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在本刊1997年第五期上发表过拙作"档案学术评论理论初探"一文,从基础理论角度对档案学术评论作了粗浅的探索.本文作为其姊妹篇,将从实践的角度具体描述档案学术评论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文指出:"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 刊登在<浙江日报>2003年5月28日一版上的评论<人·自然·经济·文明>,就是一篇讲究宣传艺术,让人"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的好评论.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翻阁了近一年半以来的“真理报"的国际评论文章.从这一段时期的"真理报"的国际报道来看,国际评论文章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评论员评论;(二)观察家评论;(三)"国际评论";(四)"国际轻济原评论";(五).国际问题的短评和札记等.先说评论员评论.。署名"评论员"的评论,是代表报纸发言的一种评论,从内容来看往往是评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或某一国的政局(如评论日本大选等)等等.篇幅一般较长,短者三千字,长者可达五、六千字.署名"评论员"的文章,还有以"国际评论"为题的一种.这种评论是粽合评述当前国际上重大部问题的文章,而不是像前面那一  相似文献   

4.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64-66
鲁迅和邓拓是新闻评论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们的作品更是新闻评论生命力的有力诠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新闻评论不会是速朽的,而应该是言之凿凿,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 前面两篇文章,笔者分别谈了新闻评论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成理".若有这两个要求,一篇新闻评论可说基本上就立起来了,大致的模子基本具备了.但优秀的新闻评论还要加上-个品质: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1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2,(11):31-32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2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文关怀"一词频频出现在理论文章和各类评论当中.那么,何为"人文关怀"呢?从理论上讲,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体现一张报纸政治倾向、政治面貌的旗帜.怎样才能写好评论?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有几个关系问题需要解决好."受命作文"与"有感而发"报纸上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或短评等,不管是评论当前重大政治问题,还是评论某个新闻事件,总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联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针对干部群众中的现实思想和难分难解的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分析、评论、说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一篇好的评论,为党、为人民立言,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评论而又并不属于杂文范畴的"新闻时评",在全国各地的晚报、都市报和网络上骤然兴起,风行开来.从新闻史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新闻评论的"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集中代表了他们对评论在媒体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邓拓曾从政治上强调评论对于报纸的重要性.他以社论作比说:社论是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主观上对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人们在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它促进了一个社会的成熟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新闻评论是公共领域中公民发表意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直接表达与沟通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肩负起培植公共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何选择新闻评论的论题出发,以<南方周末>的"方舟评论"为例,讨论新闻评论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发扬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准风月谈>从题材选择上看,旁敲侧击,从风月中谈出风云.其新闻评论,突出地体现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单篇评论兼具现实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系列评论则体现为严密的连续性,整体上体现出"关注民生"的评论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但如何让党报的时评还能在笔调上、尺度上,打破条条框框,写出令人追崇的文章值得探索。本文从角度、行文和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人民日报》的评论"鸡吃药,人有权知道",以求对写好大报评论之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娜 《今传媒》2016,(2):50-51
目前,从宣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上看,人大期刊评论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无论在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写作手法以及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都存在着不足.本文从社论要视野宽阔,把握好政治大局;批评性评论要着眼建设、正面引导;短评和新闻分析要深看一层,见人所未见;重视人大期刊评论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人大期刊评论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新闻评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变化,是一个从报刊走向广播、电视及网络的"跨媒体延伸"和"多媒体生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种"量变",也是一种"质变".在今天,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的敏感性,似乎新闻评论中的民主在慢慢逝去.  相似文献   

17.
不少老一辈国际新闻人曾阐述过国际评论写作的经验与心得.①但如何办好国际评论版面或栏目,至今却尚未破题.这一是因为国内虽有数千家报纸杂志,关于国际话题的评论在各大报刊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但是纯做国际评论的版面却寥寥无几:二是传统印象中的国际评论"只有极少数权威人士才能撰写"②.国际评论"大众化"、"社会化"的历史并不长,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国际评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办报办刊理念.③笔者从事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面编辑工作有一些年头,在工作中萌生点滴的感悟.在此愿拿出来分享,并向大家讨教.  相似文献   

18.
两个月前,在湖南红网举办的时评研讨会上,主办方提出的议题之一是:"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我当时应邀作为作研讨会的主持人,抛砖引玉,对于论题中的"专业"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想在这个探讨评论教学的专栏中总结一下我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新闻评论有没有"专业性"?当代评论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如果有,并且需要,那它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专业性"? 首先,我觉得,"专业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反映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现象的一个真实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确实会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评论文章中有一些明显的"专业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评论是新闻的最高台阶,它起到一种灯塔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评论的价值有时会超越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