郁;城市节日娱乐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2.
岁时节日作为特有的时间符号,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明清世情小说《金瓶梅》中具有特殊的叙事意义。节日的时间点使小说产生与自然节律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节奏与情感节奏,节日特有的节俗活动内容既是人物性格展现的载体,又是情节发展的重要辐射点。  相似文献   

3.
锣鼓音乐是土族纳顿节主导性的仪式音乐,其节奏短小反复,既丰富多彩,又简单质朴,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在土族纳顿节各项仪式的实际展演中,锣鼓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传递着仪式内涵,引导着仪式进程,发挥着控制文化时空、给舞蹈和戏剧表演进行伴奏、渲染节日气氛等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文与古代的节日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是我们研究传统节俗文化的珍贵史料。我们要利用古代诗文来探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和特定的民俗心理、审美情趣,继承并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节日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反映中日两国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异同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节俗的比较研究,归纳出存在于两国节日习俗中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并从节日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思想角度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在发展传承、佛教影响和祖先信仰等决定节日特点的方面上,呈现出主体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以及局部的差别性,最终形成了两国相互联系又区别的节俗。  相似文献   

6.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其仪式展演包含了景颇族众多的文化元素,为了使"目瑙纵歌"节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同时避免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有必要了解该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考和建议,赋予该节日以经济的属性,从而使该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类似民族节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千秋节是唐玄宗新置的节日,也是盛唐社会富庶和文化繁荣的产物。唐代的千秋节诗文是千秋节俗的生动写照,寄托着唐人对千秋节的复杂感受。透过唐人的欢歌悲吟,既可以探知唐代千秋节俗的内涵,也可以考见其盛衰演变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鼓藏节是苗族独具代表性的节日,具有其独特的仪式与文化价值。现在世界上只有极少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鼓藏节的传统。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本文以高排村的鼓藏节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仪式过程和它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苗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净身节,又称"泼水节",以"送瘟"为主题,是通过泼水的仪式来消灾、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作为存活于当地农村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承载着诸多文化信息,是当地文化本体性的体现。通过分析该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净身节,从而推动该节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若对传统岁时节俗追本溯源,大多都能归结为两个基本动因,即祈福和禳灾。古人应对外界事物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为趋利避害,在特定时日、借助巫术和宗教信仰以及各种仪式获得心理安慰,是最为现实的举动。而随着人们能力心智的变化提高,节俗渐渐被赋予更多的社会伦理意义,许多历史人物因之成为节日主角,端午节就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中秋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民俗节日,且地域不同、庆祝的方式也不同。泽州中秋制作月饼、"送十五"、探望外婆、祭祖拜月和赏月庙会等习俗极具地方自然地理特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凸显了远古崇拜、祭祀文化与传统民族心理对节俗的影响,对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传承中秋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闽江学院学报》2014,(4):131-131
《福建岁时节俗谈》由闽江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编著,于2014年5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福建地区的岁时节日为主线,依节令顺序进行论述。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依次是元日、立春、元宵节(附拗九节)、寒食节与清明节、上巳节、浴佛节、立夏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祭灶、除夕。该书以福建省志、各府府志及各市县地方志等史料为依据,通过追根溯源,全面细致地展现福建地区的岁时节俗文化,同时揭示岁时节俗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为福建地方岁时文化研究及传承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于闽文化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由于中国地域广,民族众多,关于端午节也有很多传说,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章以端午节为中心,考查了许昌市人民在端午节时的习俗,让端午节继续发挥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社会文化功能,重新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特定的时间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以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作为桥梁,通过研究苗族民间传统节日“赶秋节”中的认同主体,剖析节日文化中神话传说、传统习俗、语言、服饰等民族认同的构建要素,进而探讨民族节日对民族认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歌海"中,罗城仫佬族着有"以歌为俗"、"以歌代言"的习俗。每逢喜事场合通常会唱到天亮,甚至会持续几天。而"依饭节"作为仫佬族节庆中最为重要的盛大节日,历史悠久,节庆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对"依饭节"节庆祭祀活动中的"依饭歌"进行论述探究。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参与度最高、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不仅仅作为度量时间的一个单位,将自然界描述清楚,而且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的诸种事项活动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是通过仪式来实现的,仪式使得节日的意义形象化、具体化。过年仪式活动彰显个人情感归属功能、文化价值认同功能、社会规范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教师节日的设立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行业的尊重与拥戴。教师节日文化既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又具有个体教育功能,它是教师行业与教师个体成长的共同摇篮。教师节日文化建设是强化其教师教育功能的策略,它的四个关键环节是:节日日期的选定、节日主题的引领、节俗的建立和文化意蕴的充实。  相似文献   

18.
端午传说的艺术特性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传说众说纷纭,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为这一节日发展了各种节俗,围绕节日的来源及习俗衍生了诸多端午传说,并赋予了它复杂的艺术特性和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盂兰盆节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有着儒释道三家文化背景的重要的宗教节日。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盂兰盆节的渊源和流变。“源”的部分追溯了盂兰盆节形成的多重文化源头,探讨作为佛教节日的盂兰盆节是如何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融合无间的;“流”的部分描述分析了盂兰盆节世俗化为民众狂欢节的过程。盂兰盆节承载着多元文化内涵,对它的研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宗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诗序与诗歌是二位一体的文学存在,它所具有的映现生活、抒写情感、传承文明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节俗类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小类,共37篇。梳理这些诗序,我们发现,唐代节俗诗序不仅较为全面地保存了唐代流行的节俗名称,而且鲜活地再现了节日风俗文化自古至今的流变过程,同时它们还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俗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