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整体水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和健康成长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现代科技革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看,科学技术革命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使人的全面与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展相适应,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不同交往方式下人的发展的形态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交往方式起到推动作用。当代中国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不仅仅是某些方面的和谐,而是在追求整体的、全面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普遍建构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主体际性交往,以促进人的平等、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林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因此对于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详细论述了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好生态林业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其实质,正确看待它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教育既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目标,又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教育是促进西藏和谐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奠定西藏和谐社会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的现实需要;也是西藏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科教兴国的历史潮流中,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必要基础,建设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建设和谐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绥平  乔喜芝 《学会》2009,(3):28-30
<正>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政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能力的发挥和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韩九琴 《科教文汇》2007,(10X):154-15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其实质,正确看待它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统一的社会。这种多元统一性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一种和谐辩证法;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多种社会意识和谐统一的文化;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种多元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信息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丽 《情报杂志》2008,27(4):77-79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了应注重自然环境外,还必须兼顾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伦理、信息政策和法律构成的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信息生态因子--人与信息环境的概念涵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认为构建我国和谐信息生态保障体系是实现信息社会人类信息需求和谐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统一的社会。这种多元统一性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一种和谐辩证法;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多种社会意识和谐统一的文化;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种多元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能力的发挥和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鹏 《科教文汇》2007,(10S):2-2
在科教兴国的历史潮流中,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必要基础,建设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建设和谐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白西乔 《科教文汇》2013,(20):188-189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尺,又是社会繁荣的助推器。而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石。树立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根本,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学的体育与健康的评价体系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发展的需要,应加以改革,并据此构建现代的全面的学生体育与健康成绩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命题,揭示了技术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必须让技术回归人文,确立人本技术现;揭示了技术的发展要兼顾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要从满足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出发,确立技术生态-伦理现;揭示了技术的发展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而应实现技术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重要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积极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选择。要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