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2001年8月18日,在北京,专门从事小卫星系统研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在轨支持服务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方红公司")璀璨出世。随后,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组空间环境探测卫星、第一个小型光学遥感卫星星座、第一颗公益微小卫星、第一颗立体测绘卫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集体中孕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2,(17):10-11
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7月30日正式在轨交付用户投入使用。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7月30日举行的资源三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上,卫星由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正式交付主用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用户  相似文献   

3.
空间信息技术减灾应用及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灾害形势和灾害管理需求,强调了环境与减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国家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其中环境与减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在轨稳定运行的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并根据业务需要进一步增加高轨、敏捷等成像能力,目前第一阶段“2 1”星座已经成功建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站合作机制、卫星遥感数据减灾合作共享机制和空间信息服务框架,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利用环境与减灾小卫星数据以及国内外合作机制,把遥感等技术有效应用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澳大利亚火灾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中。最后针对当前防灾减灾领域应用与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践五号卫星是首次以中国科学院作为用户、采用公用平台技术的第一颗科学实验小卫星,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经过90天在轨运行,其主要科学实验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卫星平台的正常运行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全部是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自行设计和研制完成的。实践五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试验,并进行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和剂量测量;对新型航天器中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DRAM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及其…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7,(5):3-3
目前,全球约有1300颗在役在轨卫星。不过,这一局面将很快改变。一些公司正在计划将一群廉价的“立方体卫星”送往太空,从而把无线互联网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6.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7):6-9
中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自然资源部消息,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1米C-S A R业务卫星。这一卫星是我国第二颗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可与已在轨运行的首颗1米C-S AR业务卫星及“高分三号”科学试验卫星实现三星组网运行,卫星重访与覆盖能力显著提升,标志着中国首个海洋监视监测雷达卫星星座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发展至今天,已先后形成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静止轨道通讯卫星等卫星系列。卫星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据透露,这颗小卫星或将通过操作指令自动弹出飞船,或将由太空人出舱活动时人工释放。除可近距离监测“神七”飞船外,小卫星还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而“神七”的具体发射日期则需“天公作美”了。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I0001-I0001
<正>[导读]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圆满完成各项在轨测试内容,正式投入使用。科技日报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今天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圆满完成各项在轨测试内容,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设计、考核寿命要求大于  相似文献   

12.
郑杨 《今日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科苑 《今日科苑》2009,(23):14-19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绕地球一周需时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相似文献   

14.
晓科 《世界发明》1998,(12):5-7
据专家预计,在这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卫星发射将出现两个鼎盛时期,即出现两次“浪潮”。其中第一个浪潮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年发射到地球轨道的卫星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1991年以来,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年,全球卫星发射量或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减少到110颗以下,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4日,国内国际各大媒体同时刊出一条新闻——中国第一颗整星出口卫星即尼日利亚卫星成功升空,这条新闻让全世界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在它之后.2008年委内瑞拉卫星成功发射.多颗涉外卫星整星出口研制合同相继签订,中国航天在迈向国际舞台的征途上大踏步前行。  相似文献   

16.
150 8月16日,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专用对地遥感卫星。值得关注的是,在研制过程中,依靠自主创新,海洋二号卫星实现了技术突破,已提交专利申请150余件。  相似文献   

17.
动态     
正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完成在轨测试2月14日,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完成在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少年星一号"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预期。锂电池组、太阳能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工作正常,星上能源充足。空间成像载荷性能稳定,地面上行指令均正确执行,已发回多帧对地成像照片。"少年星一号"是一颗3U结构的  相似文献   

18.
林莉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I0009-I0009
日前,清华大学与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清华大学—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网络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制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试验,其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首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王令朝 《知识窗》2011,(6):56-56
2011年4月10日.我国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八颗“北斗星”定位导航卫星成功地送上太空.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定位导航网络的国家。那么.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东”.它与GPs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12,(4):7
2012年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