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BASARA     
平台:PS2/发售时间:7月21日/游戏类型:ACT官方网站:HTTP://WWW.CAPCOM.CO.JP/SENGOKU/INDEX.HTML[游戏背景]时间是日本战国时代,是为了统一日本而奋战的群雄们将在玩家的操纵下进行一场场让人热血沸腾的华丽的战斗!本作出自游戏名厂CAPCOM之手!游戏模式上结合了《鬼泣》、《无双》等动作游戏的特性,将激斗的战场气氛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在战国的乱世上演华丽的杀阵!另外,在声优阵容上请来了人气声优朴璐美为军神上杉谦信配音,在主题曲制作上更是着来了西川贵教,一首《CROSSWSE》相信会让战国BASARA更加华美绝伦!BASARA是什么BASARA也译为婆裟罗、婆佐罗、时势妆。是日本镰仓末期流行的一种研异华美的舞蹈。而游戏取此意也体现出了游戏制作上的个性,既优雅华丽的战场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暴力之美学吧!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共33篇497章,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思想、言行,塑造了一个生动活跃、五光十色的士人群体。司马迁首先为战国士人立传,《史记》中纵横家的传记篇幅之长超过了除孔子外的其余诸子传记之和;西汉末年刘向搜集、整理战国士人资料,成书《战国策》,自己认为是"纵横家之说",褒扬战国士人为"高才秀士";宋代曾巩则斥责该书为"邪说",认为战国"游士"其言其行"为世之大祸明矣",主张"放而绝之"。作者认为在纷争不息的战国政治舞台上,纵横家们纵横捭阖,呼风唤雨,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谱写着一曲曲特殊的生命交响曲,他们是清高与世俗、高尚与卑劣、机智与狡诈等种种矛盾的混合体,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历史的发展。本文从产生背景、功利和谋略等方面对战国纵横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屈赋比兴手法直接渊源于战国诸子托事言志的虚拟性叙写方式,而与《诗经》里的比兴手法相距甚远。在屈赋接受战国诸子托事言志虚拟叙写方式影响的过程中,战国时代游说性言说行为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作者屈原"娴于辞令"的个人才能亦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21,(1):29-40
《尉缭子》被誉为是先秦兵家"集大成之作",其书虽为兵家论兵之作,但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尤其是战国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重人"是战国时代保障思想的基础,辅以救济、委积储备、后勤保障和均平调均等保障措施,并在军队中构建血缘关系纽带且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礼制,从而达到获得战争胜利和军事后勤可持续供给的军事战略目标,进而完成维护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战国兵家是我国古代极少兼有君主立法权和官吏执法权的特殊群体,是具有自己思想体系的学术派别,其出发点以人为本,以救民抚众为根本,在追求自身"成功业"政治抱负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救抚士民的理想追求,将其融入自身"功业观"并形成具有战国时代特色的兵家社会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5.
战国是《诗》学的危急时代,危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时代对“诗礼”的排挤,二是来自诸子中的反《诗》学思潮。“竞利”“趋新”的战国时代使得传统的《诗》学被彻底的边缘化,而在战国影响最大的儒、墨、法、道四大学派中,除儒家外,其余三家或认为《诗》《书》蛊惑人心,主张焚毁;或认为《诗》是无用的糟粕,主张废弃:或认为《诗》只是一种知识,无补于治道。对《诗》均采取了一种否定态度。这使得《诗》学在战国的发展遭到空前绝后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面食的由来     
《家教世界》2012,(21):13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  相似文献   

7.
宁一:热血动作游戏战国BASARA终于有动漫版了!演绎你喜爱的大名,挥舞你得意的兵器,奋战在战国的时代吧。  相似文献   

8.
<正>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虽相联,但有很大的不同,纵观春秋历史要求产生《左传》,纵观战国历史要求出现《战国策》。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年前453年),史称春秋时代;从三家分晋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年前221年),史称战国时代。这两个时代与《左传》、《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大致相同。《左传》和《战国策》是两个时代的标志。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历史时代的变化,有一段非常全面、非常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在纷争不休的战国时代,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群像,尤以《战国策》中集中塑造以苏秦为代表的策士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或合纵,或连横,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异样的言行,也让后人回味千年。本文以《战国策》中的策士为范本,尝试解析其精神风貌,窥看战国时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三十辐同一毂”是帛书本《老子·道篇》中的一句(通行本在第十一章)。余明光教授在其《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第四章《老学的代表作——帛书〈老子〉》中,谈及“《老子》成书的时代”之时,征用本句,认定“‘三十辐共一毂’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是没有的,只是到了战国中期才出现,但不普遍,到了战国晚期才成为定制,据此《老子》书只能产生在战国时代,而不可能产生在春秋之世。”①笔者不能同意余先生之说,今不揣冒昧,谈出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21,(3):23-25
《孙子兵法》自大约公元630年传到日本,对于日本各个时期的权力格局、政治走向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国时代,著名武将武田信玄将"风林火山"作为行动的指导方针,在日本孙子兵学应用史上最为有名。近代,特别是德川时代,基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孙子兵法》被广泛印刷,使兵学研究进入了繁荣期。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兵学及重视精神的日本本土兵学更受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昭和天皇关于战争败因的分析中,最重要一条是"没有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GAME     
战国无双猛将传光荣公司“战国无双”系列最新作,是以日本战国为背景的无双系列作品。《战国无双·猛将传》是前作《战国无双》的加强版后续作品,本作新增了4个武将,还加入了新的关卡、武器、道具以及剧情。同时发售的还有游戏武将的限量人偶!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荆轲刺秦王》(下文简称《荆》文)是《战国策》的精彩篇章,它将荆轲刺秦王记叙得生动曲折、跌宕起伏,实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然而,细细读来,却发现其中似有几处疑点。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人所纂集的一部历史著作。后经刘向加以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春秋以来,社会动荡,战火连绵,人民渴望解甲息兵。诸侯之强大者,亦想“并天下,凌万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老子》一书的产生年代,学术界有三种看法;"早期说"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末期的著作;"中期说"主张《老子》是在战国时代中期先于《庄子》写成的;"晚期说"则声称《老子》是一本产生年代晚于《庄子》的战国时代晚期的著作。由于谁也提不出过硬的证据,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旅美学者刘笑敢博士认为唯一的使人信服的断定著作年代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已知时代的著作的语法和韵律结构的比较基础上。在这篇论文里,他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发现《老子》中的一些韵文段落的韵律形式和韵律风格与春秋时代末期的《诗经》相似,而不是和战国时代中期的楚辞相似,这就为断定《老子》一书产生的确切年代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面食的由来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现在所  相似文献   

17.
郑继军 《考试周刊》2008,(49):23-23
战国时代孟子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的“君子曰”到底是不是《左传》的原文?是左丘明自己作的评论,还是《左传》在流传过程中被后来学者所增入?有的学者说是西汉末年的刘歆所窜入。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君子曰”之言不是左丘明的评论,而是《左传》作为儒家教科书在战国流传时被战国儒家所加入的评论,其中很多内容是当时或从前的贤人对历史的评论。添加“君子曰”的人很可能是战国时代儒家的虞卿学派和荀子学派。“君子”并非专指一人,不是左丘明本人,与《史记》的“太史公曰”性质不同,而是泛指对历史有正当评论的贤人。“君子曰”之言可能收录在《法语》书中,不是《左传》成立时就有的,所展现的评论代表了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代,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史官们用《周易》占算吉凶。战国时代,儒、道、法、阴阳各家借《周易》发挥各自的学说。两汉时代,儒学家研究《周易》,黄老道家、神仙方术家也研究《周易》,由此形成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门专门学问——易学。 儒家研究《周易》自孔子始,而孔孟皆不以阴阳说《易》。战国后期有一派儒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该书是中村未来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以上博楚简清华简银雀山汉简为例》(日本大阪大学,2012年,指导老师:汤浅邦弘教授)的修订本,在"大阪大学教员出版支持制度"资助下,2015年11月30日由大阪大学出版会发行。正文233页(含序论)、附录90页。原著为日本语,尚无中译本出版。该书所选战国秦汉简牍材料主要是:上博简《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