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特别是在色彩的识别和应用方面要多采用一些颜色对比强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色彩,感受色彩。具体来说,教师可从色彩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着手,让学生充分将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并在学习中掌握有关色彩的一些专业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运用色彩时就能够更加专注而投入,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能得到有效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兰 《现代教学》2011,(4):67-67
走进我们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草茵茵,小桥流水,花红柳绿;树木婀娜多姿,紫藤长廊蜿蜒曲直;象征“超越”的雕塑,给人以生机和活力。拾级而上,“笔、墨、纸、砚”的宣传板拉开了我校国画教育的序幕。悄然抬头,教学楼内教师、学生的国画作品,让人立即沉浸在这浓郁的丹青墨韵氛围里。无论是写意的花鸟、水墨的山水、工整的白描,还是精心设计的国画教室,处处显示着我校国画艺术教育的累累硕果。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孕育了我校浓浓的国画氛围。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美术学科中开展国画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唤起学生对国画艺术的热爱,因此就需要开展好国画教学,为学生以后更好地投入到国画学习中奠定基础。本文主要论述目前在初中进行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4.
水墨画是传统国画的代表,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苏教版教材提倡让孩子们通过水墨游戏来学习笔墨的技巧,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国画教学的一种挑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通过有效的水墨游戏活动,使同学们了解笔墨的基本技巧,学会通过使用水、墨、色的方式来表现绚丽的色彩,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5.
国画又称丹青,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国画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内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画教学采用的是临摹方式,即让同学们临摹练习名家作品或老师作品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是非常有效的,但却抹杀了学生自己的绘画思维。  相似文献   

6.
传统初中美术国画课程的教学比较强调学科知识的灌输,强调某一技能的反复训练,使得原本应该快乐的课堂,却让学生苦不堪言,使学生普遍感到国画很难学。笔者经过观察和实践研究,将徒手画造型技法融入初中国画教学之中,通过巩固基础技能,融合不同作品,掌握国画技巧,进行多种画法尝试,尝试二次创作,生活事物延伸等方法途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基本解决学生在国画动手创作上感到困难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本文还分析了学生在国画课程学习中的困难瓶颈,最后说明了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53):181-182
色彩知识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也是决定学生绘画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中对色彩的学习、积累、运用以及保持、增强对色彩的敏感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在这其中色彩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最基本的,只有对色彩知识有一定基础和积累才能在之后的运用中得心应手。所以为了在美术课堂学习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色彩、积累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色彩感知以及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深刻地掌握色彩知识;同时从学生自身来看也应不断地学习,并能够合理有效地整合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知识的学习、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周礼娟 《广西教育》2012,(25):87-87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人类绘画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国画的教学内容。写意是国画的基本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国画中的写意并不是很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向学生强调国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导致很多学生对国画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表里如一地"活"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活动中活用教材,让教材充满色彩,还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以鲜活的生活对象为教学出发点,可以让小学生直观地观察对象,有效地了解对象,为笔墨探索打下基础;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能使小学生对国画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原色与间色》(六年制美术第六册第三课)是一节色彩知识课。它是让学生在对最基本的色彩知识的了解过程中,从盲目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运用颜色。学生通过认识原色和间色从未知走向已知。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学习原色和间色知识,培养学生认识色彩世界的兴趣。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曾霄令 《广西教育》2013,(27):168-169
分析中职陶艺教育中开展国画教学的意义及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陶艺方向)专业国画教学现状,提出在中等职业陶艺教育的国画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段式教学、组合式教学、交替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国画传统技法和坭兴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将二者融会贯通,创作出更多意趣独特、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题材陶艺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高效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立档案式成长日志的方法有助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开展作品交流展示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而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内动力。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1.设置情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自主地学习。比如学习抒情性的文章,教师或声情并茂地朗诵,或情深意切地讲解,或配以优美动人的乐曲,或展现色彩绚烂的画面,都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与真情的沐浴,它能牵引着学生“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引导着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体悟作品的灵性之光。在教师的不断陶冶、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职陶艺教育中开展国画教学的意义及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陶艺方向)专业国画教学现状,提出在中等职业陶艺教育的国画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段式教学、组合式教学、交替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国画传统技法和坭兴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将二者融会贯通,创作出更多意趣独特、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题材陶艺作品.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与认识,让学生在能动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得出结论。创造性阅读不囿于现成的定位,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带有个性色彩的重新构建与创作,因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较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促进学生掌握高效学习古诗文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地指导。教师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能力,掌握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以《钱塘湖春行》为例,从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观点态度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和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在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国画教学中,通过"三品"法——品趣、品技、品意,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黑白、色彩、形象、抽象等诸多基本概念,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还能正确把握国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美的判断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丽云 《福建教育》2022,(26):36-37+46
<正>写意国画因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教育价值,成为发展初中生艺术语言和精神追求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初中生偏爱写实作品,对“画不像”有焦虑情绪。这是初中生的认识误区,所以给他们传授写意国画“画神写意”“概括凝练”的艺术特性十分必要。然而,当下初中写意国画的教学还存在若干不足。如,对写意国画的形制、内涵、意境、理念理解不足,没有挖掘其背后的人文意蕴,使教学流于表面;对写意国画独特的绘画体系和刻画方式很少系统讲解,只是片面地让学生临摹学习;受限于资源不足,教师没有将学生练习与相关赏析相融合,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等等。弥补写意国画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实效,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