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统著作者对于诗词格律的介绍,都将近体诗的不同体式作为基本元素,就首句平仄起收不同分别作以介绍,并将其中格律的变化部分称之为"拗救"。这类著作让读者陷入格律的重峦叠嶂中,反而阻碍了格律的普及和推广。罗辉先生在其著作《诗词格律与创作》中将律诗的四种句型作为基本元素简约地介绍其变化。由于律诗实际上只是这四种句型的轮转,这就使得爱好者掌握了格律的法门。同时作者在诗词创作技法上提出了"有形、有则、有魂"的"三有"原则,从而在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诗词爱好者指明了学习和努力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诗词格律作为美术专业的选修课,一直以来都是以欣赏和文学常识与众生共享。本文试图将色彩与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相结合,分析格律与色调、和调与旋律、平仄与色阶以及如何根据主观情志理解色、音、声的规律、韵律、取舍及和调,将诗词格律赏析课带入绘画色彩教学,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色彩艺术之间同血脉、同发展的传统美学根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是人类诗歌宝库中的东方瑰宝,是我国传统诗词创作的一朵奇葩。毛泽东诗词对我国传统诗词格律的变革与创新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本文仅就定体择调、协律选韵、对仗排比这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理解诗境和诗意的前提首先是理解诗的语言,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进入儿童的听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吟诵,让儿童体验诗中所蕴含和激荡的情感;而且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诗歌之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诗境,这对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坚  周瑜 《九江师专学报》2011,(3):114-116,121
师范高校古代汉语课中加强诗词格律教学,直接关系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普及推广和开拓创新。在古代汉语课教授格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格律诗词的写作教学内容,是增加学生的古代汉语语感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诗词格律自动检测课件,能解决格律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杜绝出律的诗词;网络上的诗词论坛则能帮助人们解决诗法和构思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写作者的创作水平,让现代的格律诗健康地成长发展,让唐宋遗风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毛泽东对诗词格律的突破的分析、论证,肯定了毛泽东诗词在诗坛上的崇高地位,说明今日传统诗词的音韵亟待改革、规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格律,具有韵律和谐的美感,应当继承。但继承不等于固守,要使古典诗 词后继有人,必须放宽格律尺度,在革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资源,建立古典诗词格律资源库,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古典诗词教育与研究现状堪忧的情况下,古籍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紧迫的专案。据此,本文提出建立古典诗词格律资源库的构想,主要介绍和论述图书馆古典诗词格律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关键组成部分的制作设计和相关应用服务。该资源库是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指导下,利用海峡两岸高校图书馆古籍馆藏优势和网络管理技术优势所建,主要包括元数据、对象数据和应用系统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何泽棠 《文教资料》2009,(7):229-231
<中国文学史>教材与教学大纲一般不涉及诗歌格律,学生不了解诗歌格律,就难以真正阅读理解古典诗词,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史中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在永明体与谢(月兆)、何逊与阴铿、宫体诗派、初唐诗歌、杜甫的律诗等部分的教学中,逐步加入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的平仄格律与律诗的对仗知识,在不增加课时、不改变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既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诗歌格律,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声律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格律知识对诗词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今诗词研究的学者,在这方面往往重视不足,知识欠缺,由此在诗词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本来不应该出现的负面情况。这个看似平常的道理,如今却很有必要作为一种当代意识予以提倡和强调。  相似文献   

12.
范国栋 《文教资料》2010,(27):44-46
新课标颁布后,高中语文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与研究”的教学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的指导。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以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内涵和实施模式。其次进行个案研究,以唐宋诗词格律教学“三部曲”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唐宋诗词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高中语文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与研究”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结合,不但符合语文本身的特性和规律.充分发挥了语文教育的有效性.而且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郎文行 《文教资料》2013,(32):40-42
1980年中华书局据原世界书局本影印的阮刻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凡有关校勘处正文.沿世界书局本之旧,均以“A”标识以示区别。然就《札记注疏》而言,“A”的标识与阮刻本“。”符号标识的原貌已大不相同。阮刻本原貌只在底本讹误类校勘记和底本存疑类校勘记对应的正文处标“。”符号;而在底本正确类校勘记对应的正文处、底本讹误但经过校改的正文处,一般不标“。”符号。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表现为如下三个特征:独具个性的遣词艺术;奇妙多变的比喻手法;推陈出新的用典效果。对比不同的翻译版本,不难发现:在毛泽东诗词的词牌、格律和用典的传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采取音译、意译和音译加注释等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如何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文章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霍成娟 《青海教育》2004,(11):21-21
旧体诗词中的大量用典,给我们今天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用典这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明白作者用典的用意,为学生理解诗词找到突破口,以找到良好的教学途径.是本文探究的要点.下面就以中师语文课所选旧体诗词为主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芮文浩 《文教资料》2011,(14):109-110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相似文献   

19.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证篇》是专门讲述考据学的篇章。在该篇中,颜氏运用本校、对校、他校、理校和综合校等方法,对所见到的古书中的讹误进行了一一校勘。在校勘过程中,颜氏单独利用一种校勘方法的情况较少,而利用理校和综合校的方法较多。由于较多地利用理校方法进行校勘,所以在校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20.
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要弄懂诗词的表层意蕴,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它的深层意蕴和联想意蕴:而要弄懂表层意蕴,必须先读懂句子。大家知道,古典诗词的句子虽然也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但由于受诗词格律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在词法、句法上有些特殊之处,这些既有别于现代汉语、又有别于古代汉语的“诗家话”,是阅读古典诗词的“拦路虎”。本文拟就其中的语素颠倒、定语的变式位置、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