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因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体系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无论是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适应气候变化还是减缓气候变化,都首先需要来自科学界有力的支撑,需要将科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指导社会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本文通过对当前气候变化研究需求和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气候变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问题,并就如何保障气候变化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气候变化下的公共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公众向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必要性,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气候变化下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发达国家,英国想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领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其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介绍英国能源供给、消费及CO2排放情况基础上,分别从重视研究、科技计划、加强立法、组建专门机构、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英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措施.这对我国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强调总体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创新能力、注重舆论宣传及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郑国光 《科学中国》2007,(10):17-20
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中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明显增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很严重,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介绍日本能源供给、消费及CO2排放情况基础上,分别从重视研究、科技计划、加强立法、组建专门机构、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了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这对我国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组织机构、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创新能力、注重舆论宣传及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磊 《科协论坛》2008,(3):122-123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本在应对这一问题时,起步较早,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应对气候变暖的法律体系.本文分析气候变化对日本以及全球的影响、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法法律对策和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对其法律体系进行了评析和展望.从而为我国应对这一问题提供借鉴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1.贸易和贸易自由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如:贸易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贸易自由化是否会导致更多的排放量?这是有关文献研究的重点;2.国际贸易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流动量和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即研究多边贸易体制(特别是正在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如何在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和气候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成为几年来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森林火灾的产生受到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全球变暖的气候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剧增,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及与之相联系的整个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引起科学界、决策者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前沿的问题,也是在未来20年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然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4,(9):27-27
气候变化及其与之相联系的整个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引起科学界、决策者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前沿的问题,也是在未来20年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然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7)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全球变暖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方面都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为了解全球变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下南昌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在相关气候要素中,选择降水量作为衡量指标,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近64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其周期性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64年来南昌地区降水变化不明显,但总体年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2)通过小波分析得出:降水量序列存在5个周期,即7年、11年、28年、50年和63年。主振荡周期为28年,且从主振荡周期尺度上来看,南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处于降水偏多阶段。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6日至8日在英国苏格兰佩思郡鹰谷举行了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以下简称G8峰会),讨论全球经济发展及气候变化两大议题。经过各种冲突和妥协.最终发表了有关气候变化的两个文件:《气候变化、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和《格伦伊格尔斯行动计划: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及可持续发展》。据西方媒体透露,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及其与之相联系的整个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已引起科学界、决策者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气候变化7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不仅仅是科学的前沿问题,也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是在未来20年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7,(1X):29-29
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鸟类迁徙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鸟类已无法完成迁徒。这份报告总结了全球各大洲以鸟类为主题的200多篇学术文章,发现许多科学证据都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鸟类的行为。越来越多的鸟类无法适应所处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其中海鸟和候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群体。气候变化使得一些鸟类被迫改变迁徙时间和路线,还有一些鸟类甚至无法完成迁徒行动。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庆 《资源科学》1994,16(1):34-40
本文采用农作特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粮食产量变率计算模式,分析了在作物各生长季节内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吉林省各地主要粮豆作物产量的变率,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吉气候变化、粮豆产量、吉林省  相似文献   

16.
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就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随后剖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过程,最后,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碳税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中国参与战略的立足点必须放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上,争取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减缓气候变化是指通过经济、技术、生物等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增强温室气体汇。随着科学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  相似文献   

18.
易兰  赵万里  杨历 《科研管理》2020,41(10):134-144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同为中国面临的两大严峻环境问题,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治理机制上,过去一直由环保部门和发改部门分而治之。随着相关治理工作的推进,分而治之的机制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政策重叠乃至互为掣肘的弊端,相应的治理机制创新也因此形成了重大需求。2018年,中国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被划转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随即明确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战略目标。建立怎样的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政界、学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项需求,本文基于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形式差异较大,但却“同根同源”的特性分析,阐述了两者协同治理的科学基础,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机制模型,为我国有效实施绿色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07,(8):26-26
对于我国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仅仅限于“暖冬”、“酷暑”这样的“天气异常”,往往会忽视“异常”背后的根源。科学家称,极端天气的增加主要根源在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放宽视野,气候的变化也正在_点点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湖泊沉积物记录的各项气候变化代用指标出发,探讨了用湖泊沉积物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